—— 引子
土地人类血肉相连,祖祖辈辈相依想往。
人类播下希望种子,土地赋予金色粮仓。
父亲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一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正是这种平淡如水的岁月,体现了人生的返璞归真。父亲一身辛勤,淳朴温厚、勤俭朴素,惜衣惜食、扬善憎恶,生性坚强,养育子女,恩重如山,几十年来他与母亲一道含辛茹苦地把子女一个个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父亲对家庭的付出太多太多了,却很少想到自己。对于这一切他只有执著没有怨言;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只有我们自己身为人父之时才体会到。这种平常和也是最伟大养育之恩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它包含着父亲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的父亲是个辛勤、朴实的庄稼汉。他热爱土地,一生与土地打交道,成年累月、起早摸黑地耕耘在土地上。他经常教育我们:“我们是土地的儿子,与泥土血脉相连、切切相关,是土地养活了我们,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特别是全国刚解放,土地改革那阵子,父亲和千千万万劳苦农民一样分到了土地。当时父亲那高兴劲别提了,他捧着毛泽东主席的像逢人便说:“自从盘古分田地,那有皇帝給穷人分田地,这样的领袖我要朝朝叩拜,代代不忘。”当他在深翻分得的土地时,捧起一捧黑色的泥土,一股涩涩的清香扑鼻而来,他把泥土凑近鼻子闻,像闻母亲做的新米饭,很香、真陶醉……
父亲还有品尝泥土的本事,每当深翻土地时,他就抓起最普遍一小撮泥土放进嘴里品尝,像品师品酒;美食家品美食一样,他将放进嘴里的泥土用舌尖搅拌后,就能辨出土地的肥瘦缺漏,缺少什么肥料,适宜种什么庄稼,当前最主要该施放什么肥料,然后对症下药。适应种植。所以土地在父亲的使唤下,作物长势喜人,年年高产丰收……
乡亲们眼看着父亲种植的庄稼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人们纷纷夸奖父亲是大地、作物的土专家,要父亲传经送宝。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庄稼一枝花,全靠人当家。要想夺丰收,勤劳少不了。”
土地在父亲这样先辈们的细心钻研、辛勤耕作、共同呵护下,不禁大地焕然一新,生态平衡,万物具荣。大地的生物圈终于形成:
“鸟鸣人欢万物昌,绿色山庄好风光。
神州大地景致艳,安居乐业大发展。”
人来自于大地,从女娲拎黄土作人,到其他古老国度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无不揭示、认同人与大地之间的脐带般关系。“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涉及民生”土地——人类和万物的母亲。神州大地则是国家民族立足之根;是华夏子民数千年生存之根。是丰厚不竭的经济文化衍生之根。任何人,任何时候,谁也不能提着头发离开地面。而首先是热爱与护持,然后才有资格从土地中汲取所需的滋养和一切生存条件。
平凡坟典一方尘,谁不长滋敬畏心。
何故农民爱土地,原来农民即土地。
生生你我相时世,代代乾坤互夙因。
百代轮回无罢惫,千愁回劫屡重新。
土地养育了人类,她像母亲一样深爱自己的儿女——生物。以至真的情感演绎着多少凄美和惨凉。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劈荆斩棘,劈山治水,使荒原野地成了生机盎然的村庄,用自己的血肉堆积成为沃土良田。这个让我们怎能忘记在这千山万水、千沟万壑、伤痕累累的土地上空挂着几亿年始终如一的日月。对于今天的土地有着一首深沉古老的民谣、岁月的逝去、耕者的辛勤、诗人的欢吟、收获的喜悦、女人抱着孩子的呓语……尝百草的炎帝、亲自耕耘的黄帝、“铁棒磨成针”教训的李白、沉郁伤感的杜甫、礼义廉耻教育的孔子……每个深陷在无助中无法超越的人,都会徘徊在大地上,去追寻她们,他们都会勇敢的站出来为土地而折腰,去追随她们最后的慰籍。让灵魂和人体最终拥在土地怀抱中。她们满怀希望和敬畏、她们从不担心土地会欺骗她们,除非她们自己不够殷勤、奋发,不够专注,土地给的使他们不那么满意。所以土地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从来交织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一直衍传至今。
茫茫任开眼,一望即无垠。
片片结泥块,层层累厚深。
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
生死托死寄。七尺报母心。
