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飘落的银杏叶,覆盖了弯曲的道路。穿着练功服的少女在空地上下腰踢腿,翩翩起舞。保洁员拿着扫把站在一旁,等待着摄影人按下快门,跳跃着离开,才轻轻地将落叶扫到路边,堆起一座金黄色的小山。
北京冬天来临之前是美好的,不论是乘车还是散步都能看到充满秋色的景象。不出城,也能观赏以前在香山才能看到的黄栌和枫叶。
随着冬天一天天临近,气温迅速下滑,给上班族带来了新体验。裹着羽绒服的年轻人,一双冰冷的手敲打着键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一丝热能。年长者,给茶杯蓄满水,两手把杯子裹了个严实,双脚不停地在桌子下面敲打着,那声音听起来让人心烦,但又是缓解双脚冰凉的有效方法。这几天,最好能干点体力活,出出汗,要比在办公室里受冻好得多。此时他又想起秋天在地里干活的情景:抢收玉米和大豆,把割下的作物秸秆捆成捆,堆放到一起,预备着冬天牛羊的饲料和取暖的燃料,还要给冬小麦浇灌“封冻水”和修剪果树的枝条。那时出力较多,从来没有寒冷的感觉,现在环境变了,工作性质变了,抗拒寒冷的能力也变了。年长者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1908年,我国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将秦岭-淮河确定为一条地理分界线。这条黄金分界线的划分,不仅使我们有了北方与南方的明确认知,新中国成立后,还成为是否供暖的一条重要分界限,即秦岭-淮河以北供暖,以南不供暖。
北方地区到了11月15号这天开始供暖,遇到极端天气,也会提前。供暖前一周最难熬,短短的一周,除了阴冷,也给不同人带来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考验。
这天,主管行政工作的领导,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热浪迎面而来,还没供暖,怎么这般暖和?环顾四周,办公桌旁边放着一台崭新的电暖气。领导的脸阴沉了下来,他拨通电话,叫来了后勤负责人。
员工的办公室有这个吗?领导指着电暖气问?
没有,您身体不好,静脉曲张,是专门给您配的。
员工的身体都好吗?你给他们配了吗?后勤负责人羞红了脸。我错了,不该私下给您配电暖气。在领导的斥责下,他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还在退货期,马上拿走,退还电商。
不用退了,咱们单位的离休老干部有一位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到换季的时候,老人容易生病,下午咱们去看看他,正好带上,你是歪打正着,我是借花献佛。听领导这般说,后勤负责人长出了一口气。
下午上班,领导和后勤负责人来到黄亭子小区,敲响了老战士的房门。
你这房子够大,但也够冷的,领导对坐在轮椅里的老人说。
不冷,比抗美援朝打仗的时候,爬冰卧雪强多了。老人把盖在腿上的旧毛毯,往上拉了拉。
年纪大了就怕感冒,还是暖和一些好,您这儿不是有空调吗?怎么不开?
空调费电,节省惯了,就这几天能扛。
单位买了个电暖气,后勤负责人把电暖气放到离老人近一些的地方,打开了电源。一会儿功夫,房间变得温暖起来。短时间用电暖气,比空调省电,升温也快。房间暖和了,就随手关上,这样操作最省电,您就放心用吧。领导为了打消老人怕费电的想法,就耐心解释了一番。
单位也不富裕,还是要艰苦奋斗,能省的地方就一定要省。既然拿来了,也就不用拿回去了,多少钱一台?我付钱。
格力大品牌268元一台,后勤负责人随口说了出来。领导朝他瞪了一眼,他这才意识到不该向老人报价。
您是单位离休老同志,关心您的冷暖是我们应该做的,领导温和地说。
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收钱,一是把电暖气拿走。老人的固执,给领导出了个难题。
后勤负责人站在一旁交叉着双手,等着领导拿主意。
好,就按照您的意见办,钱我们收下,优秀的思想品德我们也一并收下,认真学习。领导接过老人递过来的钱,深情地握住了那双曾用机关枪击落美国飞机的大手。
没过几天,老同志的女儿来单位找到领导说,她父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去世了。你们送的电暖气,始终没有打开。以为他不会用,就调好热度,告诉他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了,可直到去世也没用过一次,艰苦奋斗是他做人的一个准则。女儿哭诉着递交了老人最后一个月的党费。
办公室领导的眼圈红了,后勤负责人羞愧地揉搓着衣角。
窗外的落叶随风飘落,枫叶红,翠竹绿,古槐半成黄。冬天到来之前,天虽然阴冷,但未变的初心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