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志宏(曾用名闫吉平)的头像

闫志宏(曾用名闫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26
分享

我的父亲

父亲已经去世六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驻我心中,一些往事萦绕心头。

我的父亲出生于贫寒家庭,他从出生就一直患气喘病,身体差。但他生性刚直,不会说委婉话。他有几个姐姐都嫁入行长、局长、县长之类的人家,可他从不去说情给他找工作。对他来说,当时小学文化找个工作还是挺容易的,自己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想向别人求援,致使他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直在苦难中度过。

记得我10岁时,村民还是集体劳动,那时人们的生活极为艰苦,难以解决温饱。我们这些小孩跟随大人到地里锄地、摘豆角、西瓜、南瓜,这样就能吃到队里的饭或多分一点东西。记得有一次队里干完活,我家只父亲去参加劳动了,队里在离我家不远的集体灶上做饭,队里所有的人排队吃饭,我们兄妹四人端着半碗米饭,也去凑近吃饭。父亲一连给我们端了七八碗红高粱面,我们兄妹好好地饱吃了一顿。当村民们知道此事后,就给父亲起了个叫“七盆子八大碗”的绰号,意思是我父亲肚量大,一个人能吃七盆子八大碗饭。从此,我父亲经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我们不守规矩,给他惹的“祸”。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从那以后,他为人处事斤斤计较,经常教育我们别小偷小摸,别干损人利己的事。在与人相处时,他唠叨的更多,在求人办事时让我们别过河拆桥,要补偿别人,或是主动找机会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别人才尊重你。他教育我们:“平时过日子不得不仔细,待人不得不丰厚。”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尤其是在我们兄弟结婚办喜事时更是重待贵宾。

父亲是十分疼爱子孙的。记得1983年,我参加中考时,自己借了一辆自行车去考试,由于心焦,忘了拿准考证,回家的途中,与我村的一个骑车人撞上了,将人家的车辆碰坏了,人家不让走,我说:“我是闫保保家的孩子,我要去参加中考,你们让我父亲去处理吧!”他才让我走了,等考完试,回家时,老远就看见父亲,父亲说:“吉平,别怕,车修好了,没花几个钱,放心回家。”我怦怦跳动的心才安定下来。

2000年,我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父亲乐呵呵的,高兴地对我说:“你要好好教书,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转了正更好!”。后来父亲到了离石弟弟家,长期给弟弟经营鞋店。每次去离石时,他给我买好烟抽,带我去饭馆吃饭。我有时为了孝敬一下父亲,略表心意,也会给他100—200元,他很高兴。尤其我的二儿子闫晓东高考分数达到吕梁市高级中学、江阴高中等名校分数时,逢人就夸,当时考上吕梁市高级中学,是吕梁人的骄傲,是学子的梦想。2013年孩子又考上本科大学时,更是高兴,当儿子又获国家级奖学金时,父亲满脸笑容。当我弟弟的儿子闫伟也考上本科大学时,他更自豪,闫家终于有了两位本科大学生了,他精神上是多么富足啊!我的大儿子专科毕业参加了工作,有了驾照,他感到非常满意。其他外甥、孙女也一样疼爱,鼓励他们成长。

2016年春季,父亲胃疼,不舒服,吃了许多药也无济于事,10月份经地区医院检查,得了晚期胃癌,医生说没治,在家让他好吃好喝,修养吧,哥哥、弟弟一直瞒他的病情,让他住到了妹妹家,我到了妹妹家,他什么也不想吃,说吃什么也没味,只是吃点素茶,日渐消瘦,走路得人搀扶,他对我说:“如果上太原治疗,有好医生可以治疗”,反复说了几次,我心疼,为了了却老人心愿,于是和哥弟协商,同意去了山西肿瘤医院治疗,由于身体不好,不能手术、化疗,只能营养治疗,一月后正好过年,我们接他回家,过年后,再让他去太原时,由于身体更差,不能行走,经吕梁市医院医生诊断,要求在家继续营养治疗,延续生命,父亲由于输液难受,放弃治疗,每天吃止疼药维持生命,病情越来越重,面容日渐消瘦,于2017年正月21日病逝。

父亲虽然去世了多年,但他对子孙的爱,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他励志的话,永远激励我们扬起人生的风帆砥砺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