自幼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父亲是与土地共呼吸共忧乐,熟悉土地,庄稼、畜禽等一切一切的脾性。“当第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的时候,冻土被犁铧一垄垄翻开的时候,”牲畜、家禽和各种飞行或爬行的动物……它们各有自己的王国、语言和生活繁衍着自己的子孙后代……
作为土地的孝子,不仅熟谙地面上一切习性,更敬爱大地母亲的品格。当一粒微弱的的种子播撒其间,土地送给它生命和营养,悉心呵护,给予它阳光和水,给予它温暖和爱,让它茁壮成长。土地总是“把尊严高尚留给人们,把屈辱低下留给自己。”自古以来不同的势力,不同的集团为争夺土地而挑起的纷争骁骑战车践轧土地,土地通常是沉默的,甚至忍辱负重;某些人为了私利,违反规律地损害与攫取土地滋养的水流、林木等等对土地造成这样那样的伤害。母亲固然具有容忍的天性。这充分显示了它的伟大,宽厚,仁慈。
父亲不仅是个勤劳、朴实的庄稼汉,而且不仅在种植上下工夫。他还积极带头响应国家号召,在那土地改革那阵子,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允许农民开荒扩种,谁垦归谁所有的政策。”这下可乐坏了父亲,他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在村后山坡上开荒,他还动员全家老小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父亲在前面开垦,我们小孩在后面捡柴跟,母亲将饭菜送到垦荒地,经过全家人半年多的艰苦奋斗,父亲终于在村后荒山上开垦了五亩多荒地。
为了使荒地当年开垦当年有收获,父亲把开垦出来的荆棘.树根.杂草等杂物烧成灰,用它施在甘薯.玉米.大豆.土豆等作物上。他还在荒地上大种芝麻,据它经验芝麻这作物根系十分发达,吸肥力极强,只要种上它杂草就无法生存了,要是连续种上几年,杂草树根就会自行灭迹。
土地多了,为了解决肥料问题,它一面要家里多养猪.牛.羊;由于家里穷困买不起牛,父亲就想办法与集镇上的人家合伙,他们出钱买牛,父亲就替他包养。农忙时要耕田,就到我家来牵牛耕田,农闲了牛就有我家包养,这样两家都有利。在父亲的眼中,更有利还是他。他养牛不仅有栏肥,还可以利用牛力耕种荒地,所以他与集镇上的人紧密合作,一直并到互助组才结束,
一面趁天蒙蒙亮去房前屋后拾狗粪.牛粪。父亲说:“一担狗粪一担金,前盖高楼后起厅。”可见农家肥对改良土壤种好庄稼的重要性。为了便于管理,父亲在荒地四边打上一人多高的围墙,靠路旁按上柴门。这样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就无法进犯了。父亲高兴的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银行’终于落成了。”
父亲对‘银行’可关怀备至的。不仅深耕细作,而且每下一场大雨,正如古语云:打一遍大水换一边滩,下一场大雨,荒地上总会露出许多小石子。
清晨,父亲背着锄头,叫我们拎着扎箕来到荒地上,我们在前面捡石子,父亲在后面一边锄地,锄到石块就叫咱们捡出去。一边教育我们:“勤有功,戏无益,锄头刀铁出金银;若要富卖柴,卖豆腐。”等一些勤劳致富经。使我们从小烙下勤劳致富的美德。并谆谆告诫我们:对园子要精心经营,化大力气,使它成为四季常青名副其实的“银行”。由于父亲的勤耕苦种巧施肥,精心管理肯投资。不到一年就把昔日荒地改造成肥沃的土地。
此时父亲在‘银行’四边栽上樱桃.蟠桃.梅子.枇杷.梅梨.栗子.文旦等四季可采的水果;地上种着苦麻菜.苋菜.洋大蒜.小葱.豆豉.丝瓜.韭菜.冬瓜.冬萝卜等四季可收的蔬菜。并且他像供养孩子似的供养‘银行’里的蔬菜瓜果,晴了三天就浇水.下了大雨排好水。一有空闲就在‘银行’里转悠,不是捉虫就是拔草,有时捧起饭碗来也要去‘‘银行”转转,看看长势喜人四季银行。
特别在采摘蔬菜瓜果时更是细心能耐。剥苦麻菜时四边要剥圆,留下的叶片不能有高低,上面看起来要像个圆盆,下面看上去像把雨伞。而且每次只能剥一.两圈,不能剥亏了,如果亏了就要影响以后的产量。剥上二.三次就要施氮肥一次,这样菜就会越剥越`旺盛。在采摘豆豉.瓜果时,他都轻轻地用剪刀剪下来,决不去影响伤害瓜蔓。由于父亲精心的管理,细心采摘,他所经营的‘银行’四季郁郁葱葱,全年瓜果飘香。
每逢集日,天蒙蒙亮父亲把自己生产的新鲜蔬菜,瓜果采摘好,等天亮了就挑到市场去卖,这些自产自销蔬菜,深受企事业食堂的欢迎,不一会功夫就被这些单位卖完了。
回来时,父亲就将今天所得的钱变换成全家人的衣着.油盐,肥皂,火柴等所需的生活用品。
当时父亲逢人便笑哈哈的说:“作为庄稼汉,自己就应该有自己的活法,就应该有一个自己经营的‘四季银行’。只要有了它,我们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有了保障,生活就别再发愁了。”
父亲就是这样靠自己辛勤经营“四季银行”,养育了七口之家。
神圣土地不可欺,人类动机它先知。
江河溪流大动脉,地面万物皆兄弟。
