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15日父亲节这天早晨,我打开电视看了一会儿爱情电影《惊喜人生》,然后独自上了一趟山顶公园。与其说锻炼身体,还不如说自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心意得到有效锻炼,这样可以让自己活得充实些、坚强些。
摩天轮被拆除了,旋转木马不见了,只有松树、茶树、芭蕉树,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它们呼吸着新鲜空气,在山顶上寂寞地生长着,它们根本就不知道尘世间还有一些莫名的冲动和烦恼。冲动对它们来说,是不远处右江的涛声,伴随着它们茁壮成长;烦恼对它们来说,是化作泥的养分,守护着花开花落。在通往新华菜市场的路上,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相片放在微信相册里,想告诉我的朋友,我在这个夏天过得很好,很惬意。
前些天深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于是从书柜里找出5年前买的《海子诗全集》,看了几首便心潮澎湃了。我想检验自己近半年不写诗歌,是否还能发自肺腑地写出内心深处的感动。“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和有追求的人,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做饭做菜,让家人满意;从今天起,关心女儿的中考,关心自己的身体,还有粮食和蔬菜等;待棚户区改造后,我在平果县城有一套房子,面朝坡造,荷花盛开。”这段舶来的诗句放在QQ空间,竟然还能引起几位好友的点评,我有点忘乎所以了。
诚然,我们有许多理由婉言拒绝一些有条件的宴请和虚假的暧昧,但是,谁又能拱手相让来及不易的幸福和真诚的祝福?林徽因说,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徐志摩却说,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读了两位前辈经典的诗句,我情不自禁地想起7年前那个充满激情和遐想的夏天,写过一首诗《如果雨季再晚些来》,最后一节是:如果雨季再晚些来\我还会把一些淋湿的酸楚拧干\把那些凌乱章节\整理出一篇可以回味的故事\让我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慢慢品尝
2
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父亲》和《母亲节感怀》,今年初我含着泪写下《父亲的生日》。还有4年前我还写过《父亲的酒杯》,文章最后说:“可是,已为人父的我,难道再也没有别的法子让父亲回到从前,让他端着酒杯,心满意足地看着他的孩子一个个地长大成人,或者父亲喝得酣畅淋漓时,突然来一句:文舜,再陪我多喝一杯!想想那该多么幸福和从容啊。”
今年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好让自己坦然面对现实。说父亲去年九月入土为安后,再也喝不上自家酿的红薯酒;说今年清明节回去给他立碑时我曾三鞠躬,心里很酸苦;甚至我还说,世上不止是妈妈好,爸爸也好,对我关心和爱护的亲人和朋友都好啊!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记忆中的惘然,成了岁月激流中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最后成了渐行渐远的忧伤。
我对母亲有种偏爱,这种爱伴随着我走过童年、少年、青年,甚至是而立之年,只是进入不惑之年后我才真正感受到,母亲给我的不仅是乳汁的甜蜜和宝贵的生命,还有自私的溺爱。在母亲宽容和理解下,不知不觉地助长了我坏脾气,以至于母亲被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我还不能说一些温柔体贴的话。
然而,对于忠厚老实的父亲,我总觉得我们之间有种隔阂和屏障,甚至没有共同语言。说不上几句,不是他吼我,就是我吼他,最后在母亲理直气壮地站在我这边时,我才心安理得地找到了所谓的尊严。问题是,父亲的尊严到哪去了?父亲的时间又到哪去了?他爱喝酒,难道仅仅是一种嗜好?他年少时经过那么多磨难,谁去理解他那颗受伤的心?谁又耐心听他讲完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时常用山与水来比喻父母对我们的爱,在山与水之间,在轻与重之间,仅靠几句华丽的语言是完全不能谁释”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的内涵。
