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钰的头像

姚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8
分享

玉树一夜

西藏之旅两度过境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返程途中,我特意选择在玉树古城留宿一晚。

晚风漫过玉树的街巷,清冽里带着高原特有的刚硬气息。方才一顿牦牛肉的粗犷饱暖之后,我信步踱到了格萨尔王广场。一座巨幅雕塑在暮色里巍然矗立,格萨尔王跨骑骏马,袍袖猎猎,仿佛自史前奔袭至今。广场中央格萨尔王雕像下方,格萨尔博物馆沉默如一座知识的堡垒,我心头涌起一股急切:那里面藏着的,定是这片高原血脉深处的秘密。

走近馆门,灯光里闪出一位年轻的女子,轻轻抬手:“里面正重新布展,一周后才开放。”我一时情急,脱口而出:“我从甘肃兰州来,路过此地,恐怕一生只此一回。”她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竟轻轻点头:“跟我来吧。”一句话,玉树深夜的冷硬忽而化作绕指柔,博物馆厚重的门扉,竟为一个匆匆过客悄然洞开。

随着她手中微弱的灯光引导,我们步入的并非冰冷展厅,而是一条通往千年时光的隧道。

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便是一部立体的史诗。十米高的基座由三层构成,一层浮雕上三十员大将环绕守卫,粗粝的石面在昏光里浮动着忠勇的暗影;二层莲座托起三层八宝座,庄重典雅。顶层格萨尔王与坐骑的雕像高达十八米,直刺高原的夜空。建筑自下而上,分明是座精神的坛城,将尘世的征战与天界的护佑凝为一体。

馆内环形排开的十八个小展厅,如同缀在时光项链上的宝珠。展品无声,却发出巨大的轰鸣:珠牡王妃的《八千诵般若经》金汁手抄本,字迹静穆,每一笔都像在祷念流逝的安宁;格萨尔王的“坐骑十配具”,马鞍、马镫、辔绳……件件精雕细琢,古老的锻造与编织技艺,在金属与皮革的冷光里凝固了千年智慧与虔敬。那些价值连城的配具,默默诉说着人与坐骑超越生死的契约。

再前行,兵器的寒光无声地讲述着征伐与守护。“天龙八部九兵器”阵列森然,每一件都承载着天众、龙神、阿修罗等护法的神力;而“幼年觉如六怪相”的泥塑,则勾勒出英雄凄惶的童年:少年觉如衣衫褴褛,扮作种种怪异模样,只为在族亲的排挤欺压下挣扎求生。悲苦命运里,那颗不屈的心早已埋下伏藏,静待破土之日。

最动人心魄的是,那部获得世界纪录认证的《格萨尔史诗手抄珍藏本》。三十七位玉树本土书法家,以乌金体、乌梅体,用金汁和矿物颜料,在特制的藏纸上耗费四年心血,抄就五十七部经典。三千七百多万个藏文字符,在灯光下如星河倾泻,熠熠生辉。我隔着玻璃长久凝视,仿佛听见笔尖划过藏纸的沙沙声,那是无数虔敬灵魂在为英雄招魂,为高原立传。

地下展厅则沉浸于史诗的魂魄之中。格萨尔与三十员大将的铜铸群像气势撼人,铠甲与兵刃的冷光森然,令人屏息。最摄人心魄的,是那“百幅格萨尔唐卡”。一百零一幅唐卡悬垂,斑斓色彩几乎要破壁而出——格萨尔王文武双像不怒自威,珠牡王妃雍容立像端庄华贵,八十位化自成就师的岭国英雄神态各异……古老的画布上,线条与色彩奔腾流淌,千年史诗的血肉在光晕里鲜活搏动。

然而最令我驻足沉思的,并非金戈铁马,而是几件关乎大地众生的宝物传说。

“达色如意七宝”的仿品静卧于展柜中。史诗里,格萨尔王掘出这稀世珍宝后,岭国众将争功,他却与总管王念及雪域永续的福祉,毅然将其献给了七座神山——念青唐拉、嘎朵觉沃……祈愿神山庇佑下,冰雪永驻,万物泽润,财源不尽。这不是简单的分配,而是将“舍己利他”的信念,广施于天地万物。

这一理念在“鲁王献四宝”的故事里更显深邃。莲花生大师受鲁王之请治理水界瘟疫,洞悉根源竟在人间:乱砍滥伐、滥杀生灵、秽物污染河海。大师暂愈水族后发出箴言:欲保作为生命之根的鲁域圣洁,需有天子降临人间,导引人类恪守天道。鲁王遂献上四宝谢恩。这故事如明镜高悬,映照出格萨尔史诗的终极关怀: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方是人间至福。它跨越时空警示我们,唯敬畏自然,循其道,护其衡,方能守护三界平衡,生灵繁衍不息——这古老的智慧,竟与今日生态理念如此暗合。

脚步终于停在了一幅惊人的长卷前——《达色施财》手抄卷。这被誉为招财宝典的经卷,由杂多县二十一岁的朗那·尼杰以乌梅体手书于布上。高一点五米,长一百五十米,如一条文字的澜沧江在展柜中奔涌。年轻的笔触饱含虔诚,书写着三百多年前白玛仁增大师的灵感迸发:大师朝圣途中,以慧眼“看见”格萨尔王将七宝与二十四种牦牛分施神山与部族的壮阔情景。这长卷是静默的史诗,更是年轻血脉对古老传统的深情接力。

走出博物馆,高原的夜气清冷如洗。格萨尔王的巨像在星空下沉默依旧,却仿佛有了温度。馆内那些冰冷的铜铁、斑斓的唐卡、泛黄的书页,此刻皆化为有灵之物,在心头奔涌不息。玉树一夜,格萨尔不再仅是传说中降魔的雄狮大王;他成了高原精魂的化身,那精魂里奔流着征战的血勇,更沉淀着对天地万物至深的敬畏与悲悯。

回望馆内隐约的灯火,我忽然彻悟:那位美女管理员允我入内的片刻温情,何尝不是一种“施舍”?施予一个异乡人理解这片土地精魂的机缘。如同格萨尔王将珍宝散予神山,如同鲁王献宝祈愿洁净,如同青年以长卷接续文脉——文化真正的传承,不在森严壁垒的殿堂,而在人心之间那一点未泯的温热与通达。玉树的寒风里,这一点暖意,已足以点亮迢迢前路,让我在茫茫尘世中,记住高原的星空下,曾有人为我推开过一扇门,门后是千年不熄的文明长明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