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家是一座略显陈旧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院子里种着几棵石榴树,每到夏天,枝叶繁茂,偶尔还能听见蝉鸣。老王独自在这小院里生活多年,老伴走得早,唯一的儿子王小宇远在国外,平日里,老王与邻里相处和睦,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的老头儿。
老王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随着年纪增长,病情愈发严重。这几日,老王突然陷入昏迷,生命垂危。邻居赵叔赶忙拨打了王小宇的电话,电话那头,王小宇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和焦急。可当赵叔告诉他父亲病危,希望他能尽快回国时,王小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赵叔,实在回不去啊,这边工作走不开,家里的事就麻烦您帮忙照应一下,需要多少钱,我马上打过来。” 赵叔听了,叹了口气,无奈地挂断了电话。
老王的病情愈发危急,家里没有什么亲人。就在这时,保姆李嫂站了出来。李嫂在老王家干了好几年,为人勤快、善良,对老王一直尽心尽力。她一边安抚着焦急的邻居,一边有条不紊地联系医院、准备生活用品。在医院里,李嫂日夜守在老王的病床前,给老王擦身、喂药、翻身,丝毫不敢懈怠。她的眼神里满是关切,那模样,好像老王就是她的亲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王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李嫂始终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着老王。她会在老王昏迷时,轻声跟他说话,讲着家里院子里石榴树又开了几朵花,或是最近街上发生的新鲜事儿,仿佛这样就能把老王从昏迷中唤醒。
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老王还是没能挺过去,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赵叔帮忙料理着后事,王小宇则通过电话和转账,远程参与着一切。葬礼结束后,大家开始整理老王的遗物。当赵叔打开老王的保险柜时,一份遗嘱出现在众人眼前。
遗嘱上清楚地写着,老王把自己的房屋和所有财产,全部留给保姆李嫂。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邻里间炸开了锅。有人感到惊讶,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大家议论纷纷,都不明白老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赵叔赶忙联系王小宇,把遗嘱的事情告诉了他。王小宇在电话那头顿时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父亲竟然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保姆。他心急如焚,立刻买了机票,匆匆赶回国内。
一到家,王小宇就找到李嫂,满脸愤怒地质问:“我才是他的亲生儿子,你不过是个保姆,我爸怎么可能把所有东西都留给你?是不是你做了什么手脚?” 李嫂面对王小宇的质问,眼眶红了,她委屈地说:“小宇,我照顾你爸这些年,问心无愧。你爸做这个决定,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贪图这些财产。”
王小宇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李嫂肯定是用了什么手段哄骗了父亲。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要回属于自己的财产。一时间,家里被闹得鸡飞狗跳,邻里们也都在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在准备打官司的过程中,王小宇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生活。他看着家里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回忆起自己在国外的这些年,虽然经常给父亲寄钱,却很少关心父亲的生活。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带着他在院子里玩耍,教他爬树摘石榴;想起父亲在他出国时,那满是不舍和担忧的眼神。可这些年,他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国看望父亲,甚至连父亲生病住院,他都只是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没有给父亲端过一杯水,喂过一口药。
随着对父亲生前生活的深入调查,王小宇发现了许多他不知道的到的情况。从邻居那里他了解到了李嫂照顾父亲时的细心和耐心,从父亲的日记里了解道了父亲对李嫂的感激和信任。王小宇的心里开始动摇了,他渐渐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对父亲的关心实在太少了,没有尽到一个儿子赡养老人的义务,不配继承父亲的家产。
开庭的日子到了,王小宇站在法庭上,看着一脸憔悴的李嫂,又想起父亲的日记,内心五味杂陈。就在法官准备宣判时,王小宇突然站起身来:“法官,我撤诉。”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王小宇走到李嫂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李嫂,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这些年是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是你在照顾我爸,这份财产你受之无愧。” 李嫂听了,眼中噙满泪水,她拉住王小宇的手说:“小宇,你能理解就好,这房子和财产,其实也是你爸希望能给我一个安身之所,你要是不嫌弃,以后这还是你的家。”
从那以后,王小宇经常回到老房子,和李嫂一起打理院子,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那座小院,依旧种着石榴树,虽然主人已经离去,但爱与温暖,却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