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前一天,我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扎尕那之旅。车子从兰州出发,沿着兰海高速一路向南。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凝固的绿色海浪,不断向后退去。在甘南州府合作市稍作休息后,我们继续前行,目标直指卓尼。从卓尼开始,传说中的“洛克之路”就在眼前铺开了。
车轮卷起的尘土像一条黄龙,紧紧跟在车后。车子在窄窄的盘山路上左拐右绕,一会儿冲进深深的山谷,一会儿又努力爬上山巅。路太不平了!“小坑能养鱼”,“大坑能卧驴”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车身剧烈地摇晃、颠簸,感觉快要散架了。车轮碾过碎石和坑洼,发出沉闷的“砰砰”声,像是大地在艰难喘息。我紧紧抓住扶手,整个人被甩得东倒西歪,五脏六腑仿佛挪了位。车里的伙伴们,一会儿被颠得高声惊呼,一会儿在片刻平稳里又轻松欢笑。车窗玻璃上,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水。
越往里走,山势越显险峻。翻过一道山梁,又跌入另一条深沟。车窗外,山石像被巨斧劈开,陡峭嶙峋,筋骨毕露。偶尔能看到几片顽强的绿色点缀其间,给这粗犷荒凉的世界增添了几分倔强的生机。路边不时能看到塌方滚落的碎石堆,狰狞地躺着;也常能遇见几处五彩的经幡,在风中呼啦啦地飘动,还有静默的玛尼堆,刻满经文的小石头垒在一起,像是大地在无声地诵经。看到这些,心里忽然就明白了:我们正行驶在神灵眷顾的土地上。
车头猛地向上昂起,奋力向云端冲刺。突然,巨大的雪山像巨人般赫然矗立在眼前!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耀眼的银光,让人心头一震。车子在云雾里穿行,我们仿佛飞到了天上。天空蓝得透亮,近得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一只苍鹰舒展着翅膀,在蓝天幕布上划出沉默的弧线。转过一个急弯,山崖边蓦地出现几个放牧的藏民。他们裹着厚实的深色藏袍,身影在高大的山影里显得格外渺小,却又那么安然。他们就那样静静站着,目光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眼神深邃得像古井里的水,映着千年不变的时光。车子与他们擦肩而过时,那一刻无声的交汇,像是两个世界短暂的致意。
车子在嶙峋的山石间艰难跋涉,不知转过了多少个惊心动魄的急弯,终于爬上了海拔四千三百米的光盖山垭口。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神奇的扎尕那,就这样毫无防备地、壮丽地铺展在我们眼前!连绵的石峰像凝固的巨浪,将整个村落紧紧环抱。那些棱角分明的藏式寨子,依着山势,一层层、一片片地贴在山坡上,仿佛是从山体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薄薄的云雾像轻纱一样在寨子和山峰间缭绕。这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肃穆而安宁,美得不像人间景象,倒像是天神遗落在凡间的巨大盆景,遗世独立。
车子终于在一家充满藏族风情的民宿前停下,我踏上了迭部县益哇乡的土地。傍晚时分,缕缕炊烟从那些敦实的石头房子的缝隙里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草木和青稞混合的独特气息,温暖而踏实。回头望去,那条在千山万壑间盘绕、刚刚征服过的洛克之路,已渐渐隐没在苍茫的暮色里。
这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洛克之路的颠簸,原来不是坎坷,而是大地最强劲的心跳,通过车轮传遍我们全身;一路的惊险,也并非刁难,而是天地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给我们的一次彻底洗礼——只有怀着谦卑之心,亲身经历过这路的险、车的颠,才配得上最终抵达时,眼前这份震撼心灵的美。站在这座神奇的石头城前,才明白用脚步和车轮丈量过的大地,才显得如此深邃广袤;灵魂经历过剧烈的颠簸与涤荡,才能真正沉淀下来,以无比的安宁去面对眼前这片神迹。
车子停歇的地方,温柔的暮霭正轻轻拥抱着整座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