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柳的头像

杨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8
分享

插柳


岁月带翼而至,又是一年春好,栽花插柳正当时。

栽花插柳我都有做,不过插柳在先。

无心插柳在年少,似乎人之初无心。其实,人类之初也无心。

远祖,单细胞生物无脑更无心。近祖,类人猿开始有心,于是用石头做工具。由此演绎,无心是人与其它动物共有的一面。简言之,人的无心是人还保留动物性的一份状态。而有心,则是人独有的。

天下人无心时候居多。没见人时时用心,天天用心,月月用心的。不然会短寿。短寿就是夭折。古人说,五十岁之前死的人为夭折。那五十岁之前死的人,会不会是用心太多了?如那皇帝,用心太繁,五十岁前死的居多。

天下无心人也多。众多的平头百姓知足就乐,不想用心。虽说无心者治于人,但仍有许多人喜欢无心。如那五柳先生,有官不做,为的是不想用心。因为当官就要有心,怎样折腰,那五斗米才会到家。有心用得辛苦。

用心的人治人。可用心多了也烦。如那贪污的人,把脏款如何藏匿是大伤脑筋的。伤脑筋不就是用心太多了么?

相较还是无心好。

花比柳俏,地球人都知道。可少见人无心栽花。庭院阳台,要是无心去栽,怕是永远也不得赏心乐事。即便野处,不好看的花无心去栽,好看的花多有刺,即便有心,它也不让栽。看来栽花得有心。有心就好了么?不见得。有时有心,那花也未必发的。想那有意栽花花不发一定不是臆造。也许有官宦人家栽下花后,有心殷殷细数,切切将扶,施行了诸多心思,那花还是不见发,于是一声长叹,就有了有意栽花花不发的感喟。

说起花不发,我也感同身受。

前年,我住了多年的小区纳入城区改造,搬了新家。原先的左邻右舍嫌他们新家狭小,就将花盆把与我几个。这东西拿来不能吃不能看,只能种些花草。于是我有心了。有心就去弄了三角梅枝扦插于盆,有心天天浇水,有心时时去看。一个月去了,米粒大的叶子都没有见到一片。算是让我体味了花不发的苦楚。

那么插柳呢?

老家本是个湖区,水多。门前屋后,沟渠河湖,岸边一色的柳,长年油油招摇。并不见人折柳,那里离阳关远得不是三步五步。也不见人有心插柳。农人们顶着星们出门,看着月亮回家,不会有心插柳。

那柳从何来?

我想起来,小时候去湖边草滩放牛,牛淘时,顺手折下根柳条唬它。不用时也就无心随手丢或就手插。谁知日子多了,那插下去的枝生了根长了叶。当然这只是我的无心插柳。别人的无心插柳是否也这样,没见过,不敢妄言。反正老家的那么多柳至少有心栽的少。如此,不是无心是什么。想必那古人也这样地插过,于是把“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弄成了贤文。可见,做贤文不难。

插柳先折柳。我放牛折柳,为着唬牛。古时,那牧童折柳,想必和我一般。不过古时读书人也折柳,他们肯定不是唬牛。他们送别朋友,也兴折柳。想必定是柳条轻柔,离人看了自然心生缱绻,难舍难分了。古人别后,那送别离的柳也一定是无心随手插在地上的,不然阳关那地方为什么柳多。要是人们把那柳条不插而随身带走,阳关怕早就没柳可折了,后来的古人送朋友时,哪里还能折柳相送?

因此臆想,古人送别,定然是有心送友,无心插柳,有心无心都有的。

有心无心人人都有。有心无心各有好。无心潇洒,有心劳顿。可是有心必有希望,大凡想做成个事,得有心才行。

前些年,我家小区的湖边建公园,沿湖也修了路,晨练的人多了起来,自然有我。于是我才得以发现,湖边路两侧,两排柳丝丝垂拂,且摇且曳,像极了老家的柳。弄得我时时拂柳拭叶,也撩起缕缕乡愁。可曾想不到一年,有几株柳蔫下来。再过些日子,那杆也腐了几处,也许水土不服。果不然,两行岸柳竟然剩下无几了。

按理,枯萎了的岸柳得有关部门补栽上。但恰逢湖边几处城中村正在拆迁改造,据说要划出一部分土地来扩充公园。也就是说这湖边公园还处于规划初期。本来应该环湖的路也才修了一个半圆,且这一半还分做两截。而路边的柳应该是临时栽种的。一旦正式建园,路两边的树一定和大街上一样,只要有缺,立马补上。

不过,却也有有心人等不及前来种树了。

那是一个冬日,无阳,有云。我晨起散步,来到湖边,只见有位长者在那枯去的柳边挖坑。那长者,矮小精瘦,头上一顶帽子遮掩了面庞。当时我未曾在意。第二天,又见到他正把树苗放到土坑里。那苗我认识,榕树。他一手抓苗,一手铲土,很吃力。我便上前去,给他扶苗。他便给我个笑:黑的脸,多纹,一对眼精亮。

“你是园林工?”我对他这把年纪有疑。

他果然摇头。他说,柳不在了,得种上树,不然红火大太阳,谁敢来湖边?

“给钱吗?”

他笑了,“给孩子们积福。”

这一说,我的脑子轰了一下。好个有心的老人,做了善事也积了福,正宗的中国人哪!

又去几日,那小榕树四周还用了许多支撑。我问起为什么。他答道,这里台风多,不支撑,小树苗挺不住。

有天早上,遇到他又在给树苗培土。一旁有位老人也在帮忙。我看了一会也插不上手。那帮忙的老人连声称赞不简单。我也说不简单。

后来,那帮忙的老人告诉我,他是广西人,来海南看女儿,这天刚到湖边,看见老人种树,有些感动。

种树老人见多回了就熟。原来他是金花村的。说金花村,怕有人不晓得。要说是海瑞那个村的,一听就明白。老人叫符伯,还是叫符博,一口“海普”。

还好,符伯有心栽种的苗都活了,老叶子都在,新芽又冒出了头。看来,有心也能活树的。有心也好的。

而今,湖边那一行小榕树都会摇手了。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去日支撑那小苗的几根树枝,竟然也抽出了绿叶。这可是无心的呀!不过,这看似无心,到底有心。

想来还是有心好。有心的老人造诣出了湖边风景,相信不几年,他的小榕树定会参天,给游人许多荫庇,也给海口一道靓丽。

我想这样有心的老人,海口一定很多很多。如今的海口四面洁净,八方美丽。登高一望,偌大个海口仿佛一座大公园,随望随美,无处不美,美美更美,一点也不枉那全国卫生城市与全国文明城市的称谓。这不就是无数与老人一样有心的海口人所描绘一幅人间仙境么?

而今每每行走湖边,我总念想老人的有心,念想那句“给孩子们积福”,便思忖:因为有心,海口人民成就着海口梦。因为有心,全中国人民也正实践着伟大的中国梦。有了这无数的中国心,百年民族复兴梦就一定能在世界上美丽成图。

这便又应了一句俗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