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耳河的晨雾宛如一层轻柔的薄纱,将天地间氤氲得如梦如幻。阿蛮早早便来到竹王庙前,神情庄重而肃穆。他双手缓缓拿起那块青布帕子,轻轻系在头上,帕子边缘绣着的七根竹枝,宛如七道神秘的符咒。那竹枝的靛蓝之色,是母亲汲取西耳河的深邃与灵秀,耗时七七四十九天精心染就。这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夜郎猎手成人礼上至关重要的 “猎魂帕”,承载着先辈的期许与山林的祝福。
阿蛮想起母亲将帕子交到他手中时,那满是担忧与期待的目光,不禁心头一热。帕角垂在肩头,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擦过腰间的铜铃,“叮当、叮当、叮当”,清脆的铃声连响三声,仿佛在唤醒沉睡的竹王魂灵,为他即将开启的狩猎之旅赋予神圣的力量。
庙前的铜鼓,被老巫祝擦拭得锃亮,在晨雾中隐隐闪烁着古朴的光泽。鼓面上那 “虎噬竹” 的纹路,犹如岁月镌刻的神秘密码,其中还嵌着几粒饱满的竹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按照祖祖辈辈传下的规矩,狩猎前,须由族中最年长的猎手敲响 “三通鼓”。
老祖父迈着沉稳的步伐,拄着那根杖头雕有魂鸟的竹杖,缓缓走来。他的眼神中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坚毅,看着阿蛮,问道:“阿蛮,带‘竹符’了?” 阿蛮赶忙从怀中掏出那块竹片,竹片上用夜郎文刻着的 “护” 字,在微光下若隐若现。那是昨夜,阿蛮在竹王像前,怀着敬畏与忐忑,用竹刀一笔一划精心刻就的。刻完后,他又依照母亲的叮嘱,刺破手指,让鲜血缓缓滴在竹符上,让竹王知晓,这是自家的孩子。
出发前的祭仪在楠竹林深处举行,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老巫祝身着缀满铜片的巫袍,每走一步,铜片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曲古老的乐章。他手持竹铃,口中吟唱着神秘的祭词,那祭词里混着古夜郎语,音韵悠长而深沉,仿佛从远古的时光隧道中传来:“竹王赐我眼,能见岩羊踪;竹王借我力,能拔虎爪锋......” 唱罢,老巫祝将三碗米酒缓缓泼洒在竹根下。第一碗敬竹王,感恩竹王长久以来的庇佑;第二碗敬山灵,祈求山灵在狩猎途中指引方向;第三碗,则留给成功带回猎物的勇士,这是对猎手最高的赞誉与期许。
阿蛮凝视着酒液渗入泥土的地方,不多时,三株嫩竹芽破土而出,仿佛是竹王给予的回应。阿蛮的心中既充满了对未知狩猎的期待,又夹杂着一丝紧张。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狩猎,更是他成长的试炼,是与山林、与竹王的对话。
猎手们的装束各具特色,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对山林的敬畏与智慧。阿蛮穿着麻布衣,袖口缝着的铜环在他走动时发出清脆声响,据说这声音能惊走潜藏在草丛中的毒蛇;腰间悬挂的骨哨,是用成年虎的指骨制成,当他吹响骨哨,那声音犹如幼虎的咆哮,在山林间回荡,能让凶猛的野兽闻声而退;而他脚蹬的竹鞋,鞋底嵌着七片夜郎石,每走一步,“笃笃” 的声音仿佛是与竹王的轻声交谈,向竹王传递着他的行踪与决心。
进猎场前,猎手们要经过 “断魂崖”。崖壁上那幅巨大的岩画,描绘着竹王骑着白虎,身后跟着持竹矛的猎手,气势恢宏,尽显夜郎的豪迈与英勇。画前摆放着三堆竹片,分别刻着 “熊”“虎”“鹿”。夜郎人坚信,触摸对应的竹片,便能引来相应的猎物。阿蛮伸手摸向刻有 “鹿” 形的竹片,指尖刚触碰到竹片,便被一根竹刺扎破,一滴鲜血缓缓渗出,滴落在岩画上。奇异的是,那血珠竟顺着岩画的纹路,蜿蜒汇集成一条小溪的形状。
“是竹王指的路!” 老祖父的声音中透着惊喜与激动。阿蛮心中一震,他明白,这是竹王的指引,也是对他的考验。按照夜郎古法,猎手见血预示着狩猎将有收获,而血成溪流状,则意味着要朝着有水的地方前行。阿蛮深吸一口气,吹响骨哨。哨音在山谷中盘旋回荡,惊起几只隐匿在林间的灰鸟,它们尾羽的白翎在雾中闪烁着微光,正是象征着指引与守护的魂鸟。魂鸟在空中盘旋飞舞,所指的方向,正是西耳河的支流 ——“鹿饮溪”。
围猎开始,猎手们呈 “竹叶形” 散开,这是模仿楠竹在山林间的生长态势,体现了与山林融为一体的智慧。最外围的猎手摇响竹铃,清脆的铃声在山林间此起彼伏,惊扰着猎物,引导它们向预设的围场奔去;中间的猎手手持竹矛,神情专注,随时准备出击;而最内层,戴着 “猎魂帕” 的阿蛮,心跳不禁加快,这是竹王见证他成长的时刻。
当岩羊群出现在视野中时,老巫祝突然吹响牛角号,号声中夹杂着竹笛的悠扬旋律,这独特的 “惊群调”,让岩羊群顿时慌乱起来,朝着围场狂奔而来。阿蛮紧紧握着竹矛,手心已满是汗水。一只体型健硕的岩羊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停住脚步,警惕地张望。就在这时,外围猎手的竹铃突然急促地响起来,惊得那只岩羊猛地向前冲去,正好进入了围场。阿蛮看准时机,眼神坚定,手中的竹矛如闪电般刺出,正中岩羊的肩膀。
捕获头鹿后,阿蛮依照规矩,先割下鹿的左耳,用竹篾串起来挂在枝头,这是给山灵的祭品,表达对山林恩赐的感恩。接着,他将鹿血轻轻抹在 “猎魂帕” 的竹枝纹上,让帕子吸足血气,完成竹王的考验。老祖父走上前来,接过鹿心,用竹刀切成七块。第一块埋进竹根,寓意着与山林大地紧密相连;其余的按长幼分食。阿蛮接过属于自己的那块鹿心,还带着温热的余温,他知道,这是夜郎的 “血契”,吃了它,便与山林结下生死之约,肩负起守护山林、传承夜郎文化的使命。
返程时,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火红。猎手们扛着猎物,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竹王庙。腰间的铜铃在暮色中叮当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胜利的赞歌。阿蛮远远地看见母亲站在庙门口,手中捧着新绣的帕子,这次帕子上多了一只灵动的魂鸟,尾羽正对着西耳河的方向。
阿蛮抚摸着脖颈上的竹符,那干透的血痕已变成深褐色,恰似竹王庙前那株老楠竹的外皮。他深知,“猎魂帕” 不仅是一块帕子,更是夜郎文化的传承,是他与山林、与竹王之间的纽带。它将伴随他在守护这片土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续写夜郎猎手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