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光阴倏忽而过,短如指间流沙,但甘南馈赠的丰厚,却已深深烙入心底。自兰州启程,一路向南,首站便是甘南州府合作。匆匆午餐后,车轮便不停歇地奔向卓尼。自此,我们踏上了闻名遐迩的“洛克之路”。
这路,是一条惊心动魄的绝境长廊。车轮啃咬着崎岖的碎石,车身颠簸着在悬崖边缘舞蹈,心仿佛悬在喉咙口;而窗外,却是造物主慷慨铺展的画卷——群山如怒涛般奔涌,峰顶的白雪在碧空下闪耀着永恒的光芒,险绝与壮美在此刻死死相拥。行至扎尕那,石头城藏寨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藏家屋舍的炊烟袅袅飘散,那是高原人家无声的呼吸,也是我们所探寻的异域风情。
从扎尕那驶出,车轮转向腊子口。矗立于此的纪念碑与纪念馆,肃穆地向人们讲述着壮烈的故事。立于碑前,当年红军将士的呐喊与炮火声仿佛穿透时空而来,撞击着我们的心灵。长征精神,这滚烫的印记,在胸膛里悄然复苏、生根。
在迭部,我们以“见缝插针”的姿态,贪婪汲取着这片土地的奇景与温情。而后自迭部启程南行,不过片刻之间,车轮已悄然碾过省界,将我们送入四川阿坝境内。此地与甘南虽同属藏地高原,然而山川的肌理,经幡飘动的姿态,甚至风拂过脸庞的触感,都悄然换了新妆——这“一脚跨两省”的奇妙体验,竟在瞬息中成为现实。
车行至若尔盖,无边绿野铺向天际,牧人的歌声悠扬,牛羊如棋子散落,正沉醉于川西北的辽远画卷。不知不觉间,竟又从四川悄然穿回了甘肃。当车轮停在碌曲——这甘、川、青三省温柔交汇的“锅庄之乡”,仿佛天地间所有的色彩都汇聚于此,浓烈得令人心潮澎湃。锅庄舞热烈的节奏中,藏家儿女的豪情在血脉里奔涌不息。
从碌曲驶向夏河途中,一路绿意无垠。抵达桑科草原时,恰逢细雨如织。雨丝织就的帘幕,将草原的绿意洗得愈发深沉,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呼吸正与你亲吻。而拉卜楞寺,在烟雨迷蒙中更显宏伟深幽。寺墙如沉默的巨人,巨大的金顶直指苍茫天穹。穿行于经殿与佛廊之间,信众们虔诚的诵经声和着雨声滴落,那一刻,心的喧嚣被彻底洗净,只剩下对信仰庄严的深深敬畏。
在夏河枕着雨声入眠,次日上午返程途中,过境临夏。我们顶着濛濛细雨步入“八坊十三巷”,如同瞬间踏入一个古意盎然的迷宫。砖雕与木刻在檐角门楣上无声绽放,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巷子深处,回族姑娘们的笑语在空气中流转,油香、馓子的酥脆香气诱人垂涎。更有那临夏“花儿”,忽远忽近地飘来,曲调高亢清亮,似山泉奔涌,又似野花烂漫,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炽热,在古老的街巷间久久回荡,为这趟旅程注入最后一道鲜活的韵律。
五日环行,车轮在甘川青的边缘画了一个饱满的圆。这圆中盛放的,是洛克之路上惊心动魄的壮阔,是腊子口碑石无声的沉重箴言,是草原经幡拂动时吹来的亘古长风,亦是拉卜楞寺酥油灯前灵魂片刻的澄明。这行程,如飞鸟掠过群山,却把甘南大地上的色彩、声响、气息与温度,统统收进了行囊。归途上闭目,藏寨炊烟、腊子口风云、草原雨幕、临夏巷歌……纷纷踏过记忆的河流而来,原来短短旅程亦可如此丰饶——它悄然刻入骨血,成为日后回望岁月时,心头那抹永不褪色的高原亮色。
旅途的短促,反而使它所赠予的沉淀格外深沉。当临夏茶香里回旋的“花儿”余音最终飘散于夜空,这甘南之行的回响,却已在心底筑起了一座隐秘的殿堂——供奉着山河的壮阔,也安放着人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