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真波的头像

王真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2
分享

土地关叙事

五娭毑的发髻上,除了那支蛙纹竹簪,还别着个指甲盖大的 “土地契竹”—— 那是土地关人特有的信物,用村后老楠竹的竹根削成,一面刻着 “土” 字,一面刻着自家的姓氏。按老规矩,女子出嫁时由母亲传给女儿,死后要和尸骨埋在一起,说 “这样魂能认回土地关的根”。这契竹是五娭毑的娘临终前塞给她的,竹根已经包浆,摸起来温润得像玉,她这辈子搬过三次家,丢过棉袄,摔过陶碗,唯独这契竹从没离过身。

回村那年,五娭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头的 “土地石” 前祭拜 —— 那是块半人高的青石板,上面刻着模糊的夜郎 “土纹” 和蛙纹,石板下埋着全村人的 “根竹”(每家选一根三年竹,削成三寸长,刻上名字埋在石下)。她提着竹制的食盒,里面装着三个 “祭土馍”—— 用新麦面和洄魂溪的水揉的,馍上印着 “田” 字纹,是土地关人祭土的规矩。

蹲在土地石前,五娭毑忽然想起娘当年给她讲的 “竹王护土” 传说,手指不自觉地摸着石板上的蛙纹,嘴里慢慢念叨:“竹王啊,我带着娃回了。您当年护着的土地关,如今我也回来了,求您接着护着咱的田,护着咱的人。” 她把馍摆成三角形,又从兜里摸出个竹制的小酒壶,倒了三滴米酒在石板上 —— 这是传说里夜郎人祭竹王的法子,说 “竹王爱喝米酒,沾了酒气,才肯听咱的话”。

前夫病重时,五娭毑在他的枕头下塞了个 “竹根锁”—— 用洄魂溪畔的水竹根做的,锁芯是空心的,里面装着一小撮自家田里的泥土。按土地关的老说法,这竹根锁的样式,是照着传说里竹王的竹杖刻的,能 “锁魂不丢土”,尤其适合在外漂泊的人。她给前夫擦身时,总会摸一摸那锁,竹根贴着他的皮肤,像在替竹王护着的土地,暖着他凉下去的身子。前夫走的那天,手里还攥着竹根锁,指节把竹皮都捏出了印子,五娭毑把锁取下来,和他的尸骨一起埋了,埋的时候又添了把新的田土,说 “你这辈子没好好待过土地关,下辈子跟着竹王,别再走了”。

如今五娭毑的厨房里,还摆着个 “土陶谷仓”,仓口用竹篾编的 “囤粮纹” 盖子封着,里面装着每年新收的稻谷 —— 按土地关的规矩,谷仓要放在灶台边,说 “烟火气能让谷粒不生虫,也能沾着竹王的暖”。仓壁上贴着张泛黄的 “土地符”,是用竹纤维纸画的,上面画着田埂、竹丛和蛙纹,是村里老毕摩给她画的,老毕摩说 “这符上的蛙,就是竹王的化身,贴在谷仓上,能多收三斗粮”。每次煮灰碱粑,她都会从谷仓里舀一勺新米,混在草木灰水里,说 “这样灰碱粑有土地的甜,也有竹王的香”。

大种人救孩子那天,腰间除了蛙纹竹刀,还挂着个 “护土袋”—— 用靛蓝土布缝的小布袋,里面装着土地关的田土和竹屑,是五娭毑给他缝的。五娭毑缝的时候,特意在布袋上绣了个小小的蛙纹,说 “这是竹王的记号,带着这个,水里火里都能平安,土地关的土和竹王,都能护着你”。

他跳进洄魂溪时,布袋浸了水,土和竹屑混在一起,贴在腰上沉甸甸的,可他没顾上管,一门心思往孩子身边游 —— 他想起五娭毑说的,洄魂溪底下沉着竹王的竹杖,竹王会护着土地关的娃。救上岸后,五娭毑给他换衣服,发现护土袋的线都泡松了,赶紧找了根竹制的细针,用自己的头发当线,重新把布袋缝好,又往里面添了新的田土,说 “这土不能丢,竹王的记号也不能掉,丢了就丢了土地关的护佑”。

大种人的竹屋里,有个矮矮的 “土地罐”—— 是个粗陶罐子,罐口用竹篾编的盖子盖着,里面装着他从村里各家田里收来的 “谢土”。按土地关的规矩,帮人干完活,主人家要给一把自家的田土,说 “受了人的恩,要沾沾人的土气,这样两家的缘分才不断,竹王也能认下你的好”。大种人帮张大爷劈柴,张大爷给了他一把土,说 “这是我家田埂边的土,沾着竹王的气,你拿着”;帮二婶编竹篮,二婶也给了他一把土,说 “我家的土养过竹,竹王护着的,你收着”;连五娭毑送灰碱粑时,都会顺带装一小撮土,说 “这土能让你想起土地关,想起竹王的好”。

