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终于有时间回娘家看望父母。一进门,爸妈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
闲聊间,爸妈突然感慨地说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老家看看了,他们都很想念我。接着,爸爸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前两年政府的百千万工程启动后,水泥路一直修到了我们老家的祠堂那边,现在交通非常便利。
爸爸还说,小叔小婶他们也很想念我,想看看我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有些愧疚,因为我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望他们了。
虽说自己嫁的也是同一个城市,但是却是所有女儿中最远的,父母还好,都在城里住,见面也方便。
就是从小疼爱我的叔叔婶婶和姑姑一家,都在老家,一年也见不上一面,而我的工作又是做的销售类,很少有节假日休息的难得这次国庆有假,爸爸便想着让我回去看看。
爸爸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他看着我,缓缓地说道:“孩子啊,你也知道,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了,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时间和你们相聚。所以,这次你一定要抽时间和我们一起回去看看,哪怕只是坐坐也好,也让他们心里踏实一些。”
爸爸的话让我深感自责,我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实在太少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爸爸的请求,表示一定会在 4 好哪天和他们一起回老家看看。
爸爸听了我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好啊,那就这么说定了。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也不会耽误你们国庆的行程。”
4号早上,一早妈妈便叫醒我们吃早点,之后一家人带着礼,由弟弟和妹妹一人开辆车,往老家而去。
我的老家,坐落在我们村子里最为偏僻的一隅,这里四周环山,宛如被大自然紧紧环抱一般。
而在这片群山环绕的中央,有一座水库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其中。这座水库不仅是我们村的生命之源,更是邻近几个村庄农田和鱼塘的重要供水地。
水库上方,便是我童年时期生活的生产队。这里人口稀少,全队加起来也不过区区百人而已。然而,尽管人数不多,但我们都同属一个宗祠,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和紧密的联系。
车子在村口小叔家停下时,上午的太阳正懒懒地倚在西山头上,把整个村庄都泡在一种温吞的、金红色的光里。
我缓缓地推开车门,伴随着父母一同走下车来。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温暖的感觉。我们站在小叔新建没几年的房子前,这是一栋宽敞而现代化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走进屋子,屋内的布置简约而不失温馨,我与大伙围坐在一起,闲聊着家长里短。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房间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就在这时,堂妹小娜突然提议带孩子们到祠堂老屋那边的菜园去摘菜和玩耍。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孩子们也兴奋地欢呼起来。
我娘家的这个老屋,具有一种独特的老式建筑风格,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记忆。中间是一座庄严的祠堂,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祠堂的左右两边,各自延伸出一条狭长的巷子,仿佛是时光的隧道,连接着宗亲内的各家屋子。
虽然现在,各房各家早已搬离了这座老屋,在周围建起了新式的洋楼,但每逢佳节,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到这里,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祭祖聚餐。
这种传统的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家族情感的纽带,让我们的联系从未间断。
一到老屋这边,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撒欢儿地奔跑起来。他们追逐着宗族里面叔伯们家养的鸡鸭鹅,一会儿摸摸这只,一会儿逗逗那只,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老屋周围。
这些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让人不禁想起了我们小时候,也是如此无忧无虑地玩耍着。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干扰,只有大自然这个最好的游乐场。
然而,就在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时候,堂妹小娜和弟妹却在一旁焦急地呼喊着:“孩子们,玩归玩,可要小心些啊!千万不要跑到路口的悬崖处,那里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水库的!”
