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夜晚,在这个蛙语虫鸣、微风拂面的夜晚,我竟是这样的想你,记忆让我重温你的美好。
记忆真的是非常奇妙,你觉得呢?现在很是好奇,那时为什么你会突然提到这样的问题!我竟不知从何说起。直至今日,在这个凉爽的初夏之夜,往事一幕一幕地回放,于是又想起了你当初的神情。
你说,你记性不好,很多事情总是一不留神就给忘了,很是苦恼,所以常常在墙上贴备忘的小便条,用手机设置备忘录。真要说你记性不好,怎么会呢?可我们之间的事情,你却一直记得。你说,你一不小心就会忘记工作里的繁琐流程,却能清晰记得我随口说的一句“家里没米了,中午吃外卖”,你却帮我订了油米,托人送至家中。你这记忆,是温柔的偏心,它筛掉了冗余的沙,却留住了闪光的金。
也许是那些生活中、工作上的琐事,确实没有让人想要铭记的兴致,甚至让人厌倦,可你是个细心有责任感的人,才会那么重视那些不喜欢被大脑记住的事情,需依靠小便条和备忘录,便觉得自己记性不好。
其实我也一样,常常在记忆的迷宫里,对某些片段执着,又对某些琐碎茫然。我也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但我从不自责,我管这叫做“选择性遗忘”,我曾自我安慰,管这叫“忽略次要的,专抓主要的”。你知道吗?我和爱因斯坦可是同类,他满脑子装着相对论的推演,据说某次散步时还能忘了回家的路。
记忆是什么?我想和你打个比方:记忆像是一个神奇的盒子,犹如电脑的硬盘,我们人生中那些有趣的、有用的、珍贵的、神奇的、美好的事物,被这个装记忆的盒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下载保存。这些记忆,有些会被时间慢慢地删除,有些直到生命终结才灰飞烟灭。
我觉得,记忆是精神层面的生命。一个没有精神生命的肉身活得再久,也是行尸走肉。肉身的生命有了记忆的填充,才撑起了精神的重量,让好看的皮囊里装着有趣的灵魂。美好的记忆会浸润成你的气质,让肉体生命更灵动;而肉体生命的长度,则是为记忆的积累提供时间。可若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生活,没有新的记忆生根,日子便像不断乘1的算术——无论过多久,都只是原地打转,这样的日子,算是白过。你看,我俩是不是应该一起去经历许多不同的事才好呢?一起去增加记忆,就是丰富生命呀!去增加记忆的密度,这密度可理解为生命的长度。如果你我的记忆盒子装得满满,说明人生是富有的、多彩的,灵魂是充实的。
你若问记忆这个神奇的盒子里头都能装着啥?这包括:人、物、学识、信仰、阅历,乃至爱恨情仇等等。当然,它并非以物质形态存在,如同电脑硬盘里虚拟的影像、图片和文字。
都说经历(记忆)是精神财富,却也可能是潜伏在人内心的恶魔,就像电脑硬盘里能保存有用的资料,有时也会中可怕的病毒。没有愧疚与悔恨的记忆,回想起来一定是美好的。可有些曾经犯下罪孽、愧对他人,或是怀有仇恨的记忆,便不再美好。这样的记忆让人不敢碰触,却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你,连睡梦都不会放过。就像有些小偷听到一阵敲门声、警鸣声,就会立马唤醒内心的恐惧。有句名言:“有污染的记忆是一种永远的毒药”,所以我们还是远离“毒品”吧!当然了,你这么善良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污染的记忆的,因为我们的良心,就像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阻止了一切木马程序的入侵。
总觉得我们的大脑里,似乎藏着个管记忆的“大家长”,爱替我们瞎操心:想记的不让记,不想记的偏要学,想忘的偏要留。记忆这个“家长”,和普天下孩子的父母一样,觉得孩子好,便不吝赞美之词,把自己孩子说得比实际还好,所以我们有些欢喜的记忆会被大脑悄悄美化——就像你,在我心里的模样,早比当初更温柔。其实不必和它较劲,不如我们约好:对记忆顺其自然,该留的珍惜,该放的坦然,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你总是想着多学一些文化知识,可是我觉得,如果其中有些你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不必勉强自己,就像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下载至电脑硬盘,那是浪费电脑存储空间。有些被遗忘的记忆,你也不必遗憾,就像存在电脑硬盘里无用的东西,本就应该删除。
往后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坦然对待记忆的得与失。让那些温暖的、璀璨的记忆,在岁月里酿成佳酿;也让那些该释怀的、该放下的记忆,像电脑硬盘里及时清理的冗余文件,从容地给新的美好腾让出空间。毕竟,记忆的神奇之处,正在于它既承载着过去的温度,也为未来的惊喜预留了位置。我们只需带着这份对记忆的领悟,继续在人生的“硬盘”里,下载更多值得珍藏的瞬间就好。
了解记忆之后,我们再也不惧岁月来袭、时光流逝。由岁月带来记忆,让时光来做保留,模糊的让其自然模糊,美化的纵容它美化,不变的让它刻骨铭心。因为记忆,是我们与时光对话的独特密码,每一份记忆都是时光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欢笑与泪水,串联起我们生命的点点滴滴。
等到有一天,我们都老了,可以一起来翻看我们的记忆盒子,还可把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后辈们听,就像把硬盘里的文件复制到另一台设备。原来记忆不只是单人读取的私藏,它藏着“拷贝”与“复制”的魔力。古代圣贤的思想、历史里的兴衰故事,就像是经过无数次拷贝的“共享文件”——孔子的“仁”、屈原的“忧”,本是他们生命硬盘里最珍贵的精神数据,却被一代又一代人复制、粘贴进自己的记忆,从个体的“独家内容”,变成了整个民族共同读取的“集体硬盘”。
哪怕最初的“硬盘”(生命)早已停止运转,那些被反复拷贝的记忆,却能在无数个新“硬盘”里继续鲜活。就像我们今天读古人的情诗,依然能从字句里读出那份炽热,其实就是把千年前诗人的“情感数据”,成功复制进了自己的记忆硬盘——原来记忆最动人的不是永远存于己身,而是能像硬盘文件一样,被不断拷贝、传递,让一个人的记忆,最终变成无数人的共同拥有。
我俩约定,一起携手好不好?于时光长河中采撷记忆的繁花,这样你的记忆里有我,我的记忆里有你。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将那些温暖、动人的瞬间化作优美的文字;也可以用画笔描绘出记忆中的美好画面,让色彩诉说情感;亦或是投身于各类文化活动,在交流与分享中传递记忆的力量。如果真有幸能创造高价值的珍贵记忆,我们就尝试把它变成人类历史的集体记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