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最高气温39度,高温橙色预警,望市民慬慎出行,注意防暑降温”,这是本月27日夜间,重庆天气预报播报的消息。
可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也动摇不了我们几位文友相邀的,远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和桥头镇创作采风的信心和决心。
28日上午9时30分,我们乘车从重庆出发,沿渝沪高速又经石渝高速驱车200余公里,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受到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岷江主席的热情接待。稍事休息吃罢午饭后,我们几人就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兴致勃勃地驱车去到了让我们向往已久的西沱古镇。
让大家都没预料到的是,停好车打开车门那瞬间,一股高达40余度的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让猝不及防的我们赶忙戴的戴墨镜、帽子,穿的穿防晒衣、找的找遮阳伞,手忙脚乱地忙活了一阵子后,才怀揣着一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心和决心,头顶针刺般剧痛的烈日,身裹45度以上的热浪,极不情愿却绝不甘心地拾级而上,向古镇腹心走去,大有不撕破古镇面纱绝不罢休的雄伟气魄。
西沱古镇(原名西界沱),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系“一脚踏三县”之地,因地处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忠县石宝寨隔江相望,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前临长江后靠方斗山脉,中间是丘陵,属沿江丘陵地形地貌。
西沱古镇拥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三峡著名的盐运中转枢纽和商贾集散中心,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人文类景观“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我们脚踏拥有2000余年厚重历史的石梯,仰望飞檐峭壁、民族风情突显的土家吊脚楼,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擦着大汗,以极快的速度拾级而上,游览了负有盛名的云梯街、紫云宫和禹王宫。在短短的游程中,千年西沱古镇,无论是门店的小摊,还是提起竹篮的沿街叫卖,只要停下脚步,都会留下一份孩提时的味道,勾起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味。
在我们气喘吁吁、挥汗如雨地回头走过背盐大哥铜像后,顿时被老云梯街201号《毛孃孃米米茶》那醒目的店招及门前皮肤白皙、满脸慈祥、面带微笑的老板娘所吸引。
正当我打算歇歇脚,上前向老板娘讨教啥叫米米茶的节骨眼上,老板娘竟笑眯眯地揭开封闭着的塑胶门帘连声道: “大哥鸟们走累了,快进屋歇一会,屋里开着空调,凉快!……”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一行才知道老板娘称我们那“鸟”字,是“您”字的变音,表示对远道而来的我们一行人的尊称,店招上的徐孃孃就是那一前一后,正忙个不停的老板娘。
进到屋里坐定后,享受着清凉的我们,因高温难耐而引起的浮躁情绪稳定了许多,先前的欢声笑语又充盈了整个门店。
经老板娘徐孃孃介绍,米米茶是以炒制糯米为主料的传统饮品,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暑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能快速补充能量,同时含少量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夏季饮用。
米米茶的具体做法是,先将糯米蒸熟,用手搓散,放置于阳光下晒干,形成人们常说的荫米。食用时,应先将荫米放置于烧沸的水中,然后再放置适量的油耢糟和红糖,即冲即吃十分简便。
在徐孃孃米米茶店里,除功效独特的米米茶外,还有极具西沱古镇特色的小吃油钱粑、油绞绞和香脆可口且化渣极快的饼干,以及数不胜数的渝东南名小吃。
我们一行在喝下徐孃孃冲制的米米茶之后,又在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铁路地区作协主席丁友成的鼓动下,为更好地降温避暑,一人吃了一支雪糕或老冰棍,个个神清气爽,精神了许多。
离店时,大家又毫不吝啬、争先恐后地掏腰包,大包小包地买了一些油钱粑、油绞绞和饼干,表示对贤良厚道的店老板徐孃孃的真诚谢意。
在返程的路上,我们一个个对米米茶店老板娘徐孃孃的为人之道和经商之道赞叹不已,都说要是每个生意人也像徐孃孃那样为人厚道、热情大方和薄利多销,哪有做不好的生意?赚不到的钱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