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汤汤,流经邵阳境内,忽而甩出一道温润的臂弯,周家坳便卧在这臂弯深处的山坳里。初冬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湿气沉甸甸地裹着山野。周振山的身影在邵阳油茶林间踽踽穿行,他布满沟壑的手抚过一棵棵老树的枝干,指尖传来的触感却让他心头一阵阵发紧。他捏开一颗茶果,果壳里空空荡荡,竟连一颗饱满的籽儿都没有。他抬眼望去,整片林子仿佛都罩在了一片黯淡枯败的灰黄之中,那些沉默的树影,如同沉重的心事压在他佝偻的脊背上,沉重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爷!爷!”林外传来喊声。周振山循声望去,是孙子周帆。周帆大步流星地奔进林子,身后跟着一个戴着眼镜、斯文清秀的姑娘,姑娘肩头还扛着个蒙着布的大物件。
“爷爷!”周帆气喘吁吁地站定,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您猜我带谁回来了?县里的科技特派员,李敏!专门来帮咱们解决茶果问题的!”
周振山浑浊的目光扫过那张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最终落在那蒙着布的物件上,眉头立刻锁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嘴唇抿得紧紧的,一言不发。
李敏倒是落落大方,笑着上前:“周爷爷好!县里派我来咱们周家坳驻点,就是要把这油茶产业重新扶起来!这机器,是新型的便携式土壤分析仪,能帮咱们精准找到茶果空壳的原因。”
“机器?”周振山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浑浊的目光带着审视,掠过那蒙着布的物件,又沉沉地落在周帆脸上,“帆伢子,你爹当年,就是被那些个花里胡哨的‘新法子’迷了眼,才……”他猛地顿住,仿佛被什么东西噎住了喉咙,脸色愈发阴沉,只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沉甸甸地坠入林间的湿冷空气里,便转身背对着他们,粗糙的手掌再次抚上身边那棵最老的油茶树龟裂的树皮,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儿子临终前紧攥着他的手,微弱的气息里带着不甘:“爹……带好茶树……带好帆伢子……”那声音,像根无形的刺,日夜扎在他心窝最深处。
周帆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李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无声的抗拒,她轻轻碰了碰周帆的胳膊,递给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示意他别急。
“周爷爷,”李敏的声音柔和而坚定,“我知道您对这林子有感情。咱不急着用新东西。您是老把式,这片山土,您最懂。我先跟着您学学,成不?您给我讲讲这茶树的‘脾气’,说说往年收成好的时候,都咋伺候的?”她语气里的那份诚恳和尊重,像一缕微温的风,试图拂去老人心头的冰霜。
周振山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树干粗糙的纹理,沉默良久,终于从喉咙深处“嗯”了一声,那声音短促、低沉,仿佛带着山石摩擦的粗粝感,算是极其勉强地应允了。
李敏在周家住了下来,成了周家坳最勤恳的“学生”。天刚蒙蒙亮,她就跟着周振山下地,看他如何查看墒情,如何修枝清园。老人寡言,常常只闷头做,她便细细观察,用心揣摩。周振山清理杂草,她也拿起镰刀;周振山给老树刮腐皮、涂石灰浆防虫,她便在一旁递工具、拌石灰水。她那双原本握笔的手,很快沾满了泥土和草汁,磨出了细小的血泡。休息时,李敏拿出笔记本,一边记下老人的只言片语,一边拿出手机查阅资料对比印证。周帆则像个不知疲倦的信使,在爷爷的油茶林和李敏带来的新技术之间穿梭奔忙,传递着李敏查到的资料、打印的图片,还有林外世界那些新奇的、关于油茶种植的点滴消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振山虽然依旧沉默,但眼神里的冰封似乎在悄然松动。他开始默许李敏在林子边缘不那么显眼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安装了几个小小的气象监测探头,那探头像沉默的哨兵,静静伫立着。有时,他甚至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远远地、不经意地瞥一眼李敏和周帆在林子一角对着手机屏幕和打印资料低声“打讲”的情景。那些关于土壤酸碱度、微量元素、花期授粉的新名词,如同陌生而奇异的种子,开始悄然落在他那片因循守旧的心田上。
李敏分析仪的结论出来了:土壤酸化严重,关键微量元素匮乏,加之近年气候变化,花期阴雨多,导致授粉不良——这便是茶果空壳的症结。她提出了系统的改良方案:精准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硼、锌等关键元素;引进耐阴湿、花期长的优良授粉树品种;在关键花期尝试人工辅助授粉。
