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坐落在武昌长江边的蛇山西坡,属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但是后来因遭战乱,屡被破坏,有近百年未曾重修。如今的黄鹤楼,是1981年10月重建的,到1985年6月才落成开放。
黄鹤楼流传种种神话。传说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神仙为了感谢她的款待之恩,临行前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鹤,说它能下来起舞唱歌,能随歌声乐曲变幻,给酒店助兴。从此酒店宾客满座,生意兴隆。过了十年,神仙复来,取笛吹奏,黄鹤也一同翩翩起舞。完毕,神仙便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发家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建楼,取名黄鹤楼。这便是黄鹤楼的由来。
黄鹤楼名扬天下,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走进黄鹤楼公园,景物众多。如白云阁、毛泽东诗词亭、搁笔亭、千禧吉祥钟、鹅碑亭等。在毛泽东诗词亭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临蛇山时写的诗词《菩萨蛮.黄鹤楼》,以及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此外,黄鹤楼公园还有一个“奇石馆”,在此可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奇石。如神龙石、菊花石、水晶石、崂山绿石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灵韵天成,让游人大开眼界。
黄鹤楼公园里的铜雕《黄鹤归来》,被人们视为吉祥物,铜雕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一只高大、雄壮、体态丰盈、昂首挺立的黄鹤站立于龟背蛇身之上。此铜雕周围鲜花盛开,在云蒸霞蔚中忽隐忽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欣欣然,飘飘然。
走到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的鹅池。鹅池偌大,碧水幽幽,红鲤在太湖石之间嬉戏。以鹅池为中心,后方诗廊陈列着历代名人的碑刻,其中有李白的“壮观”碑,吕岩的“石照”碑,黄山谷的“燕入群花”碑,岳飞的“满江红”碑,王羲之的“鹅”字碑,以及“梅花”碑等。此外,还有李可染、邵宇、沈鹏、尹瘦石、董寿平等知名书画家的手迹。
鹅池旁边还有一个白龙池。紧挨着白龙池的为一道院墙,上有“落梅轩”三字。相传三字源于李白著名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落梅轩前行至岳飞广场,空旷的广场上建有岳飞雕像,旁边镌有岳飞“还我河山”四字草书。由此往蛇山山顶,路上共有牌坊五座,牌坊上面共有十块匾额,分别上书“烟绕鹤楼、绿满高观、荷风送香、竹露滴青、白花浪溅、红叶林笼、玉树参差、银洲浩荡、功业千秋、精忠报国”,命名匠心独具,别有一番情趣。
登上蛇山最高处的白云阁,匾额上“白云阁”三个大字为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手书。阁内有名人参观黄鹤楼的图片题字,以及李先念题写的“江汉朝宗”四字。白云阁前有四根石柱搭建而成的涌月台,上有“月色无玷;江流有声”的楹联。
再折回岳飞广场,走过一座石拱桥,就看到一侧墙壁上,有很多花岗岩仙鹤浮雕,浮雕画面生动,逼真传神,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是99只呢?我听导游向游客介绍,说加上当年神仙驾走的那只黄鹤,就凑成了100只。仔细看这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或栖,或舞,或鸣,或戏,或翔,无一重复,可见其构思之奇特,想象之丰富,雕刻技术之高超。
黄鹤楼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来的地方,很多诗人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最喜欢的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唐朝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后让我心生一种迷离,不知不觉中也萌发出一种莫名的哀愁感觉。应该看到,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总是能让人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家喻户晓的诗句,结果让黄鹤楼不是诗因楼而成名,而是楼因诗而成名。诗在,则楼大名鼎鼎。同样,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要不是王勃那篇《滕王阁序》,也可能早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崔颢的诗歌写景抒情,感情真挚,气贯长虹,奔放不羁,把黄鹤楼的环境、雄姿、传说和登临感受写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传说诗仙李白登临黄鹤楼,看到崔颢的佳作后,赞不绝口,甘拜下风,在墙上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在后来还是写了不少于五首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词,最为著名的是那首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与崔颢的诗同为人们所称道,堪称珠联璧合,千古流传,黄鹤楼因此名气大盛。
黄鹤楼,巍峨挺拔,雄伟壮观,高五层,层层错落,层层有飞檐,层层都绘有以仙鹤为主体,龙凤、云纹、花草为陪衬的图案,四周有无数翘角,像雄鹰展翅,翱翔在长江上空,祥云朵朵。同时,黄鹤楼屋面,用了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色彩绚丽,熠熠发光。
走上一楼,大厅中央藻井高大气派,正面墙壁上,镶嵌一幅高达9米、宽6米的《白云黄鹤》陶瓷画。立柱上悬挂有“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楹联,字句气势雄壮,直撼心灵。旁边还有修楼时的建筑设计图,皆保存在橱窗内,供人观赏。
拾级上二楼,大厅正面墙壁上为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谨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来黄鹤楼的活动。在三楼墙壁,皆用瓷砖刻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之作,展现出文人雅士的风采,其中就有唐代诗人崔颢题《黄鹤楼》七律一首。此外,还有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唐宋13位文化名人的绣像画,其诗词分列左右。而四楼,大厅均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展示一些当代名人字画,供游人一饱眼福和选购。
信步上得五楼,正中悬挂有《黄鹤楼》三字匾额。其他三面也分别挂了“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北斗平临”三块匾额。另外在一栏目上布置了10幅古画,以“江天浩瀚”为共同主题,表现长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采及黄鹤楼的沧桑变化。旁边柱子上有一幅“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的楹联,与古画相得益彰,气概非风。
站在五楼倚栏眺望,视野开阔,东看浩瀚长江,锦绣山河;西瞰武汉城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南望首义公园,辛亥革命武昌纪念馆,历历在目;北观武汉长江大桥,车水马龙,真无愧于“九省通衢”的称谓。现今,历经时光洗礼的黄鹤楼,饱经岁月沧桑,道尽朝代风云变幻,阅尽人情冷暖,仍然宁静地立在这都市浮华中的一片绿洲中,展现给世人的永远是纯洁中的宏伟壮观。
黄鹤楼,这座千年名楼,承载着多少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正因如此,所以了解与品读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成了我们游览黄鹤楼的收获所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