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盛夏,炽热的骄阳高悬于天安门广场上空,每一寸地砖都被晒得滚烫,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温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太阳香,混合着人们心中的期待与崇敬。我紧紧牵着八岁多的孙宝,他背着装有保温壶的小书包,额前的短发早已被汗水浸湿,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这片历史的广场上探寻着什么。这一幕,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将我拉回了三十年前的那个七月。
三十年的北京之行的行程里,我们第一站安排了参观北京天安门广场,然后排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毛主席纪念堂,这座庄严纪念性建筑,镶嵌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宛如一座精神宝库,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历久弥新。
毛主席纪念堂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遥相呼应、构成了雄伟壮观,底蕴厚重的建筑格局。
1994 年夏日的某一天,同样阳光灿烂。我牵着刚满四岁多的儿子,他身着干净整洁的短裤和洁白如雪的短袖,小手紧紧地攥着我的衣角,那份依赖与信任,至今仍清晰如昨。那时,排队的人群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儿子虽年幼,却异常懂事,安静地站在我身旁,偶尔仰起头,用那双清澈的眼睛望向我,眼神中满是好奇。他不像其他孩子那般吵闹。
我们来到了纪念堂门口正门上方镶嵌着“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金字匾额。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两组高大的群雕,分别展示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历程。步入大厅内,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浑身的燥热与疲惫。汉白玉雕琢而成的毛主席坐像庄严安详,栩栩如生。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他对人民的热爱。坐像背后的墙上是巨幅壁画《祖国大地》,展现出伟大祖国山川如画,巍峨壮观的恢宏气势。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束鲜花递给儿子,轻声说道:“儿子,我们把这花献给毛主席爷爷。” 儿子郑重其事地接过花束,小手稳稳地捧着,迈着稚嫩却坚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到献花台前,小心翼翼地放下花,然后学着大人的模样,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他的动作虽显青涩,却透着一股令人动容的童真,周围的人们见了,都不禁投来赞许的目光。
进入瞻仰厅,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面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鎏金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大厅中央烂漫的花丛中安放着水晶棺,毛泽东主席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边缘闪烁着光芒,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安详地躺在其中。儿子紧紧地挨着我,仰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小脸上写满了敬畏。他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似乎在用心感受这份庄严与神圣。,一位年龄显得比我们大很多的爷爷一只手牵着奶奶,另一手拿着手绢擦拭着奶奶不断涌出的泪水,嘴里低声念叨着:“毛主席啊,您瞧瞧现在的好日子,我们都记着您的恩情呢。” 那哽咽的声音,饱含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怀念与感恩。儿子听到后,轻轻拉了拉我的手,小声问道:“妈妈,奶奶为啥哭呀?” 我抚摸着他的头,轻声告诉儿子:“因为奶奶很想念毛主席爷爷,毛主席爷爷为我们的人民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开国领袖。”四岁多的儿子点了点头,眼神多了敬重。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 2024 年。与三十年前相比,排队的人流依旧如长龙般蜿蜒。如今,网上预约、扫码入场等便捷方式,让参观流程更加有序高效。我们预约的是上午 10 点的时间段,早早便来到广场等候。此时的广场上,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有牙牙学语、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婴儿,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有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欢快地奔跑嬉戏,为这片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在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有稳重深沉的中年人,他们用成熟的目光审视着这片土地,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还有步履蹒跚的老者,他们历经沧桑,眼中满是对毛主席的深情与缅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齐聚于此,共同表达着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手机提示音响起,提醒我们到了瞻仰排队的时间。排队通道的围栏缓缓打开,我们通过电子扫码,完成安检程序,随后与众人一同步入长长的瞻仰队伍。排队时,我们遇到了一个身着制服的小伙子,他身材高大挺拔,英俊帅气,怀里捧着一束带着水珠的向日葵,娇艳欲滴。