那次去村后竹丛选竹,大种人还带着个 “选竹尺”—— 用老楠竹做的,一尺长,上面刻着 “土、竹、人” 三个字,还有个小小的蛙纹,是土地关竹匠的老物件,据说是照着竹王竹杖的纹路刻的。选竹时,他用尺子量竹节的间距,量竹身的粗细,嘴里念叨:“土养竹,竹养人,尺上有竹王的纹,量着才合规矩。” 给五娭毑选的那棵竹,他量了三次竹节,都是三寸整,正好合了传说里 “竹王护土,三寸为界” 的老话;给张大爷选的竹,量出来竹身周长一尺二,他笑了,说 “张大爷提着重物,这竹有竹王的劲,刚好能撑住”。

丰收庆典那天,土地关的人都带着 “土味礼”—— 有的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刚挖的红薯,红薯上还沾着泥;有的拿着竹编的小筐,里面装着新摘的刺梨,筐底垫着自家的田草;还有的捧着 “土酿”,是用新米和野果泡的酒,装在竹制的酒壶里。五娭毑带的是 “土灶饼”,用自家灶膛里的草木灰烤的,饼上印着 “丰” 字纹,是用竹制的模子印的,她说 “土地关的丰收,是竹王护着的,要沾着灶火的土气才香,竹王才肯年年保佑”。

拔河比赛的竹篾绳两端,还系着 “土地红”—— 是用红布缝的小布袋,里面装着村里最老的那块土地石下的土。裁判是村里的老支书,他拿着个竹制的 “发令哨”,哨子上刻着 “田” 字纹和蛙纹,吹哨前先把土地红举起来,说 “这土是竹王护了千年的,土地关的土看着,竹王看着,咱们要拔得堂堂正正,不丢土地关的脸”。

大种人攥着竹篾绳时,手指蹭到了土地红,土的细粒沾在他的手纹里,他忽然觉得有了劲 —— 像竹王在推着他往后拉,像土地关的土在给他鼓劲。比赛赢了之后,大种人收到的奖励是个 “土竹杯”—— 用竹根做的杯子,内壁刻着 “勇” 字和蛙纹,杯底垫着一小撮田土。老支书把杯子递给他时,说 “大种人,你是土地关的勇夫,这杯子装着咱的土,刻着竹王的纹,你得拿着,竹王会记着你的好”。大种人捧着杯子,笑得露出了牙,他把杯子放在竹屋里的土地罐旁,每天都用布擦一遍,杯底的土他从不倒,说 “这是竹王护着的土,得留着”。

庆典快结束时,老支书还会讲 “竹王护土” 的传说,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听得眼睛发亮。大种人也会凑过去,虽然听不太清,却会盯着老支书手里的竹杖 —— 那竹杖和传说里竹王的竹杖很像,杖头刻着蛙纹,他伸手摸了摸,像在摸竹王的影子,嘴角不自觉地往上扬。

村里办喜事时,新人要过 “土竹门”—— 用两根老楠竹搭成门,竹上缠着红布和稻草,稻草里混着各家的田土。按土地关的规矩,这竹门的样式,是照着传说里竹王护土的 “竹阵” 搭的,新人要踩着竹片走过去,竹片上印着 “土合” 二字,说 “踩过竹片,沾了土气,沾了竹王的劲,日子才能合合美美,长长久久”。

五娭毑帮着搭竹门时,特意在竹根处埋了两把新土,一把是新郎家的,一把是新娘家的,还在竹身上刻了小小的蛙纹,说 “两家的土掺在一起,竹王的纹刻在竹上,新人才能成一家人,竹王才会护着他们的日子”。

喜宴上的菜,也都带着 “土地关的味”,藏着对竹王的敬 —— 酸笋鱼是用洄魂溪的鱼和自家腌的酸笋做的,鱼肚子里塞着竹屑,说 “竹屑是竹王的魂,能去腥味,还能沾着竹王的福”;灰碱粑是用新麦面和草木灰水做的,蒸粑的木甑里垫着竹叶,说 “竹叶是竹王的绿,粑里要裹着绿,日子才会有生机”;就连辣炒腊肉,也要用竹制的锅铲炒,说 “竹铲是竹王的骨,不沾油,能留住肉的土香,也能沾着竹王的暖”。