方案在村委会公布那天,小小的会议室挤满了人。李敏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话,配合着投影仪上的图片和表格,把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说得清清楚楚。不少老茶农听着听着,频频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李干部说得在理!往年雨水多,花是开了,可蜜少,蜂子都不爱来,哪能坐得住果?”一位老叔感叹道。
“是啊是啊,土也板结了,跟石头似的,树根扎着也费劲。”另一个接口。
大家议论纷纷,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周帆坐在角落里,看着乡亲们脸上久违的光彩,又偷偷瞄向坐在前排角落的爷爷。周振山依旧抱着胳膊,腰板挺得笔直,脸上看不出多少波澜,只是那紧锁的眉头,似乎比平日舒展了那么一丝丝。当李敏提到引进新品种授粉树时,周振山的眼皮几不可察地跳了一下,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想说什么,终究又咽了回去。
会后,李敏和周帆拿着方案来找周振山。老人坐在堂屋的小竹椅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着他沟壑纵横的脸。
“周爷爷,您看这方案……”李敏试探着问。
周振山沉默着,烟锅里的火光明明灭灭。过了许久,他才磕了磕烟灰,声音沙哑:“别的……按你说的试。那新品种的树……”他顿了顿,抬眼看向屋后那片苍郁的林子,“老祖宗传下的这片‘铁杆庄稼’,血统纯正,我怕杂了种,走了味,对不起地下的祖宗。”他眼中闪过一丝近乎固执的守护,那守护里,沉甸甸地压着对过往岁月和血脉传承的全部敬畏。
“爷爷!”周帆急了,“您看李敏姐的数据,引进合适的授粉树,是提高坐果率的关键!老品种单一,抗风险差啊!”
李敏轻轻按住周帆的手臂,示意他稍安勿躁。她看着周振山,语气沉稳而充满理解:“周爷爷,您的顾虑我明白。这老林子,是咱周家坳的根。咱们不是要砍掉老树,是在林子边缘和空地上,科学地间种一些花期匹配、亲和力好的新授粉品种。就像给老功臣配个得力的新帮手,让它开枝散叶更有力,果子结得更实在!血统还是咱周家坳的,味道,只会更香醇!”
周振山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目光越过门槛,投向暮色中那片黑黢黢的茶林轮廓,仿佛在无声地与那些沉默的祖辈对话。烟锅早已熄灭,他却浑然不觉。终于,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那气息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那就……试试吧。”声音低沉,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周帆和李敏心中激起了巨大的回响。
一场关乎周家坳未来的“绿色革命”,在这位最顽固的老茶农艰难吐出的三个字中,终于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石灰和有机肥撒进了板结的土地;硼肥、锌肥精准地施入树根周围的土壤;一株株健壮的、开着淡黄小花的优良授粉树苗,被小心翼翼地栽种在老茶林的边缘和空隙地带。周振山不再远远旁观,他扛着锄头,默默加入到开沟、施肥、栽苗的队伍里。他干得比谁都仔细,每一锹土都拍得严实,每一株苗都扶得笔直。他的动作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仿佛在亲手为沉疴的土地注入新的生机,也在为子孙后代铺设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
当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再次如期绽放,如云似雪,覆盖了周家坳的每一个山头时,李敏组织了一支由村里妇女组成的“人工授粉队”。她们拿着特制的授粉工具,在清晨带着露珠的花丛中忙碌,将采集的花粉轻轻点蘸到每一朵盛开的雌蕊柱头上。周振山也默默地加入其中。他学得慢,动作却一丝不苟。粗糙的手指捏着轻巧的授粉器,笨拙却异常专注地操作着,阳光透过花隙落在他花白的鬓角,照亮了额角细密的汗珠。他不再抗拒那些“新花样”,而是以一种近乎守护的笨拙姿态,努力融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劳作。他偶尔抬头,看到李敏和周帆在远处花海里穿梭忙碌、配合默契的身影,看到孙子脸上那久违的、充满干劲的笑容,他布满皱纹的眼角会极其轻微地牵动一下,那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松动。
夏去秋来,寒露风过。枝头的茶果一天天膨大,由青涩变得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油亮的果皮在秋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那是一种久违的、充满生命力的沉实。周家坳的空气里弥漫着茶果特有的清香,也弥漫着一种按捺不住的期盼。人们走过林子,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伸手掂量一下那沉甸甸的喜悦。
