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尹文胜的头像

尹文胜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0
分享

沿途的风景(一)

1

刚才费了好大劲爬上南宁至上海K1558次列车3号车厢17号中铺,试睡了几分钟,感觉还是没有下铺好,索性起床在过道椅子上坐着,听列车在晚风中呼啸前行的声音。这种声音基本上每年这个时候在回老家的路上都能听见,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

南宁到永州,坐高铁需4个半小时,普通列车则要9个小时。交通发达了,给外出旅行的人们带来了方便,在手机上操作几下,输入支付宝密码,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的确耗费心机。当2月中旬决定要外出走走时,行程一次又一次修订,功课做了一遍又一遍,期间还惊动了同学和朋友。尽管我对独自远行多少积累点经验,但今早提着笨重的行李下楼到平果火车站时,心里多少还有些不舍,甚至还想着休假期间的工作。

上午到达到南宁家中时感觉有点疲倦,原因是昨晚老唐请我们几个好友喝酒,因为多了些饯行的情感成分在里头,不知不觉又喝多了,今早凌晨五点才开始收拾行李,被家中领导批评了。一个人在家懒得煮饭菜,中午到楼下吃了快餐,躺在床上睡了一个安稳觉。下午自然睡醒来后,看见阳台上寂寞生长的芦荟开了花,心情突然开朗了许多,躺在沙发上还看了几页书。

随着年纪增长和父母亲的去世,对回老家这样一个十分朴素的愿望有时显得奢侈,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生活拮据,而是动回老家的念头十分难。父母在世时,可以吃他们煮的饭菜,还有妈妈酿的糯米甜酒,陪他们到乡间小路,感受儿时的记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在没有这样的机会,清明回家扫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减轻内心的愧疚,是让自己时刻记得自己的根。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年轻时读这首诗时,不太完全理解,现在终于理解了。

明天上午就可以到达妈妈生我养我的地方——宁远县清水桥镇罗坝村。中午在舅舅家吃完午饭后,还要堂哥陪我到小时候放牛的山坡上,看望父母亲的家园,向他们鞠三个躬,也算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孝敬”吧?

2017年 3月25日晚于K1558次列车上


  2

距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在不足五米的距离间

荒芜的经年住事

从石缝中长出悲悯

一生的坚守和等待

为何换来无言的陪伴


人性在湿漉的青石上

折射出别样的光芒

只是眼前熟悉的山坡

住着两位长眠不醒的亲人

他们是否感到烛光

慢慢地越过岁月的沧桑


近些,再近些

距离产生的不是美

是难以承受的孤独

轻些,再轻些

我看见生命的音符

在故乡三月上空飞舞

2017年3月27日凌晨


3

今天下午终于静下心来记录在宁远三天时间内所见所闻,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3月26日上午8点半就到了清水桥镇,拖着行李步行回家只需20分钟,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看见熟悉的田地心情格外激动。乡亲们见到我还像往年一样热情,问我是不是清明回家给爸妈扫墓。对我来说,每年这个时候回老家一趟,不仅寄托了我对亲人的哀思,而且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从另一角度思考人生。

一路上接到舅舅几个电话,对我回老家的食宿非常关注,正应了那句话,娘大舅大,娘亲舅亲。刚把行李放在小时候玩伴万志家中,舅舅就开摩托车找我,说是上午天气好,上山扫墓。在代销店买了鞭炮、蜡烛之类的东西,还从万志家要来一小瓶酒,拿着锄头坐着舅舅的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山下。

山很安静,凉风习习,在通往爸妈坟墓的路上,不时听见小鸟在松树上的叫声。如果不是舅舅陪着我,我一定感到害怕。这片山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地方,几年前为了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山上种了松树,加上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菜地和田地荒了不少,留下老人照顾孙辈。

中午在舅舅家吃饭,大家先喝两小杯,然后逐个加四杯,气氛相当好。如果舅舅不是劝我少喝点晚上还在万志家喝,我估计还能加上几杯。喝完后,舅舅带我到他新房子参观,他还骄傲地告诉我他下一步装修计划,从他脸上可以看出他对当下生活是知足的。此时我完全可以理解今年元月份他的新房进火前,连续打我电话要我回家时的良苦用心。

当天下午到村子周围走走看看,试图寻找儿时的记忆,问题是,一个大腹便便快要奔五的男人在行色匆匆中,又能记得多少开心或酸楚的往事?贺知章在他的《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值得欣慰的是,每年回家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文胜,回来啦,回家多住几天……”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乡亲们没有忘记我,尽管我没有能力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和好事。

