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英的头像

杨光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0
分享

威宁云端上的百草坪

在贵州毕节威宁的云端之上,12万亩的草坪铺展成南方最大的草原。风车与羊群共舞的绿色诗篇,彝族牧歌与旋转齿轮谱写大自然的交响,2400-2800米海拔处藏着未被打扰的乌蒙秘境,夏日气温在18度左右。这里的时间被青草香气拉得绵长,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在这片绿色天地中穿梭。它既展现了“乌蒙磅礴”的雄浑气势,又流淌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韵味——它就是距威宁县城30公里,位于威宁板底乡、盐仓镇、炉山镇之间的百草坪大草原。

  盛夏,我们来到百草坪,首先到达高最高峰(2833米)祖安山,326国道从旁经过。祖安山旧时称“四堡大山”,山峰峙立,银矿蕴结,冬寒冻草如冰柱。羊为此处特产,称四堡羊,邻界之凉水沟为优良种羊繁殖场。《威宁志》载:“四堡之平山堡,山高路曲,险要可守,为东北之保障。”

  站在祖安山上眺望,百草坪犹如一块被大风掀卷起的巨大绿毯,雄浑大气。清晨,站在雾中,四周的景物依稀可辨,轻柔地飘动着的雾,就像一块白色的半透明的薄纱,山草树木欲露欲隐,“犹抱琵琶半遮面”。雾中,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婉转悠扬的牧歌声、节奏分明的虫啁声,以及牛羊唤青的长叫声,能嗅到泥土潮湿的气息和青草芬芳的气息,构成一个奇特的意境,有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

 当阳光慢慢地热辣起来,雾渐渐消失,空中几缕雾丝,在无风的空中久久地飘荡。所有的景物彻底地显露出来了,山丘高低起伏,满山遍野,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牛羊安静地在草坡上吃草,偶尔抬起头,口眼并用,为远方来的我们行注目礼。它们的目光干净纯粹,又友好,如同祖祖辈辈居住在百草坪四周的山民。我们走近几头牛,它们抬头望着我手里的手机,很配合的入了我的镜头,我轻轻摸摸一头黄白相间牛的头,它很享受地甩甩尾巴。草地上,衣着朴素的牧羊女,带着心爱的牧犬,扬鞭慢行,洒下一路悠扬动听的牧歌。各种野草野花娇羞地展示着独有的美丽,滇黄芩蓝紫色的花开满数十座山坡,把整个山也染成了蓝紫色。绿树掩映的村落,远近错杂,自然成趣。绿色草原,星星点点的牛羊点缀其间,出现“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情画意。

  云朵慢悠悠地在草原上投下阴影,光影流转间,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变得绵长而轻柔,这份独属于云端草原的静谧,将身心温柔包裹。起风了,大风车吱呀吱悠悠地转。我们特意跑到风车底下仰头看,叶片转动带起的风差点把帽子吹跑。教物理的同伴说,单个风车高度可能有20 层楼高!风车的叶片在天地间划出无声的圆,齿轮咬合的轻响裹着松涛,牧羊人悠远的长调漫过草浪,偶尔晃动的铜铃,像一首未完成的抒情诗。

  杜鹃花、格桑花盛放出一幅幅姹紫嫣红的画卷,身着盛装的彝家阿哥阿妹,笑盈盈,畅游在花丛中。他们怀抱着古老的月琴,一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曲终花更盛,原生态的旋律与歌喉,挠得你心里痒酥酥的。再来一曲《敬酒歌》,你如同喝到了彝家的哑酒,那馥郁的清香啊,沁人心脾。我们也跟随阿哥阿妹踏歌起舞,天空作背景,草坪为舞台,跳一段铃铛舞、酒礼舞。与他们手牵着手,来一场乌蒙欢歌。歌舞停歇,余音久久萦绕在草场和我的耳畔。

