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
如果那晚不是女儿极力推荐我阅读她的QQ日记,我真不会想到她会有诗情,更不会想到看似活得简单的女儿也有烦恼。她在日记里写了三首诗,分别是《无聊的一天》、《悲伤》和《诗情画意》,其中《诗情画意》写得较好,不妨摘抄几行:心情\在不断地改变\心跳\却永远不会停止\直到你不在人世为止\美丽\掩盖不住心里的愤怒\难过\是美丽掩盖不住的\委屈\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 \悲伤\会永远埋藏在我的心底\每当\我的心灵受到一丝伤害\总是有个人在安慰我……
严格地说,女儿写的太直白、太晦涩了,还少了现代诗的韵味,但也有成功之处,她能将自己的心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且带些哲理,这是一种突破与进步。20年前的我也喜欢在算术本上写这样的句子,当然20年前的我可不止十岁,都初中毕业考上中专了。她在这个年龄段写出这样的句子,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那晚我多次 “逼供”女儿这是你写的吗?女儿说这是她心情不好时随意写的。
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她,写文章可不能抄袭人家的,那样会很可耻。女儿听烦了,拿着那本《呼兰河传》回到卧室,把门嘭的一声关了,不再答理我,那意思是你不相信我就算了,懒得跟你解释。我之后又坐下来分析女儿写的东西以及她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觉得应该是她的原创作品,至少她听过一些歌或看过一些像《丑女无敌》这样的电视剧受到了一点启发,这样心舒坦了许多。于是我欣喜若狂地告诉上班的妻子,妻子也感到意外,没想到平时嘻嘻哈哈的女儿怎么会有如此重的心事,非得让我通过手机短信发给她,完了我还打着哈哈说,我们尹家后继有人啊!
等女儿气消得差不多了,我削好一个苹果逗她开门跟我谈谈她是如何写的,女儿嘟囔着: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怕考不好爸爸妈妈骂我笨,心情很烦恼,我就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了那首《无聊的一天》。我看着女儿低着头用牙签挑着一小片苹果慢慢地吃着,估计她蒙受了 “不白之冤”后心情沮丧。我默默地站在她身后若有所思,或许我的怀疑伤害了她,或许我杞人忧天有些多余。无论怎样,我还是要鼓励她多看书,正确引导她少看那些情感电视剧,但绝不强迫她像我一样痴迷于阅读和创作,因为我知道孩子需要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见女儿得意的样子,我说宝宝再写一首给我看看你的本事。女儿满不在乎地说,我的灵感被你赶跑了,要写你自己去写,我要睡觉。后来,我也就不再提女儿写诗的事情了,只要她活得健康幸福,只要她心里装满了诗情,还怕她将来不阳光、不灿烂?
画意
谈到女儿的画意,我不得不想起女儿经常抱的那块四方的红绸布,虽然红色褪尽,但我能回忆起女儿岁多时睡在没有空调的屋子里滚下床去的情景。那时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闲情买空调,一台多丽牌鸿运扇还是妻子的陪嫁品,那点凉爽风怎能满足肥嘟嘟的女儿。那个夏天我狠下一条心向朋友借来钱买了一台松下空调,这下女儿睡得可香了。妻子担心孩子着凉感冒,买来一块红绸布当作毛巾被盖在女儿的小肚皮上。女儿便于这块布结下了不解之缘,睡觉前和起床后总是抱着那块布,我见女儿抱着它心情懒懒的样子,有几次把它藏了起来,女儿又把它找了出来,并声称这是她的宝贝,抱着它才能睡得着,见她如此爱不释手,我和她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女儿用它捆着布娃娃背在身上在家里慢悠悠地哼着不知名的曲子,好像她是一个幸福的妈妈。更有甚者,她把这些娃娃放在沙发上,给它们放好枕头,用那块红绸布盖在娃娃的身上,用一个小勺给它们喂水喂饭,那情景谁看了谁都会佩服女儿的细心,惊叹于女儿天真无邪的世界里还有我们这些大人所不能体会到的乐趣。也正是女儿给我描绘的这幅画卷,让我在诗歌的海洋里不断吸取营养,并在创作中丰富了我的想象力;也正是女儿能在简单的游戏中找到快乐,让我深知在给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她的身心健康——陪她看电视,陪她到生活区散散步,陪她做一些益智游戏,这些不能忽略的细节恰好被快节奏的生活淹没了。
除此之外,女儿在完成作业之后还喜欢摆弄小玩意儿,把满屋子折腾得乱七八糟,你还不能多批评她几句,扫了她的心,她会等你收拾干净后又摆出来跟你做对。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了她在地板上乐此不疲地完成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卷,给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情趣。
“先生,我们酒店吃饭经济实惠,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女儿像服务员一样态度和蔼地问我,她把一盘玻璃珠端在我的面前,提醒我 这是下酒的花生,让我先尝尝味道。
“一瓶高度酒。”我开心地回答女儿。
妻子纠正我的发言: “你有毛病啊!谁知道你要喝哪种高度酒。”
女儿接着问: “五粮液,行吗?
我说: “这酒很适合我喝。酒的价格如何?
女儿回答: “三百多,请问你要多少?”
我见女儿开的价这么便宜,连忙说多要几瓶带回家慢慢喝。
妻子在一旁笑着,女儿可能发现自己吃亏了,于是改口说:一杯要三百多,请问先生来几杯?”…….
这样的游戏妻子经常陪她玩,我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时逗女儿开心一下,绝对没有耐心让女儿缠着问这问哪,被她问得无言以对。
女儿的画意都集中表现在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借助她的想象力做些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的游戏,只是她是独生女,有人陪着她玩得尽兴,不像我们小时候跟几个小伙伴偷偷摸摸地玩,生怕耽误了家务活,挨父母亲的责怪或打骂。
我不止一次地感叹,孩子这一代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朋友劝我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和道德观强加于孩子身上,那样她会过得很不幸福,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要让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生活空间活出精彩来。
想想也是的,一个刚十岁的孩子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而我们又为她们做了哪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事呢?
2009年3月20日中午匆匆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