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海宁的头像

王海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4
分享

话说电视机

客厅有台三星大屏幕曲面平板电视,常年不开机,偶尔打开电视机用视频播放机看看硬盘电影,昔日颇受青睐的电视机沦为摆设。

当年电视机可是稀罕物品。七十年代市场零星散见国产黑白电视机,凭票供应,电视机票一票难求。1974年我在部队,领导知悉我能弄到电视机票,特批了一个星期探亲假,回家为连队购买电视机。买到手的是上海产17寸金星黑白电视,花了七百多元。去火车站托运时有点小麻烦,铁路工作人员说电视机属于贵重物品,如要托运必须本人随车押运。无奈,只好看着托运处给电视机箱打上木架,跟随上了行李车厢。行李车厢员工室倒有座位,铁路职工告诉我押运电视机的并不是个例,只是很少很少。说是押运就是上下车和上海转运宁波时监督搬运工搬运,防止摔坏。可见当时电视机的确精贵,连火车托运都很受重视。

1976年分配在省电视台当记者时电视机尚不普及,电视台的重要性远不如广播电台和报纸。省级电视台只是处级机构,下属新闻,节目,技术,发射几个科室。财务不独立,采访出差报销要去上级机关广播局财务科。

社会上的电视机多为9寸12寸黑白屏幕。八十年代初,有了日本进口21寸彩色电视机,电视机的增多也带火了电视行业,电视台迅猛发展。记得播出美国剧《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日本连续剧《血疑》《排球女将》时万人空巷,市民聚集在不多的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电视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重要一环。

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机多为大屁股造型,大屏幕电视机渐渐出现,25寸29寸到34寸,乃至背投电视。电视机成为很多家庭的客厅王者。吃过晚饭,全家老少聚集在电视机前,年长的要看新闻,孩子们喜欢电视剧,欢声笑语,洋溢着家庭的温馨气氛。《敌营十八年》《渴望》等等倍受欢迎,而1983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更受全民追捧,许多经典节目至今记忆犹新。李谷一的《乡恋》费翔的《冬天里一把火》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毛阿敏的《思念》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赵丽蓉的《打工奇遇》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还有《超生游击队》《打扑克》太多太多耳熟能详的好节目。那个年代是电视行业最辉煌的年代,也是电视机最红火的年代。

千禧年以后屏幕更大更薄的平板电视机逐渐取代了老款大屁股显像管电视机。科技让电视机日新月异,电视节目质量却在下滑。尽管也出现了《亮剑》《士兵突击》《以人民的名义》诸多好剧,但是越办越糟的春晚,千篇一律的新闻联播,裤裆藏雷的抗日神剧,无处不在的插播广告让电视观众兴趣不在。尤其是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狠狠打击了电视行业。电视台的衰落让电视机也成了昔日黄花。电视在一些老年观众中尚存一席之地,岳父是退休厅级官员,九十多岁高龄,多年两个习惯从未改变。一是每天雷打不动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间联播》二是每天行走万步。用他的话说是一天不看《新闻联播》心里就空荡荡的无着落。虽然电视节目在老年观众群尚存一些市场,但更多的人抛弃了电视。年青一代的目光则更多地投向手机平板电脑,对电视新闻不感兴趣,网络新闻更加快捷更加多元化,远非电视可比。网络世界催动了自媒体迅速传播,科技改变了所有人的观念,电视机不再受宠也就不难理解。

如今电视机的开机率已创新低,电视机沦为客厅摆设,同时也撕掉了电视台的华丽外衣。广告费的减少让电视台难以为继,大批市县电视台倒闭关门,省级电视台也情况不妙,居然有省级电视台发工资困难,更别说职工奖金福利了。后果是许多优秀主持人编导记者纷纷另寻出路,转身投向自媒体行业。其实电视行业的不景气也是我们的独特现象。我旅居国外数年,发现电视仍是国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媒体,电视机也是畅销的家用电器。家里的电视机能收到上百频道节目,不但每年生产高质量的电视剧,各种综艺节目也非常精彩。总统竞选时的电视辨论收视率非常高,还有当地华人也自办中文电视节目,面向华人移民。如果配上个机顶盒连国内中央台和各大卫视节目均可收看。国外电视台多为私营,没有政府拨款,要生存只能竭尽全力办好节目吸引观众,只要存在便能盈利。

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大屁股显像管到液晶平板电视,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科技飞跃的轨迹。电视机这个昔日黄花诠释了文化潮流的更迭,显扬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旧的淘汰,新的诞生。智能电视向我们展示了新的理念。智能电视机不再是一个简单收看电视节目的电器工具,而是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高科技产品。

电视台和电视机被冷落我觉得非常正常。无线网络的復盖让手机和平板电脑远比电视机方便快捷,随身携带,看新闻看剧看电影刷视频,电视机根本无法相比,甚至打败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虽然出现了激光电视,骨子里并没改变,只是激光投射的屏幕变得更大而已。

科技的发展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说不准哪天电视又会东山再起,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表现。试想一下,当戒指,手表,眼镜装上高科技芯片成了微型投影电视,轻轻一按开关,眼前浮现出高清晰的彩色图像和视频,除了观看电视节目,又兼顾通话功能,还可以智能导航,量体温测血压,既有手机的小巧方便,又能欣赏远大于手机屏幕的优质画面,智能戒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肯定又会淘汰手机成为人们新宠。再大胆一点设想,把一个不及头发丝N分之一的纳米智能芯片植入脑袋,与我们的脑电波相联,用思维控制,想看什么就投射什么,除了看电视尚可控制驾驶飞机游艇汽车及生活中所有电子设备,想想就让人兴奋莫名。按科技的飞速发展来说,这也不算什么痴心妄想,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

电视的出现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1925年电视机发明之前,人们怎么能想到在一个小匣子看到活生生影像。现在也很难想象未来的电视机会是何种奇特的存在。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未来电视机……吸引我们去关注多彩缤纷的未知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