然而,丰收在望,新的难题又摆在面前——榨油。周家坳仅存的那座老式木榨油坊,孤零零地立在村尾溪水边,巨大的撞锤早已锈蚀斑斑,沉默地悬挂在布满蛛网的房梁上。那巨大的木楔和厚重的石槽,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和油渍浸透的深色印记。过去几年茶果歉收,油坊早已荒废,老榨油匠也相继离世。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多年未有的丰收,如何把这满山的茶果变成金灿灿的茶油?村民们脸上的喜色又笼上了一层愁云。
“这老家伙,怕是扛不住今年的阵仗了。”老支书摸着冰冷的石槽,忧心忡忡。
“人工榨?那得多少人?多少日子?茶果可等不起,堆久了要发热坏掉的!”有人焦急地附和。
周振山蹲在油坊角落,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上厚厚的、早已板结成块的陈年油垢,眉头又习惯性地锁紧了。他抬头望着房梁上那巨大的撞锤,耳边恍惚又响起儿子当年兴奋的话语:“爹,等咱有钱了,换个新榨机!省力,出油多!”那时的声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却成了扎在他心口最深的刺。他猛地闭上眼,腮边的肌肉不易察觉地绷紧了。
就在这时,周帆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在油坊门口响起:“爷爷!支书!乡亲们!看!我们有新家伙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周帆身后,一辆小型货车稳稳停在溪边空地上。几个工人正小心翼翼地往下卸一台崭新的机器。那机器泛着沉稳的金属光泽,结构紧凑而精密,与旁边那笨重、古旧的老木榨形成了鲜明而震撼的对比。李敏站在机器旁,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这是新型的液压冷榨机!”李敏提高声音,向围拢过来的村民们介绍,“完全物理压榨,不破坏茶油的营养!出油率比老式木榨高百分之十五以上!效率更高,半天就能榨完过去几天的量!最关键的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榨出来的油,清亮,香气足,品质更好!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冷榨油?那可是城里人稀罕的高档货!”有人惊呼。
“半天就能榨那么多?神了!”大家围着这锃亮的新机器,七嘴八舌,好奇又兴奋地议论着,如同围观一件天降的神物。那崭新的金属光泽,仿佛瞬间驱散了油坊里沉积多年的阴郁。
周振山也站起身,慢慢踱到人群外围。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凑近去看,只是远远地站着,目光沉沉地落在那台陌生的、闪耀着金属冷光的机器上,又缓缓移向角落里那巨大而沉默的木质撞锤。阳光从油坊破旧的瓦顶缝隙斜射下来,形成一道明亮的光柱,光柱里尘埃飞舞。新机器的金属外壳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而老榨锤巨大的黑影则沉默地蛰伏在昏暗的角落,像是两个时代的无言对峙。他布满老茧的手,无意识地攥紧了,指节微微发白。
榨油的日子选在了一个晴朗的深秋清晨。天还没大亮,周家坳的男女老少几乎都聚集到了村尾溪边那片特意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新榨油机被擦得锃亮,像一位即将披挂上阵的将军。旁边堆满了小山般的、颗粒饱满的深褐色油茶籽,在晨光下散发出浓郁的、带着山野气息的果香。老榨油坊那巨大的撞锤和石槽,被特意清理出来,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如同一位卸甲的老兵,沉默地注视着这场新旧交替的仪式。
周帆和李敏在调试机器,神情专注。周振山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褂子,蹲在堆积如山的茶籽旁,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抚摸着那些圆润饱满的籽粒,感受着那沉甸甸的份量和油润的质感。他低着头,没人看得清他脸上的表情。
“开榨喽——!”老支书洪亮的声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带着一种宣告般的激动。
柴油发电机“突突突”地轰鸣起来,打破了山坳的静谧。新型液压榨油机开始了它的第一轮工作。巨大的压力下,坚固的金属榨膛发出低沉有力的嗡鸣。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锁住那出油口。
一滴,两滴……金红透亮、粘稠醇厚的茶油,带着温热的体温,如同初生的朝阳熔化的金液,终于缓缓地、试探性地从出油口流淌出来!那油滴在清晨的空气中拉出晶亮的丝线,坠入下方准备好的洁净油桶里,发出清脆悦耳的“滴答”声。
“出油了!出油了!”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如同积蓄已久的山洪骤然迸发。孩子们兴奋地蹦跳着,大人们激动地拍手叫好,笑声、欢呼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惊起了林间的飞鸟。
李敏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周帆更是激动得一把抓住李敏的手臂,眼眶都有些发红:“敏姐!成了!真的成了!”
