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晓凤的头像

杨晓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9
分享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文化沉淀

2010年初夏,毛泽东文学院九期的同学们,在班主任陈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入岳麓书院的大门,感受千年学府的魅力与厚重,这座静卧于岳麓山脚下的古老学府,宛如一位饱经沧桑却精神矍铄的智者,以其独特的姿态,静静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悠悠故事。每一寸砖石,每一株草木,皆承载着岁月的厚重,无声地见证着往昔的辉煌与变迁。

书院大门两侧,“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楹联夺目而立。字体刚劲有力,铁画银钩间仿佛有一股磅礴之气喷薄而出,向世人宣告着湖湘大地人才辈出的骄傲。“惟楚有材” 绝非空泛的自夸之辞,而是对历史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回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便凭借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人物。屈原,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抒发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诸多作品如《橘颂》《离骚》《天问》等,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那个时代楚地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如同一盏灯,点亮了人类文明前行的路,楚地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先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库铺垫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于斯为盛”,将这份荣耀毫无保留地聚焦到了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以来,这里成为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无数怀揣着理想与抱负的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他们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诵读经典,切磋学问,探讨经世致用之道。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家国,在历史的舞台上驰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岳麓书院的学子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振兴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缓缓前行,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畏之情。每一步落下,似乎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这里的一砖一瓦,皆是岁月的馈赠,它们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汗水;一草一木,皆蕴含着生命的律动,见证了书院的兴衰荣辱。想象着千年前,莘莘学子们也曾如我这般,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漫步在这书院之中。他们身着长袍,手持书卷,或高声诵读,或低声沉吟,那专注的神情、坚定的步伐,仿佛在诉说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他们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与梦想,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求学佳话。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鲜活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却如同这书院的建筑一般,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后人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半学斋。这里曾是青年毛泽东寓居的地方,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中油然而生。站在斋舍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年轻而坚毅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毛泽东正全神贯注地埋头苦读,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豪情万丈,在这古老的书院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提升思想境界和人生格局。

1916- 1919 年,他数次寓居于此,为日后的职业革命生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常常攀爬岳麓山,登上爱晚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天地之灵气,汲取灵感与力量;他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以笔为剑,以文字为武器,犀利地剖析社会现实,无情地批判封建礼教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唤醒民众的觉醒与抗争意识。岳麓书院的 “实事求是” 学风,对毛泽东 “实事求是” 思想的形成,具有最初的启迪。他一生都秉持着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继续前行,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宽敞明亮、庄重肃穆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书院的核心 —— 讲堂。讲堂内,高悬的匾额琳琅满目,每一块匾额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诉说着书院的辉煌过往。“道南正脉” 这块匾额,尤为引人注目,它彰显着岳麓书院在理学南传中的正统地位,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见证了书院在学术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理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自诞生以来便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岳麓书院,理学得到了悉心的传承和蓬勃的发展。南宋时期,朱熹与张栻在此会讲,就 “中庸” 之义展开深入探讨。两位理学大师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激烈的碰撞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他们的会讲,吸引了众多学子不远千里前来聆听,一时之间,讲堂内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挤满了求知若渴的学生。这场学术盛会,不仅推动了理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岳麓书院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学术中心之一。

讲堂内的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仿佛学子们仍正襟危坐,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老师则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激情洋溢地传授着知识与思想。在这里,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精神,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学子们在这里领悟儒家经典的深邃真谛,学习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他们深知,读书并非仅仅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同火炬一般,在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中传递,激励着他们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穿过讲堂,便来到了御书楼。这里曾是书院的藏书之地,虽然如今已不见当年万卷藏书的盛景,但空气中似乎仍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古代的学子们,视这里为知识的宝库,他们在这里翻阅着一本本经典著作,如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探寻着真理的彼岸。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御书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从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到诸子百家的《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从诗词歌赋的巅峰之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经史子集的各类典籍,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与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学子们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御书楼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知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再往前走,便是文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踏入其中,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之感。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如同天空中的一颗星子,闪烁着光,影响了中国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在岳麓书院,孔子的思想更是得到了深入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书院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文庙内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这些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学子们怀着崇敬之心,虔诚地学习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儒家思想强调 “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书院的教育始终,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学子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不断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明白,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漫步在岳麓书院的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这里的园林设计独具匠心,既巧妙地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典范。亭子里,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抒发内心的情怀。他们或触景生情,写下优美的诗篇;或挥毫泼墨,绘就精美的画卷。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书院文化的生动诠释。小桥边,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潺潺的流水声,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为书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的氛围。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四季更迭,各有其独特的韵味。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整个园林仿佛被装点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夏天,绿树成荫,枝叶繁茂,为学子们提供了一片清凉的避暑之地,他们在这里读书、休憩,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秋天,枫叶似火,层林尽染,整个园林仿佛被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盛装,诗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冬天,银装素裹,万物皆白,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宁静祥和,宛如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学子们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在自然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园林,不仅是书院的点缀,更是文化的载体,它让学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岳麓书院,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学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辉煌历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从这里走出的人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力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岳麓书院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理学思想在这里得以延续和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院的教育理念,如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要脚踏实地,注重实践,不务虚名;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要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岳麓书院一行,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古老的学府,宛如一座文化的宝库,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岳麓书院,汲取它的精神养分,让这份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岳麓书院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文化自信,做出新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千年学府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璀璨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