他突然停下脚步,礼貌地示意我们先行,说道:“我爷爷他腿脚不方便,我要在这里等爷爷。” 那真诚的眼神,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祖孙情。我们微笑着致谢,随着队伍继续前行。孙宝拉着我,指着后面的队伍兴奋地说:“奶奶,你看那些红领巾的个头还没有我高。”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整齐地朝着瞻仰大厅的方向走去。我微笑着对孙宝说:“是呀,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心中有热爱,所以也来瞻仰毛主席。” 排队的站台旁,有工作人员在售卖鲜花,我精心挑选了黄色和白色的菊花,组成一束素雅的礼花,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随着队伍缓缓前行,我们再次踏入大厅。大厅景色依旧,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孙宝双手捧着那束菊花,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献花台,他的动作与他爸爸当年如出一辙,稳重而又充满敬意。
瞻仰厅里,百合的香气比记忆中更为清冽。水晶棺似乎比三十年前稍微提高了离地面的距离,在新换的照明灯下,毛主席的遗容愈发清晰。他眼角的纹路里,仿佛藏着无数为国家、为人民操劳的故事,每一道皱纹都记录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孙宝突然扯了扯我的胳膊,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正是那位等爷爷的年轻人,此刻他正推着轮椅上的老人缓缓走来。远远看去,老人胸前有微微闪光的勋章,看不清勋章的内容,他枯瘦的手紧紧抓着轮椅扶手,当目光触及水晶棺的那一刻,他的身体突然颤抖起来,浑浊的眼睛里滚落下大颗大颗的泪珠,那泪水里饱含着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感。
原本安静的队伍在步入瞻仰厅后变得更加肃静,只能听见人们轻微的脚步声和克制的呼吸声。毛主席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中,水晶棺在微光下散发着剔透的光泽,仿佛在守护着伟人的安息。棺座是用泰山产的磨光黑色花岗石制作而成,庄重肃穆,四周镶嵌着金色的党徽、国徽、军徽以及毛主席的生卒年代,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仿佛他只是陷入了一场深沉的睡眠,面庞安详,虽历经岁月却依旧能看出往昔的坚毅与慈祥。他的双手交叠在腹部,姿态自然而从容,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那党旗红得夺目,在黑色棺座与透明水晶棺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与神圣。
瞻仰的人群表情凝重,满含敬意。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戴着老花镜,眼神透过镜片直直地看着水晶棺中的毛主席,眼中满是追忆与怀念。他的嘴唇在喃喃自语,讲述着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操劳的一生,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生。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倔强地没有落下,只是静静地凝视。旁边一个年轻小伙,身姿挺拔,穿着干净整洁的衬衫,充满朝气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双手垂在身侧,握着拳头,微微起伏着胸膛,目光中满是崇敬,像是在立下什么誓言,要传承伟人的精神?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的出年轻人是很正能量的好后生,队伍里还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孩子们大多被现场庄重的氛围感染,不再嬉笑打闹。跟在我们后面的是扎着两条长辫子的小女孩母女,小女孩好奇又懵懂地看着水晶棺中的毛主席,听见她小声问:“妈妈,毛主席爷爷为什么睡在这里呀?” 妈妈则蹲下身,轻声而认真地跟孩子解释,孩子听着,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微微鞠躬。
整个瞻仰厅里,人们怀着敬畏之心,脚步放得极轻,缓缓绕着水晶棺前行,双眼始终不舍得从毛主席的身影上移开。直到走出瞻仰厅,那庄重的氛围依旧在心间萦绕,久久不散。
“奶奶,老师说是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孙宝压低声音说道,那声音在寂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我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懂事的小男孩,如今他已是一名公务员,扎根家乡,为百姓服务。昨晚视频时,他还叮嘱他的孩子 —— 我的孙宝要好好学习,铭记历史。他传承着这份对毛主席的敬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走出纪念堂时,正午的阳光给纪念堂勾勒出一圈金边,仿佛为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敬仰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仿佛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夏风,一同缝进了这片绚烂时光里。三十年间,广场上的检票员已被扫码支付的自动售货机取代,但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却从未改变。微风轻轻掠过广场,带着两代人心中的千言万语,在纪念堂前的松柏间久久回荡。
孙宝意犹未尽,拉着爷爷的手,在纪念堂外的纪念品摊位前停下。他的目光落在一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上,眼神里满是渴望。爷爷心领神会,买下像章递给孙宝。孙宝小心翼翼地接过,像捧着稀世珍宝,轻轻抚摸着像章上毛主席的头像,小声说:“毛主席爷爷护佑我们大家,我们敬爱他。” 那纯真的话语,道出了我们祖孙三代人共同的心声,也代表了无数中华儿女对毛主席的深深敬爱与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