她们的声音在空旷的老屋旁显得格外响亮,仿佛是在提醒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孩子们听到后,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停下了脚步,不再往悬崖那边跑去。
而我的脚步却不自觉地在宗祠那面斑驳的灰墙前停住了。墙内,有两团熟悉的云冠探出头来。
一团是沉郁的墨绿,那是白玉兰;另一团稍显青翠,枝叶也舒展些,是黄玉兰。它们还在这里,像两个沉默的、忠实的老人,守着这方庭院,守着流逝的岁月。
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那墨绿的云冠吸了进去,仿佛穿过了一层时光的薄膜,跌入了一个遥远而鲜活的夏日。
在那个时候的夏日,阳光总是格外炽热,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蝉鸣声此起彼伏,无休无止,仿佛永远不会停歇。那声音如同一条长长的、黏糊糊的线,将整个夏天都拉得又长又黏。
那是 80、90 年代,宗祠前的这片空地还没有完全被水泥覆盖,但它却成了我们这群孩子们的乐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一片宁静和自然的气息。
而这片空地最大的诱惑,便是那两棵玉兰树开花的时候。每当玉兰树的花期到来,整个宗祠前的空地都被那淡雅的香气所笼罩。
白玉兰的花朵肥腴而饱满,宛如象牙雕刻而成,花瓣厚实,有着玉的温润质感。它们的香气是霸道而浓烈的,一团一团地砸下来,仿佛能将人都熏得晕陶陶的。
与白玉兰相比,黄玉兰则显得秀气一些。它的颜色是浅浅的鹅黄,如同初春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它的香气也更为清雅,宛如一段若有若无的思绪,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每当玉兰花开时,宗族内的哥哥弟弟们总是喜欢爬上树去。尤其是那棵白色的玉兰树,它最为高大茂盛,哥哥弟弟们总喜欢在上面攀爬嬉戏。他们像猴子一样灵活地在树枝间穿梭,寻找着最美的花朵。
而我们这些女孩子,则站在树下,仰望着树上的哥哥弟弟们,大声呼喊着,让他们为我们摘下那些白似雪、黄似琥珀的花朵。我们期待着那些美丽的花朵能够落入我们的手中,供我们欣赏和玩耍。
在宗族里,有两位年纪相仿的叔公,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辈。这一天,阳光明媚,族里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玉兰树下嬉戏玩耍。
其中一个叔公偶然间看到我们围在玉兰树下,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肯定又是族里的那些男孩子在攀爬这棵大树。
叔公们对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但他们总是会用那宏亮且粗暴的口气,操着我们当地的方言大声喊道:“臭小子们,你们又在爬树啦!赶紧给我下来,不然我可要拿竹竿打你们啦!”
这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整个宗族里回荡着,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树上的族内兄弟们听到,总是纷纷跳下树,之连同我们这些女孩子,一窝蜂的往各个方向逃窜,生怕被叔公的那根又长又粗的竹竿打到。
可惜,两位老人已逝多年,再也听不到曾经那两个洪亮的喊声,在日常喧闹的白日里响起。
“大姐,你看这两棵玉兰树长得多茂盛啊!它们就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堂妹小娜兴奋地指着那两棵玉兰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两棵玉兰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给整个院子增添了几分宁静和美好。
“你看,玉兰树下还有一个个箱子呢!”小娜拉着我的手,快步走到玉兰树下,指着那些箱子说道。
我定睛一看,这些箱子四四方方,四周都有开口,看起来确实有点像蜂箱。我好奇地问堂妹:“这些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呀?不会真的是蜜蜂吧?”
小娜笑着点点头,说:“对呀,这就是蜂箱,里面养着蜜蜂呢!这些蜜蜂可勤劳了,每天都忙着采蜜。”
我惊讶地看着那些蜂箱,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好奇。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过蜜蜂,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这是谁家的蜂箱啊?怎么会养在这老玉兰树下呢?”我疑惑地问堂妹。
堂妹小娜解释道:“听我爸说,这是我们族内的左叔养的。左叔可厉害了,他在水库边上的龙眼老树那边也养了蜜蜂,这边也有,甚至他们家屋子里都养了不少呢!左叔就靠养蜂采蜜来养活他们一家子呢!”
我静静的站立着,看着树下一箱箱的蜂箱,仿佛看到童年中那些稚嫩的脸庞。
如今,两棵一白一黄的玉兰树还在,宗祠也保留的很好很完整,只是周围少了我们这群曾经在这个地方嬉笑打闹,调皮捣蛋的孩子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