随着化肥农药时代的到来,农民兄弟为了省时省力,忘记了科学种田的伦理,施用化肥、农药不以科学种田,而以急功近利,更是越演越烈,竟然自己糟蹋起土地来了。当今,相当淳朴的农村土地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农耕田块里出现成片蚯蚓死亡现象。土壤学家观察、分析、追其原因:“大量使用除草剂所致。”
父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略知土地中蕴藏这亿万生命的信息。蚯蚓,名字不好听,形象不雅观,味道更不好闻,但是它们的职业和工作,就是日夜不停地在土壤深处消化和处理着有机肥料。让土壤保持肥沃,让植物在土壤里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没有了它们的存在,土壤就不能够顺利地接受粪便等有机肥,从书本中,为进一步知晓,中国古代称最好的土地为“息壤”,有呼吸,有生命的土壤。千百万亿兆的生命基因,都潜藏在土壤里,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阳光、水分和时间机缘,择机参与大自然的生命巡回轮转。出生入死,天长地久,你方唱罢我登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我们生活在城郊南山风景区,为了美化家园,父亲在花坛的南边挖了个鱼池,砌成后,由于劳务繁忙,半年左右没去问及。当他想起去放养观赏鱼时,走近一看,惊奇的发现鱼池里活跃着为数不少的蚊蝇幼虫,父亲也知道这绝对不是人为放养的,而是在水中自然滋生的芸芸众生。
看了这些后,他站在鱼池边,被一种莫名的恐惧震摄着,不禁背后渗出冷汗来。除草剂这种化学制剂的过量使用,不仅杀死了地表的野草,而且也大量杀死了土壤里的亿万生命基因,灭绝了大地深处潜藏着的生命信息。于是,息壤变成了死地,在死地里耕种,追求现代化的产量和效益,只有不断增加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剂量与能级。一年一年,恶性循环,从这样的土地生长的农作物,携带者化肥和农药的藏存信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就会滋长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异和病变的可能性。可人们对大地还是无所适从,形成:
无视土地日益坏,人类无知药肥倍。
息壤成了死泥块,农民成了打工仔。
许多农民由于在死地上耕耘,一年的收成,除了农药,化肥的成本后所剩无几。眼看着父亲和祖宗们几千年来,像面团一样揉搓着的土地,传到我们这一代手中,一年不如一年,就残暴地蹂躏成死地。既无回天之力来改变它,更无平心静气待下去,因此对种地失去了信心,不得不从土地上挣脱出来,含泪离乡背井,到城里打工攒现钱,衡量劳动价钱,平衡内心,养儿育女:
全球变暖又一年,绿色环保怎开端。
普世同过安息日,各国分享素食天。
土地是有生命的,生命是需要有人呵护、需要敬重的,不堪重负的土地,伤势严重的土地,病入膏盲的土地,迫切需要承救治疗。这已成为农村永远的乡愁。我们的决策者必须让耕地休养生息,让土地休耕轮种,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如今土地在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神圣目标早已下达,达到城乡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为期应该不远。希望提高我们领导的素质和政策水平。怎样诱导民众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合理施肥除草。这是应对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化转能源危机的有效途经,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是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经。为此积极诱导农民兄弟改变种植方式,加快研究、制订一揽子政策法规、管理措施。让对人类生物有害的农药少用最好不用,以利减少水源的污染;利用破旧房地拆建重建或退耕还田,还大地一个本来的面目——緑色乡村。并且要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环境。突出生态特色,按照低碳经济、緑色产业、循环利用的环节,坚持以人为本、以路为纲、以水为脉、以緑为魂、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真正还我母亲——土地的一生清白,让她潇洒的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更要让子孙后代记住:土地给了我们的生命和希望,是人类的命根子;土地最懂得承受和孕育,他守着生命、守着灵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珍惜每一寸土地,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
