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饭的恩情
十年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看了一整天阅兵,心情非常的激动,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骄傲和自豪,县作家协会也以自己最独特方式庆祝我们国家胜利的节日,文学笔友相邀去爬山,地点是我们县内的道教佛教的圣地天桥山,我们一行14人,早晨8点从县城出发,车送我们到自然保护区军亭界林区,然后徒步前行,自然保护区属于武陵山脉,连绵的山丘,是一片片林海,苍茫翠绿,心旷神怡,我们首先寻找到山坳上那丛合抱的千年老银杏树,再要走到十多公里外天桥山峰上另一株千年银杏下。出发时天刚蒙蒙亮,只喝一碗粥,揣着半块馒头就上了车,谁也没料到,那山路会把人磨得只剩一口气。
日头爬到头顶时,双腿像灌了铅,每抬一步都要攒足全身的力气。胃里空得发慌,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着,一阵紧过一阵地抽搐。嗓子眼干得冒火,每走一步都听见自己的心跳在喉咙里撞,咚咚咚的,像是要蹦出来。眼前时不时发黑,得扶着路边的树干定好一会儿神才能继续往前走。同行的人也都蔫了,先前讨论的诗词歌赋早抛到脑后,只剩下脚下碎石子硌人的声响。转过一道又一道山梁,离天桥山越来越近,远远看见前方林子尽头飘着炊烟,几顶安全帽在树荫里晃动,终于走到天桥山自然保护区核心景点。
走近一看,是修路的工人师傅们在歇脚。他们的工棚搭在一块平地上,临时支起的灶台边,一口大铁锅里正冒着热气,旁边的搪瓷盆里盛着炸得金黄的小鱼,还有一筐带着露水的青菜,是从山下带来的,绿油油的,看着很清爽。那鱼香混着米饭的热气直往鼻孔里钻,我站在不远处使劲咽了咽口水,唾沫早就干了,喉咙里像卡着砂纸。脸皮烫得厉害,可肚子里的饿像是有只手在使劲拽着我的五脏六腑,疼得我直不起腰。人饿到这份上,啥脸面都顾不上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得吃口东西,不然真要栽在这山路上。同行们因为早上出发做了充分准备,吃饱喝足,问他她们都说不饿。我趁着同行们打卡拍照的间隙,硬着头皮挪了过去,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师傅,能不能…… 能不能讨口饭吃?” 话一出口,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连我自己都听不清在说些什么。
领头的师傅抬起头,黝黑的脸上淌着汗,汗珠顺着脸颊上深深的纹路往下滑,滴在沾满尘土的衣襟上。他看了看我佝偻着背、手捂着肚子的狼狈样子,没多问一个字,大手一挥:“饿了就吃!锅里有饭,刚焖好的。” 那声音粗哑,却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我心里的窘迫。他眼里那股子实在劲儿,就跟山里的石头似的,没半分虚的。
另一个年轻些的师傅已经拿起大碗,往里面满满地盛了米饭,又夹了一大筷子小鱼,堆得像座小山。“快吃快吃,大家还得等会儿才收工,你先垫垫。” 他说话时,手在围裙上蹭了蹭,眼神里满是真诚,没有一点嫌弃。那眼神干净而清澈,就像山涧里的水,一眼能看到底。
我端着碗的手有些抖,米饭的热气混着鱼香扑在脸上,烫得人鼻尖发酸。蹲在灶台边扒第一口饭时,眼泪差点掉进碗里。那米饭是带着锅巴的,嚼在嘴里香喷喷的,小鱼炸得酥香,连骨头都能嚼碎咽下,青菜带着清清爽爽的原香味,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顿饭。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一口热饭就是命啊,那会儿才真正明白,啥山珍海味都比不上这口实在的饭菜。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米粒掉在衣襟上都赶紧捡起来塞进嘴里,生怕浪费一粒。师傅们种点粮食、做点饭多不容易啊,哪能糟践。我还没有吃完,师傅们已经开始在旁边歇着,有的抽着烟,烟圈在头顶慢慢散开,有的用草帽扇风,帽檐下的眼睛眯着,没人催,也没人多问我的来历,就像招待自家亲戚一样自然。那份自在和亲切,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文友们还在拍照打卡,山风吹过林梢,带着松针的气息,远处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碗里,亮闪闪的。可我眼里只有这碗饭,心里只有说不出的感激。他们凭力气吃饭,挣的都是辛苦钱,却愿意把热乎饭分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份情,深沉而质朴。
吃饱喝足,力气渐渐回了些,胃里暖暖的,之前的头晕眼花也消失了。我要掏钱,师傅们说什么也不肯收。“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 领头的师傅摆摆手,手上的老茧又厚又硬,那是常年干活磨出来的,“赶紧去和你们同行去拍照吧,别让人家等急了。” 他说这话时,就像在说自家事一样,理所当然。
我深深的鞠了一躬,道了谢,在我的一再请求下,我与在我极度饥饿中给我一碗热饭的恩人们拍了一张合影。照片里,他们笑得憨厚,脸上的汗珠还没干,可那笑容比山间的花还要灿烂。
又在景区转悠了一阵。那棵千年银杏下,树身斑驳,枝叶参天,气象万千,那天在树下盘桓许久,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还是灶台边那碗热饭的香气,还有师傅们那淳朴的笑脸。
太阳西斜时,我们要山下了。回头看时,他们已经拿起了工具,身影在山路上渐渐变小,只剩那口铁锅还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颗温暖的星。
如今,十年过去了,天桥山的路早已修得平整,那两株银杏该又添了些年轮。我没记住那些师傅的名字,在最先的几年常常在手机上看看他们善良的模样,那黝黑的脸庞,那爽朗的笑声,还有那冒着热气的米饭,常常温暖着我。就像寒夜里的一堆火,让人打心底里踏实。
非常遗憾的是,有一次手机丢失,手机所有的信息和照片都不复存在,再也见不着曾经帮助过我的恩人们。我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但那份恩情一直温暖着我,像山间的清泉,长流不断;像林间的露,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降临,过后便消散在时光里,却会在记忆深处,留下一片永远温热的印记。
此刻再想起,忽然明白,那两棵银杏之间的十多公里山路,原来不只是古树的距离。它丈量的,是一段从饥饿到温暖的路,是一群陌生人用善意铺就的。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给了我最实在的帮助,让我在往后漫长岁月里,每每想起,都觉得心头有团火,一直暖着。也让我明白,人这一辈子,能在难处时遇上这么份善意,是多大的福气。这份情,我一辈子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