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什么?不是你获得了什么成就?不是你有多么大的高度。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幸福,是因为你的存在,给多少的生命带来了价值意义,促放美丽喜乐的人生……
——引子
自从盘古分天地,意味相投聚一起。
就说贾氏这家子!源主成人之美事。
中国人讲究风水,最好的风水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你善良的心里藏着运气,藏着福气。福人住福地,福地福人居。善心可以外在环境。可以改变原有的风水,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清同治年间(1870年),平安张一对青年夫妇迁基于浙中浦江小盆地南山脚下,他俩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勤耕苦种,扩张地盘,很快地建立了家。眼看自己离南山还有一华里差距,所以就取名——下差(后改名下蔡)。
到了光绪年间(1905年),第一个儿子张永全就出世了,过了两年又生了个弟弟——张永铨。由于张永全从小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一表人才,家庭虽不富裕,但张家父母一心要将他培养成才,不仅供他上私塾,还准备让他上更高的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期间,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国内正是废科举、办学堂,各地纷纷将书院、寺庙、祠、庵等公房办起了学堂,在浦江县也办起了较有名气的“国民私立白石学堂”、“国民私立湖山学堂”“国民私立潘周家学堂”等。
民国伊始(1915年),学堂改为学校。此时,读完村私塾的张永全,在父母的精心努力下,就读于炉烽乡湖山国民私立高级小学。
此时张永泉当父母想到:穷不读书,穷无止境;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穷人什么苦都能吃,就是不能吃读书的苦;富人什么苦都不能吃,就是能吃读书的苦,穷人穷的不是本事,穷得是想法,只有通过读书改变想法,才能断穷根。此时张永全的父母为了在此地扎根,省吃俭用,咬紧牙关,一心培养张永全读书。
张永全也懂得父母的意思,不仅学习勤奋,刻苦钻研,而且有空就看书识字,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山高级小学。在那文盲遍地,文化落后的旧中国,张永全在南山脚一带也算得上个文才了。
如果再上学就要跨县到严州府上中学,按家里的经济条件再上学是不可能了。此时父母想起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常言道:“照常吃面,别为难自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站在属于自己的高度,看自己的风景。”于是张永全在亲戚朋友推荐下,进了浦江的西部山区——通化余间教书(今属于兰溪县了,原来属于浦江县的)。
在那乡村私塾,来往的不仅是学生家长,更有乡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他们不仅传播革命新思想,而且还传播全国各地的的新闻要闻,特别共产党提出的,解放全中国,让人们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与革命事态的动向。这对张永全的引发新思想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娶妻生子,树大开丫,儿大分家,父母双亡,张永全自然而然地当起了家。家中的家下杂事需要请人管理了。于是在小弟张永銓的介绍下,找到了忠厚老实的长工贾仲川。
贾仲川,白马旌坞人氏,从小父母双亡,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八岁就开始给财主放牛,十几岁就在地主家做个个半作(半个长工)。由于从小滚爬在田间地头,长大后犁耕耙耖,粗细农活都能拎得起,放得下的农事庄稼的好把式。
信任,才能拉近距离。真诚,才能走进心里。不管世界怎么变,社会怎么乱,正直,永远最可贵,善良,永远不过期。一个说话算数的人,走到哪里都有人信;一个真诚的人,伸出何地都有人喜欢。
贾仲川进了张家的门,成了张家的长工后,住在离张家不到五十米的大店村。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于田间地头,种植管理,除草施肥,处处细心谨慎。事事一丝不苟。在他的精心耕种下,田地种活了,粮食增产了。东家张永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使贾仲川长期留在张家干下去,有文化、脑子灵,思想较为开放的张永全,做出了当时人们意想不到的稀奇事——成人之美的好主意。
清明节的傍晚,张永全特地在家中摆了一桌酒席,将贾仲川找来主仆共餐。席上不仅有清明餜,还以好酒好菜相待。酒过三巡,张永全开口了:“大哥。今天是清明节,按理是应该放你的假,可你却为了赶农时,仍然在田畈地头忙于农活,我太谢谢你了!”
贾仲川立即说:“先生,你太客气了!作为干活的庄稼人,最懂得农忙农闲,不误农时,按时播种,及时管理是我长工最大的责任,先生既然那么信得过我,把这么多田地交给了我耕种,荒芜了田地,我会对不起先生的。基于放假不放假,农忙多干,农闲少干,先生不说,我自己心中也自然有数的……”
张永全爽快地说:“大哥的责任心我当然知道,不过我心里反复地想,你也已到了而立之年了,整天忙于田间地头干农活,至今尚未成家,作为我这个东家,心里好像有些对不起你似的啊!”
说到这,贾仲川像触了电似的立即不安起来,红着脸结结巴巴的说:“先生,这种事别提了。我天生是个干粗活的长工坯,家无间房,又无垄田,身无分文,一年干到头,麻雀撑根肠,谁会看得起啊,谁会把自己的女孩往我这个火坑里推啊,所以我是死了这个心了,先生为我想得那么多,你心已经尽了,太谢谢你啦!对于我的婚事请先生不要放在心上吧?我有自知之明的……”
张永全看着贾仲川灰心丧气的样子,就和蔼可亲地鼓励说:“大哥,不要那么自己瞧不起自己,你凭着身健力壮的庄稼能手,难道还养不活自己的妻子儿女吗?更何况想要改变现状,就要忍辱负重,想要冲破障碍,就要咬紧牙关,留不住的人让他走,做不到的事换方向,苦海再大也有边,只要你对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放弃,总有一天会出头。老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贾仲川叹了口气说:“先生,话虽然可以这样说,但到了具体生活问题上,我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像我这样的穷光蛋,娶妻成家也着实是难啊!”
