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1
分享

梯田赋

紫鹊界的梯田,是大地镌刻的指纹,是岁月流淌的史诗。每一次走近,那层叠的曲线仿佛都在无声地召唤,牵引着我的脚步,去触摸它两千年的脉动。而老李——李大山,这位与梯田厮守了一辈子的汉子,便是它最忠实的译读者。

壹、水韵天成

晨曦微露,我随老李踏上田埂。薄雾如纱,轻笼着层层叠叠的波光。那水,不是寻常的灌溉之水,是山的精魂,是大自然与先民共谱的千古绝唱。“看呐,”老李粗糙的手指指向山巅那片墨绿的林海,“那就是咱梯田的‘绿帽子’!松柏、山茶、厥草、树根,一层叠一层,老天爷赏的雨水,一滴都跑不了,全被它‘吃’进肚子里喽。”

他蹲下身,拨开田埂边的湿泥,露出底下沙壤的肌理:“喏,这土,是山石头化的粉,像块大海绵。再往下,是整块的花岗岩,严丝合缝。水啊,就藏在山的肚肠里。”他的语气里满是敬畏,“老祖宗眼睛毒啊,看准了这块宝地。秦时躲兵灾的人,苗、瑶的兄弟,硬是用锄头、血汗,向这陡坡峭壁讨来了活命的粮。‘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话,可不是吹牛皮!” 岩石罅隙间渗出的清泉,无声地汇入毛细般的沟圳,汩汩流向每一块渴盼的田畴。无论山外如何焦渴,这里的田,永远水光潋滟,滋养着世代不灭的生机。这水,是山的恩赐,更是先民读懂大地密码的智慧结晶。

贰、烟火人间

水光之上,升腾的是人间烟火。梯田的曲线间,散落着素墙青瓦的屋舍,炊烟袅袅,是大地最温柔的呼吸。山风过处,不仅送来泥土与稻禾的芬芳,更捎来了高亢婉转的山歌调子。

“听!罗老爹又在唱了!”老李侧耳,脸上漾开笑容。田间地头,那穿透力极强的嗓音,唱着开荒的艰辛、丰收的喜悦、男女的情思。这新化山歌,是梯田生发的肺腑之音。罗绍基老人,七十多岁了,还像着了魔似的,翻山越岭去寻访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老调子。“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让它断了弦!”老人浑浊的眼里,闪烁着执着的光。如今,这山歌不仅在山谷回荡,也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丰收时节,梯田边的晒谷场便沸腾起来。稻草扎成的长龙,在火把的映照下金光跃动。“嗬!嗬!”汉子们赤膊上阵,呼喝着舞动草龙,那矫健的身姿,仿佛真龙行于云端。“老辈人传下的,舞草龙,驱虫害,求个好年景!”老李也忍不住加入,吼声震天。傩戏的面具神秘诡谲,演绎着古老的祈愿;梅山拳脚虎虎生风,尽显山民的剽悍。这热气腾腾的乡土气息,是梯田孕育出的最鲜活的生命力。

叁、根脉深处

沿着湿润的田埂下行,便到了正龙古村。干栏式的老屋,错落有致,檐下挂满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暖香。这古村,是梯田扎入大地的根须。

“吱呀”一声推开“豆腐坊”的木门,雾气氤氲中,阿婆正将雪白的豆浆倾入木框。“慢点淋,卤水要点匀称…”她絮叨着,手下却稳当得很。游客笨拙地模仿,品尝着亲手点出的嫩豆腐,满足的笑意在热气中漾开。隔壁“糍粑坊”里,“砰!砰!”的木槌声砸出欢快的节奏,蒸熟的糯米在石臼里被捶打得绵软柔韧。孩子们围在边儿上,眼巴巴等着那口香甜。“慢点吃,烫嘴!”老李笑着递过去一块刚裹上豆粉的糍粑。这些延续了不知多少代的手艺,是古村跳动的脉搏,维系着那份简单而笃定的乡愁。

肆、春潮涌动

曾几何时,这仙境般的梯田也蒙上过阴影。路远山深,留不住年轻的脚步,一些梯田无奈地荒芜了。“看着心疼啊,”老李望着远方,眉头紧锁,“祖宗留下的饭碗,不能砸在咱手里。”

转机,随着时代的春风吹进了大山。路,修通了。沉寂的山谷,开始有了不同口音的赞叹。老李多了一项任务——巡田守护。“老哥,田埂不能踩啊!”他拦住一位兴冲冲想踏入田中的游客,“看着结实,底下水土金贵着呢,踩松了,水就跑了,苗就蔫了!”他指着田边自己写的木牌:“‘梯田有灵,脚下留情’,就是这个理儿!” 遇到丢弃的垃圾,他默默捡起,背影沉默而坚定。

更让老李欣慰的是,像罗忠林这样的后生回来了。这个在大城市闯荡了十年的设计师,把山外的眼光和诗意带回了家乡。他站在自家田头,捧起一束稻穗:“这叫‘远山黛’,这叫‘云谷红’…咱梯田里长出的,是带着山魂的诗!” 他将传统五色稻谷重新命名、包装,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合作社成立了,老李也入了股。“跟着年轻人干,有奔头!”他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古老的梯田,在现代智慧的浇灌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特色稻米、山野干货,通过网络,把紫鹊界的味道送到了天南地北。古村里的老屋,也悄然变身为风格各异的民宿,窗明几净,迎接着远方的客人。梯田的风景、古村的风情、农家的风味,交织成一首动人的田园交响。

伍、生生不息

暮色四合,我与老李坐在观景台的石阶上。脚下,层叠的梯田在晚霞中镀上金边,宛如流动的熔金。远处,古村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河遥相呼应。

“城里娃们来上课,我就跟他们讲,”老李的声音在晚风里显得格外深沉,“这田,是咱的命根子,是老祖宗用骨头刻出来的。那水,是山的血脉,是老天爷赏的饭。守好了,子子孙孙才有指望。” 他粗糙的手掌抚过身边的石栏,仿佛抚摸着梯田沧桑的肌肤。

山岚渐起,梯田隐入朦胧。只有那汩汩的水声,从山体深处传来,昼夜不息。它流过秦时的烽烟,浸润着苗瑶先民的汗水,滋养着今日的欢歌笑语,也必将承载着新的梦想,向着未来蜿蜒流淌。这水光接天处,涌动着两千年未断的春潮。紫鹊界的梯田,早已不是单纯的耕作之地。它是大地不朽的雕刻,是先民智慧的图腾,是烟火人间的画卷,更是血脉深处永恒的召唤——一首以水为墨、以山为谱、以世代生息为词句的、永远吟唱不尽的田园长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