新人敬酒时,端的是 “土陶杯”,杯身上刻着 “土竹缘” 三个字和蛙纹,是村里的竹匠特意编的模子印的,竹匠说 “这蛙纹是竹王的记号,新人用这杯子敬酒,竹王会记着他们的情,护着他们的缘”。敬到大种人时,新娘从兜里摸出个 “竹土坠”—— 用竹丝编的小坠子,里面裹着一小撮土地石下的土,坠子上还编着个小蛙纹,递给大种人说 “大种人,谢谢你帮忙,这坠子有竹王的纹,有土地关的土,你带着,沾沾我们的喜气,也让竹王多护着你”。大种人接过坠子,挂在脖子上,和青铜饰片并排,土的腥气混着青铜的冷意,像土地关的日子,又暖又实。

大种人被人打坏腿那年,躺在竹屋里,怀里还抱着那个土地罐。罐里的土已经攒了半罐,有张大爷家的,有二婶家的,还有五娭毑家的,每一把土上,好像都沾着竹王的气。他疼得直哼哼,却还伸手摸了摸罐子,像在摸土地关的各家各户,像在摸竹王的影子。

五娭毑来看他时,给他带了 “土敷药”—— 用洄魂溪的泥和枫香叶捣的,敷在腿上能消肿,是土地关治跌打损伤的老法子。她一边敷药,一边给大种人讲 “竹王护土” 的传说,说 “大种人,忍着点,这泥是洄魂溪的泥,溪底有竹王的竹杖,这药是竹王护着的,能治你的伤”。大种人听着,眼睛慢慢亮了,他伸出手,摸了摸五娭毑的袖口,像在找竹王的痕迹。

后来大种人去乞讨,拄的竹拐杖顶端,除了刻着 “人” 字纹,还钻了个小孔,里面塞着点土地石下的土,拐杖上还刻了个小小的蛙纹 —— 是他自己刻的,刻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说 “这样竹王能认着我,知道我是土地关的人”。他走在田埂上,拐杖戳着地面,土的细粒从孔里漏出来,像在给土地关的田 “打招呼”,像在给竹王 “打招呼”。有次在邻村乞讨,有人给了他个馒头,他咬了一口,忽然想起土地关的祭土馍,就从拐杖里倒出点土,撒在馒头上,慢慢吃,说 “沾着土地关的土,沾着竹王的气,馒头也香”。

去煤窑前,大种人把土地罐里的土,分成了一小包一小包,用竹篾纸包着,上面写着各家的名字 —— 张大爷家的土包上画着个小竹篮和蛙纹,二婶家的画着个小竹筛和蛙纹,五娭毑家的画着个小竹簪和蛙纹。他把这些土包交给五娭毑,结结巴巴地说 “五…… 五娭毑,我…… 我走了,这些土…… 有竹王的气,你帮我还…… 还给他们”。五娭毑接过土包,眼泪掉在竹纸上,把土包都浸湿了,说 “大种人,你早点回来,土地关的土等着你,竹王也等着你”。

大种人走后,五娭毑把这些土包,都埋在了村头的土地石下,和全村人的根竹埋在一起。每年清明,她都会去土地石前,给大种人的土包上添点新土,还会带个祭土馍,摆在石前,对着石板上的蛙纹念叨:“竹王啊,大种人是个好孩子,他护着土地关的人,您也护着他,让他魂回来时,能找着土地关的路,能找着您的竹杖。”

蒋薇薇在县城的按摩店里,抽屉里放着个 “土地竹盒”—— 是父亲用土地关的老楠竹做的,盒子上刻着蛙纹,里面装着三样东西:一小撮家里的田土、一支刻着 “土” 字和蛙纹的竹簪、一个竹制的小算盘。父亲送她去县城时,给她讲了 “竹王护土” 的传说,说 “薇薇,带着这个,盒子上有竹王的纹,里面有土地关的土,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土地关的根,别忘了竹王护着的家”。

每次给客人按摩,蒋薇薇都会用 “竹露土精油”—— 是用洄魂溪的竹露、野姜和家里的田土熬的,按土地关的说法,土能接地气,竹露能养人,熬出来的精油里,还沾着竹王的气,能让客人更舒服。有次一个客人问她精油里是什么香味,她笑着说 “是土地关的味道,是土的甜,竹的香,还有竹王的暖”。