就在这片沸腾的喜悦中,周振山缓缓地、近乎蹒跚地站起了身。他拨开激动的人群,一步一步,极其缓慢地走向那台兀自嗡鸣的机器,走向那承载着整个周家坳希望的金色细流。欢呼声仿佛在他耳边消失了,整个世界只剩下那汩汩流淌的金色和机器沉稳的律动。
他伸出手,那布满老茧、沟壑纵横、如同树根般粗糙的手,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小心翼翼地伸向出油口下方。一滴温热、粘稠、散发着醉人清香的、金红透亮的新鲜茶油,恰好滴落在他摊开的掌心。那温热的触感,带着生命的重量和丰收的醇厚,瞬间穿透了他掌心的厚茧,直抵心尖最深处。
他凝视着掌心那滴纯净的金红,如同凝视着失而复得的珍宝。阳光穿过人群的缝隙,落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掌心那一点温润的金红,油滴边缘折射着细碎的阳光,像一颗沉甸甸的、燃烧的泪。儿子临终前那冰凉的手、那断断续续的嘱托——“爹……带好茶树……带好帆伢子……”——如同汹涌的潮水,猛烈地冲垮了他心中那道坚守了几十年、用沉默和倔强筑起的堤坝。那堤坝轰然倒塌,露出了深藏其下的、早已干涸龟裂的心田。
一滴滚烫的泪,毫无征兆地冲出了他深陷的眼眶,顺着他脸上刀刻般的皱纹,蜿蜒而下,重重地砸落在地面厚厚的茶籽壳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那滴泪,仿佛砸穿了岁月厚重的冰层。
就在这时,他紧抿的、几乎成了一条坚硬直线的嘴唇,开始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嘴角的肌肉先是极其细微地抽动了一下,仿佛在努力挣脱某种无形的束缚。接着,那紧绷的、向下耷拉了几十年的嘴角,如同被春风吹拂的冻土,开始一点一点地,极其缓慢地,向上牵引。那动作是如此艰难,却又如此坚定,仿佛在对抗着无形的万钧之力。最终,那常年紧锁的眉头,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温柔地抚平,缓缓地、彻底地舒展开来。那张被风霜和愁苦刻满印痕的、古铜色的脸庞上,如同厚重的云层被初升的太阳劈开,一个清晰无比、纯粹得如同山涧清泉的笑容,终于挣脱了所有沉重的枷锁,毫无保留地绽放开来!
那笑容,舒展,明朗,带着泪水的湿润,在初冬温暖的阳光下,如同漫山历经风霜后终于结出的饱满油茶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散发着生命最醇厚的芬芳。
“爷爷笑了!爷爷笑了!”周帆最先看到,他指着爷爷,声音因为激动而变了调,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沸腾的欢呼声刹那间平息了,溪边空地上出现了片刻奇异的宁静。所有人都看见了——那个一辈子脊梁像山一样硬、眉头像锁一样紧、脸上刻满风霜与愁苦的周振山,此刻,正对着掌心那滴金红的茶油,对着那轰鸣的新机器,对着漫山遍野沉甸甸的收获,对着他含辛茹苦养大的孙子,对着这片他挚爱又曾让他绝望的土地,露出了一个无比清晰、无比畅快、如同拨云见日般的笑容!
这笑容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又像一道温暖的光,瞬间击中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支书猛地背过身去,用力抹了一把眼睛。几个上了年纪的婆婆撩起围裙角擦拭着眼角。年轻的小伙子们则爆发出更热烈、更响亮的欢呼:“山伯笑了!”“快看啊!山伯真的笑了!”
周帆冲上前,紧紧抱住了爷爷瘦削却依旧硬朗的肩膀,声音哽咽:“爷爷!您看!咱周家坳的油茶,活了!真的活了!”
周振山没有回答,只是抬起那只沾着茶油的手,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一下又一下地拍在孙子年轻而结实的后背上。那拍打声沉闷而有力,如同擂响了一面沉寂多年的鼓。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笑容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一圈圈地漾开,越来越深,越来越亮,所有的风霜、所有的沉重、所有的牵挂,似乎都在这一刻,被那掌心一滴温热的金红、被那震彻山谷的机器轰鸣、被孙子滚烫的拥抱,彻底地融化了。他仰起头,望向澄澈高远的蓝天,望向远处起伏的、挂满累累硕果的油茶山,喉结剧烈地滚动着,最终,一声长长的、带着浓重鼻音、却无比畅快、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的喟叹,从他胸腔深处迸发出来:
“呃——啊——!”
这声叹息,如同开闸的洪水,冲走了几十年的郁结,也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金色的油液依然在机器沉稳的嗡鸣中欢畅流淌,汇入油桶,如同一条充满希望的金色小河。周振山的笑容,定格在深秋温暖的阳光里,也定格在周家坳每个人的心上——那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土地守护者,在目睹古老土地重焕生机时,灵魂深处绽放的最美花朵。那笑容里,有泥土的厚重,有阳光的温度,更有穿透岁月、照亮未来的光芒。
溪水潺潺,青山无言,新榨机沉稳的低鸣仿佛大地苏醒的心跳。那滴滚烫的油,融化了岁月冰封,终在苍老脸庞浇灌出春日般的笑颜。这迟来的笑容,是土地对坚守者最深情的回响——榨机吐金液,青山抱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