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浩渺海洋中,儿时的庙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
犹记得初到大同的那些日子,一放假,那颗心便被庙会的神秘魅力紧紧牵引,满心欢喜地跟随着大人奔赴那充满期待的盛会。
庙会的会场,宛如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还未靠近,炸糖油糕和爆米花那诱人的香味便如灵动的小精灵,远远地飘来,俏皮地钻进鼻子里,惹得肚子里的馋虫一阵闹腾。缓缓步入会场,那香味愈发浓郁醇厚,仿佛整个空气都被甜蜜所浸染。卖糖油糕和爆米花的小摊前,总是人头攒动。摊主们忙碌地挥舞着手中的工具,锅里的热油滋滋作响,糖油糕在锅中翻滚着,渐渐变得金黄酥脆。爆米花机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洁白的爆米花如雪花般纷纷飘落,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摊主们脸上洋溢着朴实而真诚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融化人心。
我兴奋地拉着家人的手,在人群中穿梭,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家人看着我那急切的模样,笑着摸摸我的头,提醒我别乱跑。戏台上,各式各样的大花脸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戏服,上面的刺绣精美绝伦,丝线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脸上画着夸张而生动的妆容,或威武霸气,如凯旋的将军,那红色的脸谱如同燃烧的火焰,眼神中透露出威严;或妩媚动人,似盛开的花朵,粉色的妆容娇艳欲滴,眼波流转间尽是风情;或诙谐幽默,像调皮的精灵,蓝色的脸谱上画着滑稽的图案,一举一动都能引发观众的阵阵笑声。他们在台上尽情地游走、表演,那唱腔,时而高亢激昂,如黄河之水汹涌奔腾,震撼着心灵。演员们用力地甩着水袖,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冲破云霄;时而婉转悠扬,似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抚慰着灵魂。演员们轻启朱唇,声音如丝般细腻,让人陶醉其中。台下的老人们,早早地提着自己带来的小板凳,寻一处好位置,静静地坐下,眼神中满是专注与陶醉,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古老而神秘的戏曲之中。那时候,确实不流行鼓掌,整场戏寂静无声,没有一次掌声响起,但会场里却热闹非凡。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大人们的轻声交谈声、小贩们的嘹亮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乐章。
我看着戏台入了神,家人在一旁轻声给我讲解着戏中的故事,让我对那些古老的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远处,简易的录像厅仿若一个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东倒西歪的帐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帐篷门口,张贴着各种身着奇异服饰的港台明星油画。那些明星们在油画上摆出各种帅气或美丽的姿势,他们的发型时尚前卫,服装色彩斑斓。在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的眼中,那些明星们是如此时尚而神秘,仿佛来自另一个遥远的世界。收票的老板悠然地坐在一旁,嗑着瓜子,翘着二郎腿,脸上露出一抹坏笑。仔细瞧去,还能隐约看见他嘴里那颗断了茬的后槽牙,那小小的瑕疵,却莫名地让人觉得亲切。录像厅里不时传出阵阵打斗声和欢笑声,如磁石般吸引着我们这些充满好奇的孩子。
庙会一般会持续四五天,然后便转战下一个地方。这几天,于我而言,是最为快乐的时光。我会翻遍衣裳的角角落落,只为找到那抹除残角的五毛钱。当终于凑够了钱,便会迫不及待地冲向卖糖油糕的小摊。买上一个糖油糕,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绽放。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香甜四溢。糖油糕的外皮酥脆,咬下去发出“咔滋”的声响,里面的馅料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我开心地吃着糖油糕,家人在一旁看着我,脸上露出宠溺的笑容。回到家,嘴唇上落着一圈黑黑的土,那是糖油糕留下的独特印记。家人一边数落着我,一边又温柔地帮我擦去嘴唇上的污渍。
如今,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飞逝。那个年代的庙会已渐渐远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取代了曾经简陋的房屋;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让古老的戏曲和录像厅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然而,每当回忆起儿时的庙会,那熟悉的香味、精彩的表演、热闹的场景,便如一部老旧的电影,在脑海中缓缓放映。那是一段永远回不去的时光,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回忆。它见证了我的童年,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将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