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这几年,每到秋风渐起,木叶微脱的时节,我心里便会无端地生出一种期盼,仿佛在等待一位远方的故人。这期盼,终于在几年前一个同样清朗的秋日,化作了门铃的脆响。从快递员手里接过的,是两个沉甸甸的纸箱,箱面上,“天香娴橙”四个字,带着几分南国的温婉气息,映入我的眼帘。寄件人,是远在赣州的张老师。
我与张老师,是多年的老友了。他是一位沉静而富于理想的学者,后来竟一头扎进了赣南的山水之间,侍弄起橙园来。电话里,他总说他的橙子如何与众不同,语气里满是为人父母般的骄傲。我虽也尝过不少赣南的脐橙——那片土地,素有“脐橙王国”的美誉,滋味自是上佳——但张老师这份不远数千里的寄赠,还是让我心底暖意融融。
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一股清冽而又醇厚的甜香,便扑面而来,霎时间,仿佛将一小片赣南的秋色,带到了我这西北的书房里。那橙子,个头极大,色泽是那种饱满而润泽的橙黄,像裹着一层柔光的蜜蜡,静静地卧在衬纸上,漂亮得有些不忍剖食了。包装上,印着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的推荐标识,平添了几分郑重。
我拣出一个,在手中掂了掂,是实在的、丰盈的沉。用刀轻轻划开那薄而紧实的果皮,只一下,一股更为浓烈、更为奔放的香气便“噗”地迸发出来,带着柑橘特有的清芬,又混合着一种近乎花蜜的甘醇,瞬间充盈了室内的空气。那橙皮也极易剥离,露出里面紧紧依偎、晶莹剔透的果肉瓣儿,汁水丰沛得似乎随时会溢出来。我取一瓣放入口中,牙齿轻轻一合,清甜的汁液便在唇齿间溅开,果肉是那般细腻爽脆,全无一丝渣滓。那甜,是清润的、有层次的甜,初入口时是纯粹的蜜意,旋即,一丝极微妙的、恰到好处的酸,便从舌根处悄然泛起,将这甜味衬托得愈发鲜活、立体,回味悠长。这滋味,确乎与我往日所吃的脐橙,有些不同了。
自此,这“天香娴橙”的滋味,便在我心里扎了根。后来,我才从张老师那里,断断续续得知了这橙子更多的故事。它的基地位于龙南市一个叫旱禾坪流域的地方,是受保护的核心地带。而让这片土地真正焕发出别样光彩的,是张老师的女儿,那个名叫小娴的姑娘。她留学归来,没有留恋都市的繁华,却回到了父亲的橙园,要用新的理念,为这家乡的珍宝,寻一条更广阔的路。她注册了“天香娴橙”这个品牌,名字里,便带着一份女性特有的娴雅与对天地造物的敬意。
更令我动容的是,这橙子的清香,竟也吸引了许多德高望重的长者。我听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那位一生都在为大地丰收而耕耘的巨人,曾给予过它默默的关爱;书画家何江老师、马蓬老师,作曲家许镜清老师,这些用笔墨与音符描绘世间美好的艺术家,也都不约而同地对这来自山野的珍品,伸出了援手。我想,这或许不单是为了一枚橙子的滋味,更是为了一种精神,一种对土地的深情,对品质的坚守,一种新时代里,青年回归乡土、用知识与汗水浇灌梦想的动人故事。这枚小小的橙子,竟像一块磁石,将这份沉静而伟大的正能量,汇聚了起来。它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展播,获得了绿色认证,更经由南昌海关的许可,成了龙南市目前唯一能走出国门的赣南脐橙。它的芬芳,正从这片红色的土地,飘向四海八方。
这份因橙而起的牵挂,终于在又一个暮秋,将我引向了赣南。我特意起了一个大早,踏着晨露,走进了张老师与小娴姑娘的“天香娴橙”园。
薄雾像一层轻纱,尚未完全被朝阳收去,慵懒地萦绕在山坳间、树梢头。满山遍野,都是那种浮动的、清甜的香气。这香气不似春日繁花那般热烈逼人,也不像夏日瓜果那般浓稠得化不开,它是带着晨露的凉意与初升阳光的暖意的,一丝一缕,若有若无,仿佛是天与地之间最温柔、最隐秘的私语,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细细捕捉。
园里的橙树,并不十分高大,但枝叶却生得极其茂密,墨绿的叶片油亮亮的,像是被这山水精气滋养得极好。就在这片沉郁的绿意之中,缀满了累累的、橙黄的果实,圆润而饱满,像无数盏小小的灯笼,在带着凉意的晨风里,轻轻地、惬意地摇晃着。阳光穿过雾霭,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那些橙子上,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流动的、晶莹的光泽,仿佛每一枚果实内部,都藏着一小团柔和的光。我忍不住伸出手,指尖轻触那光滑微凉的果皮,立时便能感到一种充满弹性的张力,那是一种生命充盈的、呼之欲出的饱满。
小娴姑娘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正和工人们一起在园间忙碌。她一边熟练地检查着枝叶,防治那可恶的黄龙病,一边跟我轻声细语地介绍着。说起生态种植,如何用有机肥取代化肥,如何以虫治虫;说起科学管理,如何精确地控制采摘的时机,确保每一颗到达客人手中的橙子,都是自然成熟的精华。她的脸庞在晨曦中显得沉静而坚定,眼神里,是一种扎根于泥土的踏实与从容。看着她,我忽然明白了,为何这“天香娴橙”能有这般与众不同的风味。它不单是这片灵秀山水的赐予,更是这份如侍弄婴孩般精心的呵护,这份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遵循所凝结成的滋味。
我随手摘下一颗,托在掌心。剥开的瞬间,那股熟悉的、令人心神为之一振的香气,便骤然迸发,比在书房中开启箱子时,更要强烈、更要纯粹。它带着柑橘特有的清冽,又融汇了蜜糖般的甘醇,仿佛是浓缩了整个秋日的阳光与雨露。掰一瓣果肉放入口中,那细腻无渣的触感,那酸甜交织、层次丰富的滋味,又一次在舌尖上完美地绽放。这一次,我仿佛不仅尝到了四季的风霜、土地的深情,更尝到了那份坚守的匠心,那份归乡的情怀,那份由袁老、何老师、马老师、许老师等诸多长者的关爱所汇聚而成的、温暖而厚重的力量。
归程的列车,缓缓驶离了赣南的青山绿水。我的行囊里,装着张老师与小娴姑娘执意塞给我的“天香娴橙”。我知道,回到兰州,我依然会时常想起那片被薄雾笼罩的橙园,想起那浮动在晨风里的清甜私语。这来自远方的芬芳,早已不单单是舌尖上的眷恋,它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一种情感的纽带。它告诉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地、认真地做着一些美好的事;总有一些味道,能穿越千山万水,将人与人、心与心,温柔地连接起来。
天香娴橙,它确是秋日里最动人的馈赠,是时光与匠心共同酿就的芬芳,更是自然与那份沉静而伟大的爱,在大地上写下的,最真挚、最醇香的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