父亲对于子女的成长一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总认为:“作为父母只有生他的身,没能养他过世。儿女出生后,培养成人是做父母的责任,成人后如何选择道路,怎样做人由自己去努力。”
父亲经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千古绝句导出了古人的教子经,也说出来父亲心态。同时也告诫后人留给子孙最珍贵的财富决不是金钱,而是一种达观向上的生活勇气——美德,这是人生中的真正指南。
少年自古有英雄,学富功名志无穷。
苦炼春秋凭毅力,勤学冬夏靠精诚。
寸金难买光阴去,毫发何求岁月宏。
积极诱导心应尽。美德光芒照其心。
当今人类世界面临着全球化,国际化的脚步的越来越近,我们无庸置疑的已成为世界地球村的一分子。在这科技更为发达,资讯流通更为快速的二十一世纪里,国际竞争的态势更为加剧。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为了提升下一代的竞争优势,提高下一代的国民素质,作为父辈们,该留点什么给孩子们,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挑战与不断变迁的世界中,跟随形势不落伍,风风光光争上游,在世界全球化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拥有最佳的关键能力,飞翔在海跨天空的未来。
有志气的孩子,骨子里的傲气不会让他低头和软弱,他想要的东西必须靠自己去争取。苦点、累点算什么?没有天生的好命,只有后天的玩命,努力搞钱的日子,一切向钱看,向后赚金钱,站起来的时候,连真理都会沉默。
父亲对现实社会总认为:世事烦杂,人生多变。英国著名文学家耿更斯曾经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的确他经过细细品味,领悟了一个真理:“你有什么心态,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人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显贵浮云去,虚名逐浪沿。淡泊心守静,抱璞我归真.”寥寥数语写出了人生的良好心态、快乐人生。
心态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态度。怎样保持心态平衡有这样三句话:一:正确对待人生。俗话说得好:“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所以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座标,,不要越位、不要勉强、不要自卑、干什么都从长计议,顾全大局。处处与人为善,决不与人为恶。有两个同窗好友,上大学时男的是赫赫有名的班长,女的是班里的一般同学。毕业后到了社会,幸运和机遇的使者频频向女的招手。一向羞答答的女同胞时来运转,官运亨通,大显身手。一出校门就被她们乡里聘用为文书,紧接着是三年科长级、三年局长级,人们纷纷说她很快就要成为县太爷了!青云直上,官运通了、权力有了,路子宽了,财源滚滚而来。房子、车子、丈夫、孩子……享有就有、想要就到。出门前呼后拥、上班轿车相送,让人看了不觉羡慕、眼红。而男的呢?机遇偏偏冷落了他,把他挤之于门外。出了校门不凑巧,自找工作的企业倒闭了。如今是白天打工赚点钱,起早摸黑管好自家的责任田……这一比迫使男的无地自容、自杀上吊……可男的却认为人生不是单引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天生我才必有用。心态平衡了,心情愉悦了,观念就改变了。认为自己是听觉顺序型的学生,成线性思索者。凭着学校天地小,操纵自如有依靠,独霸横行压抑了她人的才能,使她们无用武之地;而她们是视觉空间型学生,有自主创新性思维。况且社会是个大练兵场,我的兵法用不上。人家的创新意识、智慧、交际多灵光,天马行空占了堂,我应该认输。从而振作起精神,愉悦的耕作在自己的小天地上。人生就是这样: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道德的模范及人生的楷模。他总是千万百计地多为人民大众多做好事、善事。他一生一无子女、二无一分存款,做了一生公仆,以造福全人类为己任的无私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正确对待社会:假如人人都保持心态平衡,就会构建成一个和谐社会,更能加速社会的飞速前进。