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3
分享

寻见韩愈投书处

华山苍龙岭,寻见韩愈投书处。如约华山,了却多年的夙愿。一路上华山,方知什么是险,什么是峻。华山之美,那是祖国河山之奇景。

华山之望,融入自然景观。山峦与青松交织,云雾与群峰缠绵。瑰丽的山峰,秀美的苍松,云雾缭绕,空气一尘不染。行走在山中小道,徜徉在山峰沟壑之间,丹枫似火,草深叶绿,五色纷呈。

面对登山之险,登山者没有恐惧,我与驴友不曾畏缩。“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唐•张乔)险在华山,是因它高耸陡立,峭拔峥嵘,犹如长剑插天。亿万年漫长的造山运动,地壳大面积隆起基底,白垩纪地壳剧烈变动,山前大断裂,山体北沉南升,发育了大量垂直的节理和裂隙,最终产生这悬崖峭壁和危岩奇峰,成就了华山奇观地貌。

跟随浩浩荡荡的人群,一路向上攀登,诸峰纷呈迭起。西峰之险、南峰之高、东峰之美、北峰之壮无不让人惊叹。华山主峰以“岧峣太华俯咸京”之势,“挺拔峻秀赛四岳”之美而著名。百仞壁立、斧削刀劈,百尺峡、千卫幢、苍龙岭的险境历历在目。“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唐•刘禹锡)华山主峰以500米左右高度的花岗岩柱体,耸立于群山之上。群峰捧岳,一根插天的巨柱,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感。

如果说泰山之稳固,还要说华山之险峻,更要有百般历险的顽强意志。即便是乘坐西峰索道,那也是最惊险的索道。我随缆车快速提升,很快就到了峽谷上空。略过山崖,大风呼啸,吹得缆车晃荡起来。面对深谷陡壁,我赶紧闭起了双眼,双手本能地想抓住什么,可什么也没有可抓的地方,只是将手指深深地抠进自己裤带里。出于好奇,一会儿又睁开了眼,缆车沿着直立的巨石行驶,似乎一不留神,如刀似箭的崖峰就会穿透人的身体。同坐缆车者,一个个人本能地向山崖外方倾斜,做出了那无意义的避险姿态。

缆车急速爬行,很快登上了西峰。立于峰顶,群山踩在脚下。举目间,似乎听得沉香救母劈斧石感天恫地在回响。多少年来,华山有着许多骁勇美婉的传说,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典故妇孺皆知。立于华山之巅,华山的传说,回荡在耳边。华山的美艳,绽放在眼前。“一溪屈曲几弯环,赢得金华四面看。雨黛欲收晴翠滴,忽然云起又漫漫。”(宋•赵蕃)隔着蒙蒙的雾气,高大的松柏兀自耸立。但见南峰长空栈道,悬空半壁,如临深渊。中峰青鸟回旋,洞箫声声,似在传颂着秦穆公女弄玉不爱奢华爱才郎的真情笃意。东峰的赌棋亭,在演绎着赵匡胤与陈抟老祖一棋输华山的传奇。巨石之上,可有何人写下这海登法师的诗:“明知失足恨无穷,弄险原非圣主风。疑是齐东传野语,为张鬼斧与神工。”上了北峰,尚见“华山论剑”的光影,还有那“智取华山”的故事传说数十年。当年,我军靠着竹杆和绳索攀上绝壁,全歼负隅顽抗之敌。今置华山诸峰,从年初到年尾,从日出到日落,川流不息的人们来登山,是在探险赏险之外,还有着对华山传说故事的追寻,更有对人民英雄的无限敬仰。正是有了这不息的登山者,这才增添了大美华山的灵气。

华山之神奇,更是游人追求归真的理想胜地。一路上,攀登者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堪为壮观。驻足观景,“岭下望岭上,矢矫蜿蜒飞。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惊魂及坠魂,往往随风吹。”(明•王履)有攀登者取道擦耳崖,说其历过之感,其道不盈尺,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人行于此,身体紧贴崖石,崖壁擦耳,唯恐下坠。过擦耳崖,经卧牛石,绝壁之上凿一溜石阶,形同天梯。一巨石突兀,石中凿一洞,只一道人栖身,此为日月崖。迤迤前行,前方将达苍龙岭。只见一岭逶迤直上霄汉,体青脊黑,犹如苍龙腾空。一路向上,望险生畏袭来,顿生几份与这天险抗衡的勇气。此时的我激发全身毅力,终于登上了峰顶。

“到了,到了!”险过神定,“韩退之投书处”石刻立面前。唐代文学家韩愈,年轻时独自来到苍龙岭,赏过好风景,却因山野贫瘠,人烟稀少,偶见险境中采药的山里人。民生困苦,顿生同情心。退之山崖,临壁挥笔墨,为民疾呼,韩愈投书于朝廷。“韩退之投书处”,民间故事传颂千百年。

今日苍龙岭,层峦叠嶂,深林幽壑,景色秀美,吸引游人登山不止。若是韩愈此时来华山,定会写出烟霞满纸的诗文。“韩退之投书处”,高山仰止,人来人往。“诗与远方。还有美好与梦想。”我感叹,寻见韩愈投书处,华山之美,饱了眼福,更有人文精神的崇敬。

《寻见韩愈投书处》首发于《知识窗》2025年第5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