我现在需要静下心来追忆一些事情: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抱着我到县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很成功,没有留下后遗症;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开着村里第一部拖拉机带我去县城,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年轻的父亲挑着稻田里的幼鱼苗要走很远的路贩卖,挣回我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在1987年夏天搭乘早班车急忙来到县一中找到上早读的我,说是昨晚母亲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我在学校附近的河里游泳出了事,事隔多年我还笑他们两位老人对我爱得太深;1988年夏天父亲送我到株洲读书,在我进郴州站上火车时,父亲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微微一笑,用眼神告诉我,我正在帮助他实现梦想……20多年来,我对父亲的记忆开始模糊了,除了定时给他和母亲寄生活费外,我很少关心他的身体和内心的感受,或者耐心说服他放弃耕种家中亩多薄地,让他和母亲安安心心地跟我住上一段时间,尽尽做儿子的孝心。
或许父亲和母亲对我两个双胞胎侄儿倾注太多的爱和牵挂,每次我回老家探亲,父亲总是在言语中透露出要我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甚至是物质上的帮助。因为他不想看见我与兄弟之间的矛盾像他和叔那样,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两败俱伤,带着终生遗憾离开这个需要团结和谐的世界。
因此,在父亲节这天,我不仅是在忏悔过去,也是在接受心灵的洗礼。也只有这样,我在能够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父亲,需要无私,需要爱的力量,更需要智慧和宽容,甚至是埋在心底里那句一辈子都无法说出口的 “爱”。
3
吾家有女初成长。不知不觉中,豆蔻年华的女儿一个星期过后要经历一次考试——中考。中考,即“中招考试”,全称为“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我经历过中考,所以有许多话要说;我没有经历高考,因此特别羡慕那些考上本科的孩子们。前天晚上,女儿从学校回家,主动向我汇报了他中考前模拟考试的成绩。听完之后,心情愉悦,父爱之情突然化为涓涓细流,带走了我的惶恐与焦虑。于是,我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地接近女儿,耐心地征求她周未想吃什么,需要我做些什么,以此弥补我这些年来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不够。
儿女读了这么多年书,我竟然没有参加一次家长会,有一次我主动申请参加,没想到女儿竟然不批准。或许我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她妈高,可我也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我在关心女儿的成长。问题是,我至今还弄不明白,女儿长这么大了,我为她到底付出了多少?
窃以为:孩子还在她娘肚子里时,在天津石化热电厂实习时勒紧裤带买几套衣服,以这种朴素的方式迎接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位父亲原始的本能;在孩子两岁前,抱着她在小区晃悠,逗她开心,教她学吃零食喝娃哈哈,就是父亲的责任;在我酒后躺在床上,以命令的口吻叫她送上一瓶水,关上灯,或者煮一碗面条送到床前,就是她对我的尊敬和回报;单独带她回湖南老家两次(一次是2002年秋天,一次是2004年春节)就是圆了父母亲的心愿,在桂林汽车站转车时,孩子牵着我的手,嚷着我打的回宾馆,我竟为她的童言无忌感到由衷的喜悦,心想女儿需要富养真是一门实用的哲学;孩子不想死读书,就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用手机下载歌曲和电影,这样可以让孩子将来不会成书呆子;孩子在小学时写过一段时间的诗歌,而且写得像模像样,别人以为我辅导过她,可我从来不希望她将来从事文字工作,但我听了别人的夸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孩子问我要买什么,只要不违反原则,或者我能够承受,我基本上都会再追加一些,而且满怀怜悯地望着她,“宝宝,用不完就主动退给爸爸。”以此证明我对孩子的大方和无私……
妻子不止一次告诫我,这样教育孩子是不行的,至少由于我的溺爱,影响孩子将来求学和成家立业。可我竟然以一名父亲对儿女的关爱和呵护为由,堂而皇之地利用女儿的天真,虚拟地抬高了我在女儿心目中的位置。悲哀也好,虚荣也罢,我从内心希望女儿将来不要像我一样活得那么累,那么复杂,还那么杞人忧天,不值得啊!
正当我沉醉于甜蜜的回忆中,女儿打来电话,说是她妈叫我回家做饭菜。虽然没有听到她在电话里对我说,父亲节快乐,但我从孩子的声音中感受到,我这个不称职的父亲还能为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心也就宽慰了。那么,我也就不羡慕我的小学、中学和中专同学中,他们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大学,或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我正在享受做父亲的快乐!
2014年6月15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