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圩子的头像

圩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5
分享

舌尖上的精灵

沙光鱼又名矛尾复虾虎鱼,头大嘴大尾细长,属于一年生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生长在江苏连云港浅海滩涂及河海水交汇的地方,在淮北盐场境内尤为盛产。因为沙光鱼盛产在沿海滩涂上,在泥滩上作穴,嘴大贪食,凡能吞下的东西都吃,一旦它出穴游逛,碰上的小鱼小虾都被一一“杀光”,所以才有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沙光鱼别称。

连云港地处南北交界,北方之寒冷,南方之温湿,皆于此地交汇。喜温惧寒的沙光鱼,既不能承受南方之炎热高温,又不能忍耐北方之严寒霜冻,只有于此生息。连云港地区适中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沙光鱼成为肉嫩肤薄的特有鱼种。每年清明时节,沙光鱼产卵,孵化后迅速生长,以小鱼、小虾、沙蚕等为食。沙光鱼作为连云港特有的海水鱼种,堪称港城人舌尖上的精灵,流动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已经走成一道地方特有的菜肴,被列入《中国名菜谱》。但凡到过连云港的人,尝过沙光鱼这道菜的味道,都会产生一种“余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更适宜沙光鱼的繁育生长,有利于提高其肉质的鲜美度。这是沙光鱼特有的鲜美味,始终给人一种记忆犹新的味觉感。

沙光鱼本是深海里的一条鱼,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获得海龙王许它“一年长一尺”的奖赏。沙光鱼本可以风光无限的活着,只怪它死也改不掉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本性,许下“三年赶上海龙王”的盲目狂想,一度冲撞海龙王的神威,才会被海龙王流放到浅海滩涂,落得“一年长一尺,一月烂十分”的惩罚,使得今生的沙光鱼长不到来年,失去前世的荣光。关于沙光鱼的传说,版本不一,但殊途同归,“一年一脱胎,年年都是小乖乖”变成沙光鱼世代延续的命运。2010年3月,“沙光鱼传说”项目被连云港市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有句俗语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是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旦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当沙光鱼由福转祸后,被海龙王赶到浅海滩涂上繁衍生息,世代都逃不脱一年生亡的厄运。每年秋凉,沙光鱼受孕后潜入淤泥中产卵避寒,在次年四五月份产卵、孵化。这时老一代沙光鱼脱胎而死,新生代沙光鱼又逐渐成长起来,霜降前后大的长达33厘米,重达350克。尽管沙光鱼长很快,却只能一年一换代,只能尺把长。“正月沙光熬鲜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撩满墙,四月沙光干柴狼,五月脱胎六还阳……十月沙光赛羊汤。”这首民谣充分说明沙光鱼一般是秋天正肥,腊月后逐渐消瘦,二三月不宜烹调菜肴、氽汤。

今天,当我们被沙光鱼鲜美味锁住舌尖的时候,应该感谢海龙王的赏赐,把沙光鱼一族推到浅海滩涂上来,让人们易捕易食。之所以称沙光鱼是人们舌尖上的精灵,是因为其肉多脂肪,鱼白细腻,煮汤鲜浓,有独特风味,同一般鱼类相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尤其高,以其独特的口味赢得食者的青睐。据明代《食物本草》记载,沙光鱼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暖中益气、壮阳道、健筋骨、利血脉等诸多滋补疗效。所以说成为中国一道名菜的主食材,是沙光鱼终极生命的核心价值,变成人类社会发展中一道深刻的记忆。

