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钟霞瑛的头像

钟霞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3
分享

绣纹上的迁徙密码

多年以前,但凡一得闲,我便与三两知己,循着蜿蜒的山经往云门寺去,而我们的脚步声惊起几声鹧鸪,惊醒沉睡在竹海深处的禅院钟声。

那时候的雕子塘,村民居住的是阴暗潮湿的泥砖瓦房,通往村寨的小径,碎石硌脚,野茅割膝,而今故地重游,十年前泥墙斑驳的旧影早已化作天边的流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红白相间两层半框架楼房。墙面那些盘王印、八角花、长鼓纹,原是迁徙史诗的密码,如今已然成了将千年风雨绣进混凝土的经纬中、在砖缝里尽情放的绚丽的花

村道旁的壁画里,瑶族同胞背着竹篓穿越云雾背篓里盛满雨星辰,它们与晾晒在房檐下的红辣椒、黄玉米构成流动的史诗引得游人驻足拍照时,总忍不住把镜头对准屋檐下垂挂的玉米串——那是瑶家人晾晒的时光,金灿灿地垂着丰收的语。

在这黛瓦白墙、彩绘壁画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新瑶寨,常会看到坐在家门口、晒谷场上的绣娘们,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绣着她们的心中最美丽的愿景。她们从来不用底稿,只因迁徙的月光早已刻进骨髓她们用五色丝线编织出新的神话,千年迁徙的月光,织进新时代的篇章。

山风掠过新建的文化广场惊醒了檐角沉睡的铜铃绣娘们或在浅吟,或在低唱《盘王歌》里未唱完的秋收迎着风的吹向,我仿佛听见她们的心语:金线连着银线,绣完这幅百千万工程,我们的好日子就落笔生花了。

此刻,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广场一角“瑶乡印象・时光旅拍”门前摆放的模特身上的瑶族服饰了。

我们情不自禁走进店里,一片被岁月浸染的斑斓梦境随即映入眼帘。

店内的光线是琥珀色的,斜斜地笼在那些悬垂的衣袂上,将瑶族服饰的纹路与光泽揉成流动的诗行。

衣架上垂落的裙袂,似打翻的调色盘,在那些颜色各异的布匹底子上,男人纹、女人纹、大莲花纹等,异彩纷呈:松果纹是山神洒落的松塔、梧桐树纹里藏着鸟鸣、稻穗纹里映着瑶家人丰收的喜悦、盘王印纹里深藏的是对盘瓠先祖不变的信仰……

采用“反面桃花正面看即线头隐于背面,正面只留繁花似锦)的独特技法,瑶族同胞内敛而丰盈的性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丝线如同藤蔓攀援,挑绣的山峦与星辰在衣襟上起伏,她们绣出的每一条裙、每一件衫都是凝固的山岚,是绣娘指尖流淌的星河,更是瑶乡人与时光对话的密码。裙袂上的针脚里,无不藏着祖先狩猎时代的箭影与山林的共鸣、藏着母亲教女儿绣花时的絮语、藏着瑶族子孙对犬图腾的虔诚,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她们对桑田与云海的眷恋。

瑶族服饰中,头饰就如那只点睛之笔。在瑶族头饰中,最常见的就是“男人纹”和“女人纹”帽了。

这些帽子,帽骨以本地韧劲十足的苗竹制成,它们经烘烤定型后,弯成一道温润的弧线,犹如瑶家祖先与恶劣的大自然英勇抗衡的不屈傲骨。帽面上,则绣着瑶家女子的心事她们用五彩丝线,在绣出的花瓣褶皱藏着春日的露水、任鸟兽的羽翼掠过秋收的稻田,还有那些绣纹中的鸟兽,是祖先派来护佑的灵物,而帽檐上那一抹嫣红,是山杜鹃的魂魄几缕靛蓝,恰似雨后远山的倒影帽边上,再几缕流苏,缀上一圈银饰(据说银饰能驱邪避凶),錾刻着迁徙符号枚银片,就在他(她)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如泉涧流淌叮咚作响。

出了门店,我们来到了网红打卡地——“勉飙”楼脚下。

一抹流云掠过楼的飞檐瑶山晨雾还未完全散尽,依露勉西端(瑶家女子)银铃般的笑声就在楼道里回转,那些无以言说的婀娜,在摄影师的“咔嚓、咔嚓”声中,连同沉睡在绣纹里的藤蔓顺着瑶族血脉游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