闲下来时,蒋薇薇会给按摩店的伙伴们讲 “竹王护土” 的传说,讲土地关的土地石、竹丛、祭土馍,讲大种人带着蛙纹拐杖乞讨的样子,讲五娭毑在土地石前祭拜的样子。伙伴们听得入神,有人问她:“你信这传说吗?” 她笑着点头,摸了摸领口的竹哨 —— 那是大种人编的,上面刻着小小的蛙纹,说 “信啊,我手里的竹哨有竹王的纹,我盒里的田土是竹王护过的土,它们都在告诉我,土地关的根,竹王的情,从来没断过”。

蒋薇薇的梦想里,她的按摩店要摆个 “土地角”—— 角落里放个小土坛,坛里装着土地关的土,土上插着几根竹苗,坛边刻着蛙纹;墙上挂着竹编的 “土地关全景图”,编着村里的田埂、竹丛、土地石,还有竹王的老楠竹;客人按摩完,她会送个 “竹土小符”,用竹丝编的,里面裹着点土地关的土,符上编着蛙纹,说 “带着这个,能沾着土地关的福气未完,也能沾着竹王的护佑。”

去年冬天,蒋薇薇回土地关,特意去了大种人的竹屋遗址 —— 竹屋早已塌了半边,朽坏的竹梁上还挂着那个 “蝶绕竹” 纹竹筐,筐沿的蛙纹虽模糊,却还能看出当年编筐时的用心。她在竹梁下挖了一小撮土,土粒里混着细小的竹屑,像藏着大种人的气息,也藏着竹王的痕迹。她把土装在竹制的小瓶子里,带回到县城的按摩店,放在土地竹盒里,和家里的田土放在一起,说 “这样大种人叔就和竹王一起,陪着我了”。

开春时,五娭毑托人给蒋薇薇捎来个包裹,里面是个新编的竹篮 —— 篮底编着 “平安纹”,篮帮上刻着蛙纹,篮把手处还缠着靛蓝土布,是五娭毑亲手编的。包裹里还有张竹纤维纸写的信,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代笔的,上面写着:“薇薇,这篮是照着竹王护土的样式编的,蛙纹是竹王的记号,你用它装东西,竹王会护着你。村里的土地石前,我给你埋了新的根竹,刻着你的名字,你有空就回来看看,竹王和土地关的土,都想着你。”

蒋薇薇抱着竹篮,眼泪掉在蛙纹上,她摸出土地竹盒,打开盖子,土的腥气混着竹的清香飘出来,像五娭毑的声音,像大种人的笑声,像竹王在竹丛里的回应。她把竹篮放在按摩店的 “土地角”,里面装着客人落下的小物件 —— 钥匙、手帕、发绳,每次客人来取,她都会笑着说 “这是竹王护着的竹篮,你的东西放在这里,丢不了”。

如今的土地关,田埂上的竹还在长,土地石前的祭土馍还在摆,竹王的传说还在传。

清明时,五娭毑会带着村里的孩子去土地石前祭拜,教他们做祭土馍,给他们讲 “竹王护土” 的故事:“当年竹王种下的三棵竹,现在已经长成了整片竹丛;他护着的土,现在养得黑油油的;他留下的蛙纹,现在还刻在我们的竹器上。你们要记住,土地关的土是竹王护着的,土地关的竹是竹王养着的,你们是土地关的孩子,要护着这片土,护着这片竹,就像竹王护着我们一样。”

孩子们听得认真,有的伸手摸土地石上的蛙纹,有的捧着祭土馍舍不得吃,还有的跑到村后竹丛,找竹身上的蛙纹,嘴里念叨着 “竹王爷爷,我找到你了”。风一吹,竹丛 “沙沙” 响,像竹王在笑,像土地关的岁月,在蛙纹与竹香里,慢慢流淌。

而远在县城的蒋薇薇,每个月都会给五娭毑打一次电话,她会讲按摩店的事,讲客人听了 “竹王护土” 传说后的好奇,讲自己攒钱准备开新店的进展。每次挂电话前,她都会说:“五娭毑,等我新店开了,就接你过来住,带你看看我编的‘土地角’,带你看看竹王护着的日子。”

电话那头,五娭毑总会笑着答应,挂了电话后,她会走到土地石前,对着蛙纹念叨:“竹王啊,薇薇出息了,她没忘了土地关,没忘了你。你接着护着她,护着土地关的所有人,护着咱夜郎人的根。”

夕阳下,土地石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田埂上,映在竹丛里,映在五娭毑的蛙纹竹簪上。竹丛里的竹还在长,地里的土还在养,竹王的传说还在传,土地关的日子,就像竹篾编的篮,紧紧实实,暖融融的,藏着土的甜,竹的香,还有竹王与一代代土地关人,剪不断的牵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