2017年3月29日下午


4

“千古第一村,唐宋两状元。”在人杰地灵的宁远县还有这样的村庄,心里多了许多向往。

27日一大早,小时候玩伴杨宁就打来电话,催我和万志早点下县城,还说她约好了几个小时候一块一起长大的,下午陪我到下灌村看风景。

从清水桥镇坐班车约40分钟到达汽车总站,杨宁开车接我们到我在携程网预订的莲花华天商务酒店。在酒店门口,见到小学同学贵阳和晓珍,前些年回老家见过她们,感觉很亲切,还能拿小时候那点破事开玩笑,这份友情在当前很珍贵。

杨宁说她知道我回老家,她提前联系上几个在县城工作和生活的村里人,等下秀英也来,一起到莲花山公园看看,中午她安排吃饭,下午再开车陪我到下灌。在公园大家有说有笑,仿佛又回到了那时童真年代,几组温馨的画面用镜头记录下来。若干年后,再看看这组难得的图片,心里不仅仅是感叹岁月的流逝,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份真诚和友善。

下午从县城出发,约40分钟就到了湾井镇下灌村口。一条河静静地流淌,给这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古村增添了不少亮色。在白色状元桥上我见许多麻将字样的符号,不怎么会打麻将的我多了些许好奇。晓珍介绍说,唐时状元李郃,发明了“叶子戏”,是今天麻将的早期产品,这里还举行李郃杯麻将比赛。由于没有生意头脑,在状元桥上我忘记停下脚步好好摸摸“發”字,多少有点遗憾。

前面不远处就是九嶷山,我于2013两次到过,今年不打算再次打扰张军。在风景秀美的下灌村,这里有“江南第一村”的美誉,慢慢行走在居民楼和商铺街,不时看见有年份的建筑附近乡亲们怡然自乐。坐在仙人桥边上一位老阿婆还向我们介绍桥的历史。桥下面有一口四方的井,泉水汩汩而出,边上放着两个塑料勺,游客可用来喝水解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距离感受湖湘文化,是一种荣幸。

目前,景区内文星塔、人间花海、十里画廊、诚公祠、广文桥、李氏宗祠、状元楼等景点免费向公众开放。尽管景区名气和设施不如镇远古城和嘉善西塘古镇,但在自己的家乡,特别是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观赏美景、放松身心,这样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生活本来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掺杂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让它复杂化了。现在,我对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很知足,也很感激那些给我帮助的人们。

2017年3月30日清晨于郴州


5

今天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和清明节连续放假六天中的第一天,不能看老乡们对唱和对舞,也不能听见熟悉的乡音,按照行程计划,离开湖南前往湖北武汉,心里多少有些不舍。

早上8点30分, 到达郴州西站感觉有点早,一个人待在火车站很无聊,决定改签早己买好的G1106次列车(广州南至武汉),免费换了一张G550(广州南至郑州东)。票价同样是309元,换票后中途少了三个站,只需两个半小时到武汉,这样可以较原计划快1个小时到达武汉见到同学。

郴州这个城市对我并不陌生,1988年至1992年在株洲求学期间,经常在这里坐火车到株洲或坐班车回宁远。那时有个红皮小本学生证,可以买不足十元的半票,现在利用自己的公休假和收入外出旅行,享受不了优惠政策,倒也心里踏实自在。出趟远门不容易,一切还得从精准攻略和平安出行要效益,要一个好心情。

这些天我的脑海里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女儿,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考多少分数上什么学校并不重要了,只要她保持阳光向上的心态认真备战就行,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我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

3月28晚与几个初中同学喝酒后,我到宁远一中找到正在上晚自习的侄儿,他今年也参加高考,给他一点钱和几句鼓励的话,是我这个大伯伯应尽的责任。透过教室窗户看见课桌上堆得像山一样的学习资料,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容易。30年前我也在一中上了三年初中,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书和学习资料,看来时代不一样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求高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很少有父母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孩子为将来升官发财做准备,至少我是没往这方面想,也使不出什么狠招让孩子勤奋好学。不想那么多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到武汉站,刚才中专同学晓军发来信息,要我从北1出站口出来,他接我先去吃饭,然后安排我住下来。

2017年3月30日上午于G550次列车6号车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