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得突然,连下两三天雨,立刻占领了整个大地。空气,树木,花草,鸟儿们,一切都成了秋的样子。
这天,雨细小声无,不像是在小雨,我想独自在公园走走。
我喜欢一个人走。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想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想,让那颗超载的心,留下一分空白。有时候如果对什么发生了兴趣,也可以停在那里,待看够了再走。这是一种非常惬意的自由和放松。
由于下雨,偌大的公园,游人很少,显得十分幽静。我边走边深呼吸,沿途一幅幅天然画卷,让我仿佛置身仙境,飘飘欲仙,云里雾里。我走上小拱桥,绕过荷花塘,穿过植物园,荡在中山亭,最后,静静地伫立在一大片红枫树前。
因为我看见前方有一对情侣,紧紧地相拥,长长地热吻,痴痴地对视……我的心好像通了电一样,也有一种麻酥酥的感觉。原来爱情依旧燃烧在我年轻也将永远年轻的心灵。我真是艳羡万分,若时光能倒流,我愿意重返青涩年华。那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属于自已的青春,让自已也好好品尝一下这爱情浪漫的滋味。我还要用旺盛的精力,去学习我以前未学,现在想学而已嫌晚的一切,还要……雨季给人的感觉总是涟漪而美好,令人秋梦一场。
漫步到春秋阁僻静处,无意间发现一对爷孙俩穿着雨衣,坐在长椅上。爷爷正在念念有词地教孙子面对大自然,吟诵孟浩然“春晓”。看着这一代孩子,不能不羡慕,真是比我们要幸福得多,前途也远大得多。我耐不住好奇的怂恿,走到他俩身边。
我审视着孩子稚嫩的小脸,大概5-6岁。他跟着爷爷吟诗三遍,爷爷要求他自已背一遍。孙子半闭着嘴,翕动着鼻子打呵欠,不吭气。忽然,地里钻出了一条蚯蚓,被他看见,立即来了精神。蹲在那里看,拣起树枝挖,看它的洞是怎样的。
爷爷用万般慈爱和耐心,劝说他背了才能玩。孙子这才争气地一口气,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了。爷爷喜不自胜地连说,好!好!玩去!玩去!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一种补偿的快乐,还是一种再生的希望?
其实,我何尝不是这样呕心沥血。因为自已老了,无能为力了,所以,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后一代身上。总想逼他们优秀,幻想未曾实现的梦想,要在后一代身上实现。总想凭自已过去的经验,辛苦摸索出来的方法,传授指导他们,免得他们迷茫、困惑,走错路。本以为可以凭个人意志来促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慢慢地,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下一代的教育,并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和希望所能左右的,而是由一种超越个人意愿和希望的力量来决定的。
我继续朝深处探,前面是一条脚走出来的小路,阒无一人。这里有一大块草地,草绿油油的,也软绵绵的。还有一些花朵,藏在浓密的草丛中半隐半现。但多数花朵还是亭亭立在枝茎顶上,被幽幽的绿草衬托着。若不是下雨,草地是湿的,我肯定会躺下去滚一滚,滚掉尘埃,去除疲惫。草地旁是一排用青砖砌起的花墙,漫长的岁月几乎褪去了砖的颜色。
我蓦然发现,有位老妪,站在一块石头上,对着花墙方向正在摄影。石头很光滑,被踏得有些秃了。我想提醒她,又害怕惊扰她,只好悄悄地站在她身旁,随时准备着,待她平安着陆,我才敢放松。
我们友好地打招呼,我不解地问她,对着花墙照什么?她笑着指我看,原来花洞处,竟有一窝在夹缝里生存的小草,它被夹缝裁剪,一半枯萎,一半以最青翠的绿色拼力挤出夹缝,得到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活了下来。她又要我看草根,说道,你看它抓牢一小撮泥土,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我喟叹,这美太隐逸,太高雅。
她是一位温和而健谈的老人,有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和雪白的头发,挺直,仍有年轻人的身形。她笑着说,我喜欢摄影,我爱小草,我也是一棵小草,一棵虽不起眼,心却向往着春天的小草。我看她的目光完全沉浸在这些希望中。
人,其实活的就是一个心态,我欣赏她,但更喜欢她的见地。我顺便善意提醒她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她却带着欢悦,带着幽默说,吃喝随心所欲,醒不来了就睡觉。最后,骄傲地告诉我,下年,就要满八十了。
她活得真实,活得睿智,过得充实。我想她根本就没有留意自己的衰老,不仅从中感受到精力充沛,头脑活跃,而且还会在追求中永驻春天。
我也好像是一棵小草,萌发了青春的嫩芽。因为我懂得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温暖与生机同行。
此时此刻,微风秋雨的清凉,拂过眉梢,掠过心湖,将烦忧涤净。雨滴轻叩大地,仿佛在唤醒沉睡的生机;我的心田也随之更清朗,一种充满了欢快的感觉在心底悄然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