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座落在方山县峪口镇南村一个风光旖旎的村庄,面朝南方距离209国道只有400多米,北靠山梁,正西面有一座海拔超过1000多米的一座宝泉寺山。老屋座落在村庄的东面,占地面积大约有半亩,三间正房,两间土坯西房,棕色的大门是纯木质的,两扇大门非常气派,当时从大门走进去看到院里花坛里鲜花盛开的喜人景象,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那是解放后,分给我爷爷的土窑洞两孔,我爷爷住一孔,我父亲住一孔,1984年,我家买了邻居的一孔土窑洞,成为拥有三孔土窑洞的人家。1991年农历正月廿三日,我结婚了,也顺理成章的登堂入室成为了老屋西面一间土窑洞的主人。婚后,我们在老屋里共同分享着彼此的梦想和追求,我喜欢舞文弄墨,每天捣鼓着我的钢笔,写一些文章,偶尔发在吕梁报、山西农民报、山西家庭报、《吕梁风》上一些文字,满是感到知足。我们俩没有观众,互相吹捧,她说:“吉平,喜欢写作,将来一定会成为名符其实的作家”。我说:“你喜欢教书,你尽心教好书,多培养几名优秀学生!”然后两人相拥在一起互相欣赏。那个春季妻子怀孕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承担起一份责任……
暑假期间,为了生活,我外出打工去了,留下妻子,与空荡的老屋相伴左右,先后在娄烦尖山、柳林打工一个半月,挣了500元,解决了家庭拮据的危机。我回到屋里,她把那个黄色提包打开,拿出我买的新鞋还有黑底大红花的衬衫,当时是非常时髦的,有罐头,大黄杏,她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她高兴的画面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最美丽而且独具特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屋有我们的欢笑也有我们的泪水,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是从这里拉开的帷幕,1993年10月3日,妻子在医院生下了我的大儿子,1995年8月20日,又生下了二儿子,我们夫妇为人父母的喜悦和压力使我们喜半参忧,日子开始过的紧巴巴的,缺吃少穿的日子真的不好过。虽然我也是民办教师,但工资微薄,妻子是对办幼儿教师,挣工分,入不敷出。每年暑假期间,我总要出去打工,贴补家用。老屋屋顶不知怎么了,阴天下雨总是漏的不能,想要翻新又缺乏资金,只能是在屋顶补洞的方法处理。我们俩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了十几块钱的学费而到处奔波。俩人在那几亩的责任田里奋斗,培育过玉米种子,到了秋收以后,卖了粮食,购置生活用品。如:自行车、电视机.......1993年家里有了14英寸黑白电视机,邻居家还没有电视机,他们总会来凑热闹来看电视,每天就像唱戏一样热闹,我们俩的土窑洞……竟然很温馨。
我们的老屋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孩子们成长的童年回忆,老屋院里像天然花园一样,以前的一棵指头粗的杏树,现在也结果了,每年到6月份正是成熟的时候,每年总会让邻居和乡亲们去品尝。2000年,我们住到了新修的砖房,已经告别老屋22年了。
感恩故乡的老屋,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一晃我们就会变成中年人,逐步迈向老年,老屋曾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是我们爱情的见证。老屋,对不起!请原谅!我们会永远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