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1
分享

潮间带的守护者

潮间带的守护者

邹凤岭

滨临黄海的盐城,绿野阡陌,百鸟啼鸣。朝阳下,踏上被列入世界自然资源遗产名录的黄海湿地,迎面吹来潮间带的风,空气里裹着大海的湿润,吸一口,令人心旷神怡。

去海上看日出,驱车前往浩瀚的黄海边。晴空万里,月夜星晨,穿行于绿野。“到了,到了!”孩子大声地说她听到了海潮漫上潮间带发出的响声。打开了车门,海风夹着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翘首以待,转眼间,一轮红到极致的朝阳跳出了海平面。“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蛋黄般的初升太阳,波光粼粼的海面,迷幻的近海沙脊,地毯般的滩涂,深红色的盐蒿,飞翔蓝天的鸟,构成一幅海边潮间带最美的画卷。

赶着日出,第一波赶海的人们,迎着潮间带飘来的海味,来到了退去潮水的海边。孩子说,潮间带的美,就在那赶海人弯腰捡拾的劳作里。我说:“潮间带的美,在那海水退去裸露的泥沙和潮池中,在那潮间带边的湿地处,在那交融一体的海水淡水里。”登上海堤,举目潮间带,看那赶海的人们,原来是潮间带的“清洁夫”。他们在第一时间清除了潮汐涨落时留下的漂浮物,让潮间带生态环境更美好。

盐城的海边,有着广阔的潮间带,这里是名符其实的人与自然共生的乐园。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霞光,撒向碎金般的海面,唤醒黄色的沙脊,开启了潮间带繁忙的一天。数不清的鸟儿,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潮间带上尽情地啄食、嬉戏。生态潮间带,完美食物链,最佳的近海自然环境。

太阳渐渐升高,潮间带上生机盎然。观鸟观海,如是置身于神仙之地。袅袅婷婷,水烛立水边。问,是谁贴在水面行走,风中笑语欢歌。是谁在霞光的水边,在汲水的女子间伫立,如水声,如倒影,似烟霞。真的是爱上了潮间带,跨越千年,大美尽美。潮间带,观其景,多少次,我停下脚步,静遐思。

我的家在水乡,多少年间,泥土的屋子,泥垒的墙,屋面是用稻草盖成的。那一年,历经秋雨冬雪的浸湿,老屋子渗漏雨水,翻盖屋面,提上了家人日程。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去海边收割些陈年枯茅草和细芦苇,那是盖房子的好材料。立了春,我随父母一同来到了大海边割枯草。劳作间,忽然发现潮间带延伸的湿地,生长的茂密枯草间,一只鸟守着下蛋的窝。见了我们,身体站立,高颈向前,展开双翅,好一个“决斗”的姿态。我看到了那鸟蛋,灰里透绿色,黑色的斑点。好心喜,正想迈步,捡几个鸟蛋尝尝鲜。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制止我,说:“这蛋是鸟儿的宝宝,鸟儿是湿地的生灵。保护鸟儿,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远离鸟窝,父亲带我换了个割草的地方。

立春过后,还有倒春寒。过了些时日,收割的枯草差不多了,正准备回家。此时,寒潮来袭,下起了鹅毛大雪,一夜间,遍地雪白,小河上封起一层冰。雪过天晴,我们启程回家时,母亲提着手中的粮袋说:“看这冰天雪地,鸟儿取食不易,就把这米留给鸟儿吧!”父亲说:“好啊!”接过母亲手中的米袋,走到远处的雪地上,看着飞翔的鸟儿,父亲抛出袋中的米粒,引来成群的鸟儿前来啄食。抛完了鸟食,挥手与鸟儿说再见。从那时起,潜移默化中,给了我爱护自然环境深深的感化。

潮间带,处于潮汐涨落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中,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潮间带,它是许多海洋生物觅食、繁殖和庇护的场所。立海边,落潮了,海水退去,潮间带上露出了平坦的泥沙地,爬行于潮间带平如明镜泥沙土上的小螃蟹,成群结队,场面甚是壮观。落去潮水的潮间带,鸟儿、螃蟹,还有数不尽的小生灵,共同奏响浅海潮间带美妙的乐章。潮间带、条子泥观景,一架架高倍望远镜立于海堤岸。大人、孩子,男人、女人,透过望远镜观鸟,静静地,与鸟同乐在海边。守护潮间带,守护湿地自然资源遗产,成了人们共同的责任和自觉。

别过了潮间带,晚霞映照在海边。回首向大海,红色的盐蒿,红似火,红如飘扬的旗帜。那样的红,如是天空倾倒的红颜料,映着霞光染满了潮间带,映红了整个大海。美丽的盐城,沧海变桑田,潮间带与湿地无声地更替。潮间带,生命的摇篮。潮间带的守护者,“善万物之得时。”万物共生,潮间带守护着生物繁衍的多样性。

生态潮间带,大自然的馈赠,属于我们,属于世界,与人类生息相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