 陪同我们的学生黄妍妍说,除了春夏,百草坪的秋天和冬天也很美——

 秋日,站在祖安山顶,天地遥远,荒草萋萋,百草坪漫山遍野的圆形坑洼凸显出来。传说那些大大小小的坑洼,是女娲补天时,五色石碎片掉落砸出来的。群山震撼,尘土飞扬,一如古时战马奔腾的恢宏场面。冬日,群山在雪被下面沉睡,山野一片沉静。广袤的草场上,一片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百草坪宛若遗落在乌蒙深处的冰雪童话王国,肃静而神秘。牛羊神态自若,在雪野中悠然移动,搜寻干枯的草茎,默默咀嚼着清冷的时日。不远处的毡房中,飘出黑山羊汤锅的缕缕清香,和主人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特别爽!

  走到草原的小公路旁,有黑白两辆房车,车牌是重庆和山西的,车对面是底一些的小山丘,似小桂林。白车的车主放着音乐,一个在做饭,一个在织小孩毛衣。黑车上的国旗迎风飘扬,男子弹着吉他,女子边翻阅杂志边轻轻哼唱。看样子他们是两对中年夫妇,他们说,这里清净,气候很凉爽,空气好,天空和草原原生态的美也很壮观;可以躺在草地上,白天看白云悠悠,夜晚看点点繁星,心情特别好。

  走到草原小石林那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牧的老牧民,他姓王。王大哥皮肤黝黑,皱纹深刻,但目光清澈。我主动跟他打招呼,我们聊起了牧民的生活。“这地方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感受。每天骑马、喂养牲畜、挤牛奶,虽枯燥,但充实。有时候我觉得这片草原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王大哥微笑着说,“每到游客多的时候,我就会把家里的马牵来让游客体验骑行,有一定的收益。自己养了一辈子马,从来没想过养马能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王大哥还给我们介绍草原文化和传说——

  每逢节假日或重要庆典活动期间,当地村民会穿上节日盛装,在百草坪举办歌舞表演等活动。身着华丽服饰的姑娘小伙们载歌载舞,用欢快的节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百草坪是周边彝、苗、汉、回族农历五月初五赶花街的地方,赶花街又叫赶花山,汉族又称“端阳”。彝族是,当日清早,兴放牲口,下午到百草坪集会,对歌、赛马。苗族意即“两家疯”,指苗部落和沙部落之战,苗族部落战败离开故地,次年为纪阵亡将士,举行祭祀活动,原属悲愤节日,但经迁徙转入定居后,加上谈情说爱色彩,称为“花山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百草坪是一片茫茫大海。海边有一对十分恩爱的情侣,女的叫祖安,男的叫法托窝。他们曾在大海边发过誓,这辈子都不会分离。可是直到有一个女人的出现,他们的感情破裂,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却背叛了她,这是祖安无法接受的,她每天泪流满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安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山峰,她的眼泪变成了一条河。祖安去世变成石头后,宠物麻雀每天都很伤心难过,最终变成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永远地在她脚下保护她。法托窝也在山旁变成了一块巨石。从此,祖安山成为了送亲和迎亲的禁地……

  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黄妍妍说,这里的民族风情中的赛马节,特别震撼:现场锣鼓声震天响,彝族骑手们骑着没马鞍的烈马飞驰而过,马蹄扬起的尘土飞很高!最绝的是“姑娘追” 环节,小伙子故意策马慢走等姑娘靠近,等姑娘挥鞭追打时又突然加速,现场笑声、尖叫声能掀翻草原……在节假日,当地村民把民族服饰租赁搬到景区,许多年轻人穿起民族服饰穿梭在蓝天下、绿草间,定格美好瞬间。

  百草坪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乐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牧民们赶着牛羊穿梭于草甸之间,歌声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为这片寂静的天地增添了活力。孩子们在花丛中嬉戏玩耍,笑声清脆悦耳,仿佛是一首动听的乐曲。夜晚降临时,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一天的趣事。这种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方式,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写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