盐场人向来喜欢吃沙光鱼,在吃的方法上,更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之季,沙光鱼在一柞长之内,可红烧,也可做成甜咸不等的鱼干,甜鱼干冬天烧白菜,咸鱼干随时清蒸油炸吃。到沙光鱼体长及尺,可烧汤,亦可红烧。即便是到了寒冬腊月的生命尽头,仍然可捕其烧汤,满足一下味蕾解解馋。用草锅红烧沙光鱼,是盐场人最简单的吃法。一盆四五斤重的沙光鱼被抠腮去肠洗净后,放在锅边,一边准备些蒜葱姜椒,一边烧锅放油,油热后,放入蒜葱姜椒,快速翻炒几下,加入适量水和酱油,然后把沙光鱼倒进锅里,盖上锅盖,中火烧至锅开,再小火烧炖几分钟。一股盐场特有的浓浓鱼香味顿时在满屋散发开来,飘散在盐圩的里里外外。假如鱼锅边还贴有一圈薄薄的面饼,更是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这就是盐场人称作“穿汤烧”的做法,烟火气很浓的那种。

说到用沙光鱼烧汤,更是有代代相传“十月沙光赛羊汤”的美誉。盐场人普遍的做法是选取一些硕大的沙光鱼,清水下锅慢慢熬至奶白色,加些葱姜和食盐,再小火熬几分钟,起锅饮用。那种原汁原味的鲜,穿心而过,变成一道驻留故乡的记忆线,久久摇曳在盐场人年轮的时光里。再有就是夏天腌制储备,冬天早晚常吃的腌制沙光鱼干,做起来简单,吃起来下饭。我记得小时候,在缺衣少食的冬天,父亲经常用储备的咸鱼干当菜,特别是做早饭的时候,和些面糊,用平底锅在煤炉上摊一些单面饼,过后顺便在锅里炕一盘脆香的咸鱼干。吃饭时裹在单面饼里,既当饼又当菜,节省不少用餐的时间。还有就是清蒸沙光鱼干,也是盐场人家餐桌上常有的一道菜,用的都是一些体长及尺的肥大沙光鱼,蒸熟的鱼肉嚼劲十足,满口香,让人回味无穷。后来随着盐场生活条件的改善,干炕的咸鱼干变成油炸的,被编进港城每一家饭店的菜谱里。

在连云港,沙光鱼不仅是一张美食名片,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盐场人的沙光鱼烹饪技艺代代相传,已经传承到港城每一家饭店主厨的手里,成为他们烹饪技艺迭代升级的“拿手戏”,把沙光鱼做成造型各异、味道不同的一道道美感十足的菜肴,让八方游客赏心悦目,吃不够,忘不掉其中的味美感。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沙光鱼菜肴的独特喜好,才会带来沙光鱼文化的丰富发展。2017年10月30日,中国(连云港)沙光鱼美食文化节暨沙光鱼烹饪技能创新大赛隆重开幕,相继举办沙光鱼养殖基地考察、垂钓大赛、烹饪大赛、菜品展示、主题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弘扬传承沙光鱼文化创新传播载体、丰富发展途径。特别是在沙光鱼烹饪技艺大赛上,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40位港城名厨欢聚一堂,以沙光鱼为主料,从色泽、口感、创意、摆盘等各方面精心设计,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结合,精心烹制美味佳肴,使得每一道菜看上去都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在比拼厨艺技术、菜品创意的同时,尽显港城特色,新颖独特,体现实用性,也展示着各自对美食文化的理解,为人们奉献上一场视觉与味觉交融的餐饮盛宴。

近年来,随着到连云港旅游人数增多和游人的传播,沙光鱼美食正成为连云港海鲜美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从港城人对于沙光鱼菜品烹饪技能的创新,可见其万花筒般的斑斓色彩。他们以沙光鱼为料,能做出几十道美味,烧、煎、炖、炸,样样俱全,形成独特的沙光鱼美食文化,对打造连云港市餐饮品牌、引领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沙光鱼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深层次的文化研究,推动沙光鱼产业化发展,而且更需要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餐饮人才队伍,提升精益求精的美食创新水平,为不断提高沙光鱼菜肴品质,形成独特的美食体系,拓宽沙光鱼菜品传承传播的经纬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