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雷成的头像

朱雷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七里山塘行

晨光初染渡僧桥,青石板上浮起一层露水浸润的幽光;余晖漫洒山塘街,鎏金般的光晕缓缓铺展,点亮了古城沸腾的市井烟火;夜色渐浓,通贵桥畔灯火辉煌,高悬的红灯笼,与粉墙黛瓦、与静静划行的画舫、与潋滟的波光交织,融成一阙流动的诗。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

二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驻外记者,曾在苏州古城生活近一年。那时寄居于金门外长船湾二弄一号,姑奶奶家中一间青砖黛瓦的老屋。墙体斑驳,时光仿佛在此驻足。老屋离山塘街不远,只是那时的山塘街还未被世人熟知,如闺中少女,静默不语。我与她虽近在咫尺,却迟迟未曾谋面。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三千六百米,人称“七里山塘”。其历史可溯至唐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建。彼时自阊门至虎丘道路泥泞,交通维艰。白居易体恤民情,率众开凿山塘河,筑堤修路,植柳栽竹,于是有了这七里春堤,后人感念,亦称“白公堤”。

山塘街因水而起,倚河而兴。至明清,臻于极盛。商铺鳞次,会馆云集,商贾络绎,成为苏州繁华之最,素有“姑苏第一名街”美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亦将其誉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条自大唐走来的长街,文物古迹俯拾皆是。七里之间,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十一处,古牌坊九座,其他遗迹四十余处。行走其间,如翻阅一部厚重的史书。2010年,山塘街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作为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是苏州的灵魂,亦是山塘街的文化血脉。

山塘河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自阊门迤逦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水道笔直,连通运河,千年来伴街而行,水陆相邻,构成独特的江南意象。

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赋予山塘街别样的清凉与诗意。夏日午后,登一叶画舫,兰桨轻划,漾开翡翠般的水纹。两岸垂柳拂波,如少女曼舞。江南不可无荷,而山塘之荷尤甚。清芬乘水汽漫入舷窗,令人恍然忆起清代黄人“柳黛消还展,荷衣浣更香”之句。画舫灯影,清澜流韵,彼此成全,绘就一幅鲜活的江南长卷。

夜幕垂落,华灯初上,山塘河便跌入一场不愿醒的梦。乘船徐行,微风拂面,两岸红灯倒映水中,与古建相映成趣。岸边茶馆飘出评弹声声,三弦琮铮,如耳畔呢喃,似在诉说姑苏缱绻旧事。若乘手摇船,还能听见船娘用吴侬软语轻唱《山塘景》。橹声欸乃,歌声清婉,为夜色添上一笔浪漫。

“山塘桥下水东流,渔火江枫几度秋。宛似姑苏城外路,烟波十里荡轻舟。”夜深人未静,灯火仍流转。光影、古筑、流水,合诵为一首立体的乐府诗。

山塘街东南段,近阊门处,有一段长约三百六十米的老街,人称“山塘老街”。她虽仅占七里山塘十分之一,却堪称其灵魂所在——“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步入老街,时光仿佛回溯。粉墙黛瓦,临水错落。白墙虽染风霜,却更显古意。古旧的木门旁,一对红灯笼静静地垂挂着,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白色、黄色、紫色风铃,造型别致,铃声叮当,似在细数着光阴的脚步。

老街充盈着姑苏人的市井烟火。漫步其间,如入《清明上河图》之境。老字号与手艺铺林立,苏绣、糕点、茶酒,应有尽有。梅花糕、海棠糕、芡实糕……香甜软糯,入口难忘;苏式月饼皮层酥松,甜而不腻,教人齿颊留香。那油亮亮,宛如玛瑙的万三猪蹄,即便隔着橱窗,你都能闻到它的香气四溢。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细腻精致,一针一线绣出江南两千年的温婉时光。

暮色渐浓,山塘街上的人流似乎一稠密起来。窄巷如河,拥挤的人群将原本狭窄的巷道挤得愈发瘦削,人只得侧身在其中游走。

荷香漫过山塘街。时令中伏,正是江南夏荷开得最盛的时候。夜市一隅,卖荷花的摊前围满游客。摊主是位系蓝围裙的江南姑娘,如水荷般清灵。她十指纤纤,将荷、莲、叶搭配成束,一边用吴语普通话招徕顾客:“早上刚采的荷花,二十元一束——”荷香拂过她含笑的脸庞。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菱与藕是江南夏天的风物。明清时山塘便有花市,如今姑苏人的早市仍可见用香蒲草捆荷的古风。

苏州水多,桥亦多。“小桥流水人家”不仅是诗,更是日常。

山塘多古桥,素有“横七竖八”之说——主干流七座,支流八座。自东向西,山塘桥、通贵桥、星桥等七桥静卧河上,如历史长者,默观沧桑。

余霞散绮,澄江如练。踩着霞光,我们踱至渡僧桥。相传此处本无桥,仅有渡船。一日有僧呼渡船工未应,僧遂募捐化缘建造此桥,因而得名。

过桥可见“山塘胜迹”牌楼,两侧隶书对联:“白堤宦迹诗中遇,绿水人家画里看。”一旁为白居易纪念苑。苑中白公铜像持卷而立,目光深邃温和,似仍在守望这座城。

“倚楼人悄小帘垂,通贵桥头暂泊时。”通贵桥,乃明时礼部尚书吴一鹏为方便与友往来所建,名曰“通贵”,留下一段平贵相交的佳话。

随着比肩继踵的人流至新民桥。此桥地处山塘古街中段,横跨山塘街和山塘河,建于1927年,是苏州市最早的立交桥之一,桥南为商业化旅游区,桥北仍保留老苏州传统生活场景,桥下存有刻录白居易、范成大、唐寅诗作的文化诗碑。新民桥也是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桥体采用主桥与附建单孔石拱人行桥复合结构,形成“桥上有桥”的独特景观。

“官河流处架飞虹,东舫西船迤逦通。”星桥又名新桥,是山塘街的一处胜景。每当夜色降临,桅灯如星,文星狸静守桥畔,寄托着苏州文心代代相传。

山塘诸桥,各具其韵。或临水照影,或如虹饮涧,在这烟雨古巷中,以如水柔情滋养着一方人的精神世界。

七里山塘,自唐迄今。这里的一桥一水,浸透着古城千年的风雅;一檐一巷,载满了市井人家的烟火春秋。她不仅是苏州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更是时光流转下,无数人心中向往的梦里水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