张永全见贾仲川有点动心了,就接着说:“我想给你在我这里成个家,先必须找个女人,有了帮手才可以创造家业。近来我到处打听,终于从郭村郭炳元那里打听到离这里不到一里路的郭村,有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虽有两个儿子,但大儿子郭士木已经会放牛了,并且上大坞口陈永钟家放牛去了,不用你管啦。小儿子郭士龙年幼必须跟随母亲过来,我看到18岁生活会自立了,再让他回郭村去开门口,至于房子吧!我正在给你考虑着……”
张永全的一席诚心话,说得贾仲川感激不尽,只得满嘴的:“谢谢!谢谢!谢个没完没了。”
乡村的婆娘亲,速战速决,张永全通过郭村的郭炳元前去说亲,谁知女方一说就成。张永全就把自己家的柴屋移了出来,进行一番打扫,粉刷后,改作贾仲川俩的新房。不上半月就迎亲了。
四月初三早上,理过发的贾仲川穿着对襟便衣土布白布衫,下身穿蓝色便裤,脚穿布鞋。精神抖擞地一早就去郭村接老婆了;而女方也早已乔妆打扮,早早恭候着了。贾仲川一到,女方立即让他吃了点心。然后,贾仲川搀着8岁的孩子郭士龙在前面走,女人拎着包裹紧跟上,夫妻双双来到了下蔡村。
中午在张永全的坐客厅里摆了一桌便宴,上桌的不仅有双方介绍人郭炳元,还请了村里的头面人物——张永全的弟弟张永銓。大家高高兴兴地举杯向贾仲川恭喜,并祝贺贾仲川夫妻俩恩恩爱爱,早生贵子。就这样贾仲川在张永全的关怀下,在下蔡终于娶上了老婆,过起了平静得日子。
人越聪明越会借势,凭个人的能力,即使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枚钉。懂得借人,借时,借势,把万物化作助力,想不成功都难。借势就是顺风行船,风势一起,轻轻划桨,就能飞速前进不惜得借势的人,就会逆风划船,累个半死,却还是原地踏步。借势是聪明人懂得的窍门,越有本事的人越会用这招。真正的强者从不会盲目瞎干,而是巧妙地整合各种力量轻轻松松达到目的,这才是成功之道。
贾仲川娶了妻子成家以后,张永全为了调动贾仲川的全家积极性,更尽心地为他服务。就与老弟张永銓商量:诚实可信的贾永川借助我家的房子成家了,但住在我家自己没有房子总不是办法啊!我想在我们村的水沟西边让他靠两间房子,具体我会写好契约的……
老弟张永銓见老哥为贾仲川建房开口了,心想:你老大都愿意肯给他,我有何不肯,反正这地皮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何不顺水推舟也好落个人情,于是就爽快地说:“好吧!哥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叫他造两间房屋去吧!具体怎么造,还是哥安排一下吧?以防以后发生纠葛。”
第二天清晨,张永全特地把贾仲川叫到村西边,并指着水沟说:“老哥,你就沿着水沟靠两间房吧。但要记住。这两间房子只有居住权,没有出卖权,以后一旦房子拆了,那就得‘拆屋还基’(意思是 房子建了你有居住权,但一旦房子拆了地基权还是属于张家)”
贾仲川仔细一看,屋后以水沟为界,那水沟东边一步都走不出来了。于是对张永全说:“先生,你对我的关怀十分感激,谢谢你,但我看,水沟东边出路都没有,我宁可出点钱,是否在水沟东边给点余地吧?”
张永全听后仔细一想:老哥说的也对,如果水沟东边没有一点余地,那老哥家后门都迈不出来了,于是张永全就对贾仲川说:“老哥想的真周到,那就水沟东边让出一条四尺弄,你就补上两块银元吧?”
就这样贾仲川高兴地答应了,并立即在写好契约,双方画了押。
贾仲川很快地在下蔡水沟西边动工,在张永全的协助下,很快地盖起来两间房屋,从此贾仲川就在此生根安家了。
1927年春季,具有进步思想的张永全见自己已经安排好家务事,就告别了妻子儿女,凭着德行天下投奔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人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人要闯,马要放,人生只有一次,怎能甘拜下风,一等二等三落空。一想二做三成功,树的方向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张永全凭着人品是最好的运气,心态是最好的风水,品行干净,好运自来,心态平和,百花盛开,在凡尘路上安静地盛开,不取悦,不迎合,守住初心,只做自己。经他努力奋发,毕业后终于成了抗击日寇的军事人才
民国末期,贾仲川老婆所带的儿子郭士龙年满十八岁了,他就高高兴兴地回郭村开门口去了。
而张永全的成人之美,却搀起贾仲川,这女人替贾仲川生下了贾永申,贾永银两个儿子;解放以后贾永申生下来四个儿子。三个女儿;贾永银生下来两个儿子。贾仲川虽然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了。但已儿孙满堂了。
随着社会的前进,现在的贾家竟发展成了十几户人家,半百多人口,占了这个小小下蔡村的一半了……
所以说人在没钱到时候,把勤奋舍出去,钱就来了,这就叫做天道酬勤;当有钱的时候,把钱舍出去,人就来了,这就叫做轻财聚人;当有人到时候,把爱舍出去,事业就来了,这就叫做厚德载物;当事业成功了,把智慧舍出去,喜悦就来了,这叫做德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