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路过沙枣林,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沙枣花香,香气轻轻地落在我的鼻尖上。闭上眼,缕缕清香如手指间漫出的烟味儿般钻入我的心扉,抛开氤氲的湿气,品味沙枣花的香味,甜里裹着淡,淡里扯着香。顿时,感到清香四溢,整个人都被花香包围似的,骨子里透过阵阵舒爽,爽里浸着丝丝惬意。
漫步在林中小径上,清新,透亮,满眼的绿围绕在我身边,置身其中,那般感觉让人感到浑身恬适,令人陶醉。 微风吹来,从远处飘来一阵粽叶的悠香。目之所及,芦苇随风而动,绿波荡漾,阳光照射着苇叶上的水珠,一闪一闪晃人眼。密密匝匝的芦苇,高高低低,像人墙像屏障,守护着这一方的水土,阻挡着风的肆虐。苇塘里的水,波光粼粼,游鸭戏水,乐趣丛生。收回目光穿梭在枣树林中,枯死的沙枣树似乎在诉说着悠悠往事,脚下的绿草环抱着树干似乎在聆听;干翘着的枝条做着不同的姿势,渲染着故事的氛围。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一片生机盎然。尽管沙枣花没了馥郁的清香,但是弥香在林中远远近近,或隐或现地飘荡。埋头低嗅漫在草丛里久违的沙枣花香,亲吻青草荡然的味道,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端午节的粽子。
往年端午节前,大街小巷总会摆着粽叶,那些宽宽窄窄,碧绿黝青的粽叶扎起来,浸泡在水里绿得发亮,看一眼不买都觉得愧对卖粽叶的人,再不买似乎会抹杀端午节的氛围一般。逛街的行人手里捏着新买的粽叶儿,脸上洋溢着喜悦,不管会不会包粽子,我也随这份喜悦买点粽叶回家,像赶时髦似的,唯恐自己落伍。在这个节气里,沙枣花和粽叶是最佳搭档。沙枣花摆放在道路两旁,枝头儿朝上,把柄儿朝下,斜靠在筐边,灰白色的叶子间点缀着黄灰色的小花,如燕麦般大小,散发着醉人的清香,碎小的花瓣儿向斜上方舒展着,开得很灿烂。枣花夹杂在灰白色的叶子中,好似一串串小铃铛,犹如小家碧玉让人心生爱怜。枣花枝有的三两个捆在一起,一小把,一小束的叠放在一块儿,堆成一堆,放成一簇,用心的摆放感染着准备包粽子人的心,买一把插在房间里,那定叫个香啊!穿梭在人流中香气笼罩着,流连忘返。
期盼已久的端午节,在香香的空气里款款而来,迎接她的是房门两旁悬挂的柳枝。柳枝儿是大清早父亲趁着露水折来倒着悬挂在门边钉子上的。折柳枝得有经验,一定得采带着小树杈,细长多枝的那种,便于从门楣挂上,一直垂到门槛处。柳枝点缀在门两边,绿茵茵的,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我觉得好看,可是大人们却说,端午节倒挂柳枝不是观赏的,而是用来辟邪的,不管怎样我就是觉着好看。母亲把熟了的粽子,从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拿出来,盛在盘子里,吆喝着孩子们趁热吃,说粽子搁凉了不好吃,不易消化。孩子们砸吧着嘴巴,吃着争先恐后得来的红枣糯米粽子,嘴里吃着,眼里瞅着。母亲告诉大家锅里粽子多,还有油饼子卷凉糕,要大家就着刚熬好的小米粥吃,别噎着。大家吃着粽子,喝着小米粥啧啧称赞母亲手艺好。唯独我素来对小米粥不感兴趣,干嚼着甜甜黏黏的粽子,连咽带说,“再放点红枣,粽叶放多点好吃!”“红枣放多了太甜,腻歪不好吃。”母亲边干活边应和着。这时,父亲正巧走进门来,听见我和母亲的对话,只是笑了笑,转身在妹妹的招呼下洗手吃粽子。第二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人照例聚集在一起过节吃粽子。母亲掀开锅盖,我看到锅里的红枣比往年格外多,粽叶铺得格外厚。母亲说,父亲听我说要多放点红枣和粽叶好吃,今年就提前嘱咐她放多点,让我多吃点。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平时父亲对我严,总嫌我干活太少,这个没弄好,那个弄遭了,对我很挑剔。今天这事,父亲惦记了整整一年,就为了让他闺女多吃点。这仅仅是多放点枣子和粽叶的事儿吗?这是父亲对我的爱呀!那些深藏在挑剔里的爱,我哪里会懂得?想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偷拭干挂在眼角的泪水,和父亲吃了那年最香最甜的粽子……
时隔数年,父亲也离开了我们。每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母亲照例包粽子、蒸凉糕,但是那样香,那样甜的粽子我再也没吃过。现在,母亲年事已高,她会不会逞强再为我们包粽子呢?街道整治有序,自然环境得到了深度保护,我们到哪里去买粽叶呢?今年又是闰年,望着迟到的苇叶被雨水冲刷的葱绿挺拔,闻着沙枣花香的诱惑,今年我能去哪里吃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