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是我对年过七旬广西作家李修琅老师的尊称。他居住在平果市龙居市场附近龙源街自建的私人房。昨天上午9点不到就接到李老打来热情洋溢的电话,他说8月8日市作协召开会议后,我写的那篇短文《感动》,黎老师将其拷进他用来创作的台式电脑,看过之后深受感动,并夸我写得好。随后又说起他与妻子她爷爷黄泽浓的往事,还特意强调他母亲也是太平镇龙竹村坡孟屯那边的人。当时我正在吃早餐,就告诉李老我今天下午到他家作登门拜访,面对面听他讲爷爷的故事,讲文学创作的经验。李老还告诉我他家的地址,到时在家等我。
下午2点30分,我给李老打了电话问他3点左右是否有空,他说可以。我连忙下楼到市场买些水果,通过“滴滴出行”约10分钟就到李老的家门前。我问一位坐在一楼门边的阿姨,这是不是李修琅老师的家。她说是的,李老师在三楼书房等我。
李老听见我上楼时的声音,他在三楼走㾿迎接我,并说我很准时,说3点到就3点到。李老近30平米的书房中几个书柜摆满了书,墙的一侧是两幅书法作品,另一侧是市区全景和荷花基地的大幅摄影作品。书房中间是一个茶几,四周有沙发。靠阳台一角摆放一台电脑,李老数百万字作品就从那里诞生的。
为了迎接我的到来,李老提前开好了空调,还沏好一壶红茶,让我深受感动。待我坐下,我将去年作品集《似水流年》送给李老,并请他多批评指正。李老说2008年平果县政府在作家出版社出了一套《平果作家丛书》,他要来一套,没有想到《如果雨季再晚些来》的作者就是老红军黄泽浓的孙女婿。李老幽默风趣地说,如果当年我们认识就好了。
李老听力不太好,他戴上助听器耐心听我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李老思维敏捷、记忆力没有减退,他向我讲起妻子她爷爷在解放前浴血奋战的经历,像是心里有许多话要讲给晚辈听,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李老说,爷爷23岁参加红七军,曾任果德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果德县工委书记等职;建国后曾任平果县委委员、县委统战部长。因爷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政治运动牵连,后到县新华书店任经理,组织将享受副厅待遇的爷爷安排在中央企业平果铝,算是对老红军晚年生活最好的照顾。
李老还回忆起爷爷解放前当领导期间,将他们几个小孩放在一个山洞看管好,至今心存感恩。后来李老大学毕业后当中小学老师,因为才华出众被组织发现,任平果县党史办主任。他有更多时间有爷爷接触,尽管他们相差38岁,因为经常来往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老回忆起当时他任党史办主任期间,爷爷他们几个老革命为李老1988年进县领导班子站出来说话时的情景。我见李老的神情一下子高涨起来,说了许多鲜为人自的故事。言谈中,无不流露出李老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带给他的种种幸福和快乐。当时,我还在书声琅琅的教室以书为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当李老回忆起为我当小学老师的岳父能够转正,到南宁找爷爷的战友要来两个指标,一个放在原平治县所辖乡镇,另一个放在原果德县区域,幸运的岳父就占了后一个指标。李老还能回忆起妻子当年在平果大院照顾年迈的爷爷时的情景,还能说出爷爷病重时跟他说最放心不下是妻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等等这些,不仅令我对眼前的李老肃然起敬,而且心里不由得多了些许亲情的关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工作中我也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甚至早些年还检查过管理干部的谈话记录,效果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好。而与李老近90分钟的谈话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开阔了眼界,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让我在忆苦思甜中得到一次心灵洗礼的机会。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当我起身向李老告辞时,李老留我在他家吃了晚饭再回平果铝。我说,谢谢了,我还要回家给孩子做饭菜,有时间我带上妻子前来拜访他。
分别时李老告诉我,今年下半年他还组织一个活动,届时邀请我这个红军的亲属参加。我问李老需不需要发言,我好提前准备发言稿。李老笑着回答我,你的文才好,没有问题。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午后的阳光如此美妙,虽然有点刺眼,但它却把温暖淋在我的身上,似乎为我这次登门拜访李老撒下了友谊的种子。人生太短,回忆太长,我无法改变现实。我与李老或许在相见恨晚中留下的美好瞬间,将成为我一生中难得的好机缘。此时,我的内心再次被感动,宁愿在秋的意境里陶醉,久久地不愿醒来。
2020年8月23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