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易华的头像

易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3
分享

花溪:水韵悠悠,岁月留情

花溪之美,美在水韵。水,是花溪的灵魂,是那一抹灵动的亮色,贯穿了我与花溪的每一段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与花溪相遇,那是高中毕业之际,学校组织毕业班春游。那时的我,满心向往,仿佛即将奔赴一场与美好的盛大约会。彼时全省景区寥寥,花溪作为省城公园的佼佼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那样的天然去雕饰,除了必要的步道、桥梁和休息设施,几乎没有过多的人工痕迹。入口处的照相馆,是我们留下青春印记的地方。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拘谨地站在相机前,身后是花溪澄澈的溪水与葱郁的林木,快门按下的瞬间,青春的懵懂与花溪的纯粹紧紧相拥。

走进花溪,满眼皆是翠绿,小草青青,野花肆意绽放,溪水潺潺作响,那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弹奏的美妙乐章。还有一棵古树,斜斜地伸到水里,成为了花溪的标志性景致,同学们纷纷在树下留影,我也不例外。站在古树下,指尖轻触粗糙的树皮,能感受到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沟壑,身旁溪水缓缓流淌,带着草木的清香,那一刻,我与花溪的美丽瞬间定格在胶片之上,也深深镌刻在记忆深处。

后来,到省城上大学,花溪便成了我的常客。课余时间,我总是喜欢在花溪的小径上漫步,感受着微风拂面,听着溪水欢歌。有时会带着一本书,坐在溪边的石凳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书页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溪水声与翻书声交织,成了青春里最惬意的背景音。再后来,工作了,每到省城开会或培训,也多安排在花溪。傍晚时分,是我最爱的时光,夜灯初上,灯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房子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如同一幅梦幻的画卷。我常常驻足岸边,任思绪随着水波荡漾,疲惫与烦恼都在这温柔的景致中渐渐消散。

随着对花溪的了解逐渐深入,我得知周总理、朱老总、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到过这里。想象着他们曾漫步在我走过的小径上,凝视过我眺望过的溪水,心中对花溪更是增添了几分敬意与自豪。陈毅元帅笔下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花溪的灵秀,每次吟诵,都仿佛能与先辈隔空对话,感受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后来,习总书记提到了花溪的牛肉粉,那原本普通的美食,也因总书记的提及而让我心生向往,只是可惜,一直未能成行,这成了我与花溪之间一个小小的遗憾。

在贵阳定居后,忙于生计,我渐渐疏远了花溪。再次前往时,却看到了一个杂乱、污染的花溪,水不再碧绿,散发着淡淡的异味,曾经的宁静与美丽似乎已不复存在。那时的我,心中满是失落与惋惜,甚至还写下了批评花溪公园的五言古诗,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这份美好被破坏的痛心。我站在曾经留影的古树下,看着浑浊的溪水绕过树干,仿佛看到花溪在无声地哭泣。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惊喜与转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关于抗日名将戴安澜的文字,得知他的墓就在花溪公园内。这位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英雄,竟与我眷恋的花溪有着这样的联结,这又勾起了我对花溪的兴趣。恰逢花溪公园在国庆 76 周年改造后重新开放,国庆后的一天,应朋友之邀,我乘坐了一个小时的地铁,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如今的花溪,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水变得清澈多了,曾经污浊的水面如今波光潋滟,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重生的喜悦。环境也更加优美干净,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在梧桐园,我读到了陈毅、朱总司令的诗,看到了陈毅元帅的书法碑刻,笔锋间的豪迈与洒脱,让花溪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只是,曾经百步桥附近家长带着小朋友戏水、摸虾的热闹场景,却已难以寻觅,心中不免有些许惆怅。那些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却再也找不到对应的画面。

花溪啊,你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佳人,虽有过容颜黯淡之时,但如今又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你的水,是那永恒的灵魂,流淌着岁月的记忆,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我见证了你的纯真青涩,目睹了你的落魄失意,也欣喜于你的涅槃重生。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相信,你将始终以你的灵秀与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感受你的美好,聆听你的故事。而我与你的故事,也将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