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钰的头像

姚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9
分享

重返老山

四月末的兰州,风沙已渐渐平息。我收拾简单的行装重返老山,竟觉得手中之物异常沉重。

四十年前的某个清晨,我和战友们也是这般收拾着行装准备奔赴老山战场。只是那时背包里塞的全是子弹手雷手榴弹,还有少许的军用罐头与压缩饼干。而今,却只带了一套六五式军装,几件换洗衣物与一条故乡的香烟。

四月二十四日中午,我和原六十一师钢铁团九连战友薛军旗相约,从兰州启程飞往昆明。飞机掠过云层,机翼下的山河如棋盘般展开,既美丽又壮观。邻座的小姑娘头戴鸭舌帽,双耳挂着耳机,手指在屏幕上不停地滑动。我无心欣赏舷窗外的景色,闭目假寐,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开往云南老山前线的军列幻影不停在脑海闪现:闷罐车厢里,枪油混杂着汗味在空气里发酵。有个新兵突然哼起了《血染的风采》,许多战友也跟着哼了起来,慢慢演变成合唱,声音碎在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中,既豪迈又悲壮。歌声停歇,年轻的战友们各自忙碌,有的看书,有的作诗,有的写信,有的写日记,泛黄的信纸在颠簸中被笔尖划开裂口。有的保养武器,有的整理行装,还有的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暗自发呆……。

下午六时许,飞机缓缓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美丽的春城湖光山色,花海如锦,云峰若屏。我来不及多看,便匆匆转乘高铁前往普者黑。窗外闪过一片片整齐的滇朴林,在暮色中静默如一排排哨兵。朋友驾车来接站时,普者黑用一场大雨迎接了我们。车行在去往砚山的高速公路上,雨如瓢泼,电闪雷鸣。夜色里,蛙声此起彼伏,与四十年前别无二致。车辆在大雨中缓慢前行,车灯照亮路边一块裸露的岩石,上面“军事禁区”的字样模糊难辨,当年的军事重地已经成了旅游胜地。

在昔日临战训练的砚山县城休整一晚。次日一早,朋友驾车送我们前往英雄边城麻栗坡,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麻栗坡北。路旁“欢迎老兵回家”,“老兵辛苦了”,“英雄圣地,云水边关”的牌子红底黄字,非常醒目。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四十年了,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麻栗坡,这片浸润着热血与深情的土地,依旧美丽。雾气从山谷里缓缓升腾,我站在位于山腰的锦源商务宾馆窗前俯瞰麻栗坡老城区,山恋叠嶂,烟雾缭绕,山谷里高楼林立,错落有致。望着宾馆下面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进入校园,他们的笑声清脆,在山谷里回荡。

四十年后重回故地,遇到了故友老朱——朱效悯,结识了文山小丽萍,麻栗坡姑娘李娟、小黎、陈果等诸多新朋友;熟知了嘉艺相馆、锦源商务、红灯笼……。热情好客的麻栗坡人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老山故事,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默默地呵护着每一名参战老兵。两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我反复核对着地图与旧照片,那些用红蓝笔圈出的高地、溪流、小路,在今日的卫星地图上早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

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天空阴沉。我穿上自己的六五式军装,带上参战纪念证,佩戴上党徽和参战纪念章,与战友们一道前往烈士陵园。陵园的石阶上,露水未干,来自各参战部队的老兵和全国各地各界人士,早已等候在这里,其中有“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著名“战斗英雄”史光柱等。祭奠仪式分批次进行,十点整,我们手持鲜花沿台阶而上,缓步走向纪念广场,钢铁团九连老连长黄桂林走在前面,他的背影与四十年前并肩作战的战友重叠在一起。陵园里,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庄严矗立,直插云霄,一排排墓碑整齐如列队的士兵。祭奠仪式结束后,我独自来到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李海欣和“钢铁战士”马占福三位烈士墓前,蹲下身用手指描摹着他们的名字,大理石的冰凉触感从指尖蔓延到胸口。花圈上的白菊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回应着我们的沉默。

“老班长,你看这花.....”沉思中,一位战友指着另一座墓前一束野花。淡蓝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恰似四十年前阵地上倔强绽放的老山兰。我清晰地记得卫生员小张一一梳着两条小辫子的青岛妹子,最爱让我给她采这种兰花,插在救护所的罐头瓶里。她没能看见凯旋那天的太阳,一场暴雨永远定格了她二十岁的青春。

当日下午,我们登上了老山主峰。平日里浓雾缭绕的老山,此时却出奇的透亮,身后祖国和对面越南的山峦群峰清晰可辩,仿佛特意在欢迎我这位四十年后迟到的战友。新修的山路蜿蜒向上,两侧的灌木丛中偶尔传来鸟鸣,当年的战壕早已被野草掩盖。我踩着松软的泥土,每迈一步,脚下都会传来旧日的回响。主峰纪念广场,“老山主峰”四个大字华光万丈,璀璨夺目。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的雕像巍然矗立,目视祖国山河。我抚摸着冰凉的碑身,忽然听见风中夹杂着当年的枪炮声。四十一年前的四月二十八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身为“尖刀连”副连长的他,率领突击队冲锋陷阵,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7岁。战后,中央军委追授他为“战斗英雄”称号。