一个穷人一旦成了富人以后,如果不及时修正贫穷时的贪婪,就别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所以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态或者心态不平衡,不管你有金山、银山、元宝满堂,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 。其内心仍充满烦躁,苦闷、耿耿于怀,对周围的事物不顺眼,发牢骚。就拿当前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来说吧,在身边有多少让你感到幸福、温暖的事儿包围着你啊!看,通过村庄整治的乡村:路灯亮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用水净化、四周绿化;老有所养《敬老院》,少有所学《义务教育》;村民们吃穿不用愁,医疗保险人人有;电灯、电话、电视……家用电器户户有。乡村真的成了昔日幻想中的天堂。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啊!、可有人就是有意发牢骚,说什么现在社会秩序乱,性欲大开放……。这只能说明你是一种消极的心态,用灰色的思维在看社会,把社会看扁了。但只要我们常常以革命先烈的事迹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用摆事实、讲道理的阳光思维法去看世界。就会使他们热爱与珍惜今天的安定、团结、和谐社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恐慌不安为冷静坦然。而这种牢骚也只是给人们提个醒,唤起人们进行今昔对比,更会显得今天生活的美满、幸福。
三、正确对待他人。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重点要包容他人的缺点,发现他人的长处。相见时主动与人打招呼,问候他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厚待他人,他人必然以厚相报,真的死心塌地跟你作对是难找的。即使是一时难解的仇敌也会受你厚待的感染也会有回心转意的思想。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应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关心爱护别人就是关心、爱护自己。无性格不成其人,无矛盾不成世界,再忙,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了坚持;再累,也要关爱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改革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中林子大了、路子宽了、什么鸟都有,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接近、和平共处。更要认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信念缺失,让人变得浮夸。但知识可帮助人们洗涤灵魂、摆平心态。因此应劝人们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多关注自己的文化素质。不要与人家比肚子里的油水,而要跟人家比肚子里的墨水。这样大家的心态就会平衡多了,知识是无价的,是万能的,任何功名利禄都不能与知识同日而语,用这样的阳光思维法去看待、劝诫他人,这样大家就会踏实多了。
人生犹如一次长途旅行,在旅途中重要的不是沿途美丽景色,而是观赏美丽景色的心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观赏兴趣,不要让自己的精神枯萎。要懂得欣赏、接纳和参与,常做些有利于你放慢过快生活节奏的事情,聆听心灵的呼唤,随时调整好心态平衡,你就会看山则喜满于山,观海则乐溢于海。生活得潇洒、惬意、开心、幸福、快乐!
所以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走着,走着,你就上道了;多和阳光的人在一起,走着走着,你就笑了;多和努力的人在一起,走着走着,你就和他一样了!
“子欲养而父不在。”父亲,面对当前残酷的现实,你老人家就放心地走吧!我们一定铭记你老人家的言传身教,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搞好兄弟关系,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团结邻里乡亲,培养好自己的子女,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你老人家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