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那湾小河,总被山林温柔地拢在怀里。它像个怕生的小姑娘,裹着透亮的水纱慢慢走,脚步轻得很,连林间叶尖上的露珠、草窠里的虫鸣都舍不得惊扰。只有潺潺的水声不停歇,我小时候蹲在岸边哼童谣,它就顺着调子轻轻应和,成了我最早的听众。
这水也懂人心。它绕着山脚漫过溪涧,从春到冬都守在那儿。我考试失利蹲在河边抹眼泪时,它就用凉丝丝的水波蹭我的手背;夏天和伙伴们在岸边追着跑、笑着闹,它又把我们的欢笑声裹进浪花里,一路送向远方。河水流过的地方,石缝里留着青苔,草丛边印着水痕,那都是我从小到大,和它一起攒下的时光记号。
一想起从前,心里就软乎乎的。记得十来岁时,常和伙伴们挎着竹篮来河边摸螺蛳。要是碰上下小雨,雨滴打在河面,溅起一圈圈小水花,我们的裤脚溅湿了也不管,只顾着在雨里追着河面的涟漪跑——那时候的小河,就是一幅活的画,每一滴雨、每一缕风,都在为我们的童年添色。
晴天的河最好看,太阳一照,水面闪着碎金子似的光,像把星星都撒在了河里。伸手摸一摸,水是凉的,可晒过太阳的鹅卵石在手里暖乎乎的,像是小河偷偷塞给我的小礼物。傍晚坐在河边,能听见水撞石头的“叮咚”声,奶奶说那是河在讲老故事;到了夜里,星星映在水里,河水静静流,连夜色都变得暖融融的,我常趴在奶奶腿上,望着河里的星光发呆。
河边从不管束什么。野花想开就开,春天的蒲公英、夏天的狗尾巴草,都顺着河岸肆意长;风里带着泥土和草木的香,没有城里汽车的尾气,只有山里独有的清透。傍晚时分,天边的晚霞把河水染成橘红色,微风一吹,河面的波纹就像奶奶笑起来时眼角的细纹,软乎乎地晃着,慢慢飘向远处的桥洞。
现在每次回老家,我还会去河边坐会儿。闭上眼,能闻见岸边的草香,听见熟悉的水声,恍惚间又变回了那个蹲在河边数浪花的小孩,忘了工作的烦、生活的忙,只觉得心里静得很——原来不管走多远,家乡的小河,永远是能接住我所有情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