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振宇的头像

徐振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7
分享

收麦了

小满会,是小满后县成东关一年一度的大集。小满过后,麦子已逐渐成熟。而种地的庄稼人也开始为收麦子做一些准备,遮阳的草帽,镰刀,叉子,竹耙,木锨……等等这一类收麦打场必需的农具都会检查一遍。损坏的在收麦前都要补上,而小满会就是为卖这些农具而形成的集市。

过了小满会麦子已开始变黄,这时村里的那些叔伯们就要开始收拾打麦的晒场。拖拉机早早开到了秋收罢闲置的晒场,尘土飞扬,经过了一冬雨雪的晒场已略显松软,而一道道新开的耙痕交织着,给这略显松软的地面刻划出一片繁忙。

耙好的晒场这时已经没有了晒场的模样,倒像是等着播种的土地。倘若耙好后刚好赶上下雨,那乡亲们就会省出不少的力。若是不巧,没能赶上雨天,就得需要乡亲们用水浇湿耙好的场地。这湿度要刚刚的好,不能太湿,湿了拖拉机碾压的时候会粘起泥团,若是干了又会碾压的不瓷实,那样打麦时会碾起土来。水洒好以后,就会铺上一层垛在场边的麦秸,拉着石磙的拖拉机就会一圈圈的开始碾压。乡村两级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到麦场检查水缸的准备情况,缸里是不是装满了水。

到了收麦的时候,一大早各家就会传出哧哧的磨镰声。赶早可以趁着凉快多割一些,而捎去地里的篮子里,早已装好了煮熟的鸡蛋。这些鸡蛋,大多是乡亲们自己养的鸡下了蛋,平时又不舍得吃一个个攒出来的。

镰刀割开了天际的云,在太阳露出第一抹阳光的时候。田野里已经有了一垄垄摆放齐整,割好的麦子。而此时,有一群人也开始出发了。他们骑着自行车,车后绑着一个被棉褥包裹着的箱子。

“冰糕,冰糕,卖冰糕咧来了……”此起彼伏,一声声在快晌午的田垄上,晒麦场上撒开。那一份凉,一份甜,诱惑着额头上滚落的一滴滴汗珠,诱惑着焦渴的喉咙。

割完的麦子一车车拉进了晒麦场,而我们这些放假无事的小学生,还有闲着的老人,也提上篮子走向田野。路边,空荡荡的田垄,那些被遗落的麦子被一穗穗拾起。

拖拉机的轰鸣声是这个季节最好的交响曲,石磙碾压过焦辣辣的麦芒,一圈紧压着一圈。麦场相邻着的各家各户也开始相互帮忙,谁家的先碾好了,这些叔伯,婶子,哥嫂们便拿上叉,竹耙涌上麦场。最上面的一层麦秸被轻轻地搂起,拿叉子的人便会把搂起的麦秸挑起起,垛到场边。搂麦秸是个技术活儿,主要是搂麦秸的那个工具不太好掌握。

这个工具我不清楚它标准的名字该是什么,方言名字却没有可用的字。那是一种有点像耙子,但比耙子要大,比耙齿要长的农具。一根长约四十公分左右横木条上,每隔五六公会穿进一支铁齿,铁齿离地面大约有十几公分,再向内弯进一个九十度的弧,而这个弧形的弯齿向内大约长三、四十公分分,前端磨出的尖显得很锋利。横木条的中间,顺着耙齿弯曲的方向装着一根长长的木把。

搂麦秸的人拿着木把顺着碾平的麦秸,很顺滑地向外一推,之后再把推出的木柄向怀里一拉,那层碾压的明晃晃的麦秸就被搂了起来。若是不会用这个工具的,往往推出去,拉回的时候就会把下面没有碾压好的麦杆和穗子搂起来,又或者是什么也没搂住,甚至说会在拉回时那尖尖的齿伤了自己。

第一层碾好的麦秸挑完以后,下面那些就要用叉挑开,重新翻一下,如此循环,一场麦子有两三遍也就碾完了。而那些垛在场边的麦秸也还不能完全的不管,还会再遛遛。(就这第一遍碾场后,等麦粒晒干收仓之后还会再碾一遍。)

麦子碾好后就会堆成一个长条形的堆,一般都是东西长,那样会更方便扬场。谁是一把好木锨在这个时候是最好分辨了,不会扬场的扬上几遍麦子里的麦糠都无法扬净,而用木锨好的,第一遍粗扬,第二遍就可以出净粮了。

而今,机械化的收割方式让镰刀上布满了厚厚的铁锈,让叉子成了烧火的柴,而县城东关的小满会虽说还是小满会,但已经没有了收获的节的繁忙和拥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