今天正好是他的祭日,我们在老山主峰巧遇张大权烈士的夫人,在两名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雕像前祭奠丈夫,年过花甲的她抚摸着丈夫的像身悲痛欲绝,哭声震颤着老山,也震颤着所有参战老兵的心。悲痛之中我蓦然回首,手指抚过斑驳的工事墙壁,触到了历史的温度。那些弹孔还在,像是一个个不肯愈合的伤口,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在老山主峰纪念广场,麻栗坡县“老山女子民兵排”的三位女民兵,为我们深情演唱了《热血颂》《再见吧,妈妈》《血染的风采》《小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两地书,母子情》《我爱老山兰》等八首“两山”轮战时期战士们最喜爱的歌曲。我们进入昔日的坑道,沿着二百四十二级台阶登临老山之巅,从瞭望塔俯瞰茫茫国境线,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战友们浴血奋战的记忆。弹痕累累的岩石、锈蚀的钢架,在亚热带阳光下沉默矗立,仿佛仍在坚守阵地。四十年前,年轻的战友们就是在这片陡峭的山脊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防线。山风略过丛林,沙沙作响中,仿佛夹杂着当年的无线电呼号与誓言,每一寸收复的国土,都凝结着永不褪色的忠诚与热血。

傍晚,从老山主峰回到麻栗坡红灯笼酒楼。席间遇到原云南省军区歌舞团的几位参战女兵,她们经历了“两山”作战全过程。在“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歌声中,我和薛军旗战友分别给她们敬酒致意。得知我们专程从兰州到麻栗坡祭奠战友,她们感慨良多,用优美的歌喉作为回敬,向我们表达了战友之情。

次日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八里河东山。道路两旁闪过一座座村寨,崭新的楼房向我们诉说着边疆的变迁。车至白石岩桥,我和钢九连的战友们下车徒步桥上,向这座英雄桥致敬,与它合影留念。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战争记忆,是钢铁之桥,生命之桥,胜利之桥。我们伫立桥上,遥望巍巍老山,俯瞰滚滚流淌的盘龙江,当年的人和事不断浮现。途径芭蕉坪时,我们在当年的“帐篷小学”门口下车参观,这里早已没了昔日的模样,到处被茂密的芭蕉树笼罩着。当年团指挥部所在的那个溶洞还在,成了麻栗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和钢九连的战友们登顶八里河东山上甘岭主峰,主峰上,当年宣示主权的纪念碑庄严矗立,昔日的坑道,防御工事,单兵掩体和机枪位依然孤独地守卫着这片国土,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苦与乐,笑与泪,生与死。

从上甘岭主峰下来,我们寻觅着钢九连曾经守卫的白石岩阵地。战友们沿着山路徒步前行,昔日的阵地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幸好,当年作战时钢九连的老朋友——边民老万健在。在老万带领下,我们穿越一片香蕉林后进入茂密丛林,爬了近一小时的陡峭山路,终于来到钢九连白石岩阵地遗址。这里灌木丛生,几乎掩没了当年的工事。战友们寻找着自己的战位,追忆着战斗场景。我拨开荆棘,忽然看见半截裹满青苔的水泥柱,这是钢九连战友亲手浇筑的机枪位,“誓与阵地共存亡”七个大字还依稀可辨。我试着蹲在战友们曾经栖身的战壕里,指尖触到一块锈蚀的弹片。忽然,有一只蝴蝶落在我眼前,翅膀一开一合,像是某种无言的诉说。

天宝口岸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与汽车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越南商贩的斗笠与昔日敌军的头盔交替闪现。界碑那侧,一位身穿奧黛头戴斗笠的越南姑娘正挑选着椰子,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和平景象,竟让我有些恍惚。记得有次执行任务归来,就在这附近遭遇越军炮弹袭击,排长老马为掩护我们付出了生命。站在界碑旁,望着中越两国的国门和对面熙熙攘攘穿越于国门两侧的人群,恍惚间,听见四十年前边境线上密集的枪声与炮声。

夕阳西沉,我来到盘龙江边,蹲下身掬一捧水,看它从指缝漏尽。三十九年前的血与火,青春与誓言,都随这江水去了。只有两岸的木棉,依旧年年开花,红得惊心。我独自坐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慢慢点燃一支烟,思绪难平。记得那位野战医疗所的女兵,总爱摘一朵木棉花插在药箱上。她说红色能让人忘记疼痛。后来她自己也化成了一朵木棉花,永远开在了盘龙江畔的春天里。

山风掠过耳际,带来远处村寨的炊烟气息。四十年前的战友们,有的长眠在麻栗坡的红土下,有的散落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战友,带着满身伤痕与记忆,重返故地。战争的痕迹终将被自然抹去,就像江水终将带走一切。但有些东西是带不走的,那位女战友临终前塞给我的家书,多年后我才交到她妹妹手上,她没能亲手把它寄回家。

暮色渐浓,山脚下的灯光次第亮起,宛如星河倒映。我掐灭烟头,突然明白此行的意义——不是为了找寻逝去的青春,而是为了确认那些年轻的生命确实存在过,那些枪炮与鲜血、恐惧与勇气,那些在和平年代看来不可思议的牺牲,都真实地发生过。江风渐凉,我起身整了整衣领和军帽,朝江水敬了个军礼。

水声鸣咽,水面上,一片木棉花瓣打着旋儿,缓缓地飘向远方。

返程的车轮碾过夜色,山路颠簸中,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块在盘龙江边捡的小石头,握在手里,很轻,却又很重。回到宾馆,我在老兵留言墙上留下在老山主峰即兴写下的一首词《行香子|重回麻栗坡》,作为此行的总结和对麻栗坡人民的敬意。

老山不老,精神永恒。那些沉睡在南疆的忠骨,早已化作守护山河的界碑;那些回荡在峡谷的呐喊,早已凝成震撼人心的民族强音。今天,我们以最深的敬意缅怀烈士,以最大的决心传承老山精神——让老山精神的火炬,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让中华民族的风骨,在世界文明的星空下永远闪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