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崂山看到了海上的月亮。
那天是乙巳蛇年闰六月十五。
人间有云:初一十五是神仙下凡的日子。
所谓机缘巧合,冥冥之中,这便成了最生动的注脚。
从青岛乘坐地铁,约一个小时后,便来到了崂山脚下。
从山脚下看,这座“海上仙山”的轮廓在云雾缭绕中隐隐约约,颇显磅礴大气之态。乘车沿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一边是怪石林立的雄山,一边是蔚蓝宽广的大海,山海相依,绿树红瓦的渔村驻扎其中,尽呈秀丽浪漫之姿。到达山中腹地时,古木参天,晨钟暮鼓,气势庄严,处处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古朴典雅的太清宫中,两株千年银杏巍然矗立在山门两旁,如同两位心无旁骛潜心修炼的门童,志在冲向云霄;一汪神泉静静深流,遇涝不溢,遇旱不涸,纤尘不染;绿叶成荫的龙头榆旁,老子和孔子的讲法雕像栩栩如生,围观的游客仿佛都在仔细聆听着他们的教诲。
崂山是道教名山,有着“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50米高的老子雕像令人望而生畏,只见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象征着道家“敬天法地”的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
由蒲松龄创作后改编的动画影视《崂山道士》在这里被重新唤起,据说崂山是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只见奇峰异石,茶园满坡,当海鸥振翅的景象从车窗一晃而过时,崂山悠长的海岸线近在眼前,崂山的真容一览无遗。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像极了一条俯水而卧的鳌鱼。百度上介绍,崂山别称“鳌山”,跟古神话里记载的“东海鳌鱼度鳌山”“太白金星剑斩鳌鱼”不谋而合,均是跟崂山的来历有关,有着无尽的神秘色彩,令人浮想联翩。
在这里,没有酷暑的折磨,心境也开阔豁达起来,光脚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看海天一色,听波涛拍岸,恣意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不知不觉天幕低垂,晚霞笼罩下的崂山落日熔金,云海翻腾,当夕阳彻底坠入海平面,大海和天空都变成了乌青色。
本以为崂山之旅就这样结束了,不成想那晚的月亮却带来了别样的风景和意外的惊喜。
那是一轮金黄的圆月,看上去格外硕大,它悬挂在天空,明亮的光辉照射在海面上,如同拉开了一条金色的缎带,如丝绸般顺滑,如棉花般柔软,金光闪闪,华美绝伦;又如同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笔直宽阔,烁玉流金,直抵月宫。
瞬间被这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想要撅住这美丽,一转山头月亮却不见了。怅然若失时,月亮又出来了。夜色朦胧,月光如水,幽深的夜空中上演了彩云追月的盛景。
彩色的云朵不停变幻着形状,一会像棉絮飘荡,一会像鱼鳞聚集,一会又像小动物嬉戏跳跃,它们环绕着月亮,云追月逐,相映成趣。圆月也时而微笑时而躲藏,时而光辉时而黯淡。
我屏神凝息,心中猜想这华美缎带、金光大道莫不是为仙人而设,而后驾着那五彩祥云奔向了月宫,如此才有了那《彩云追月》的佳话。
夜深了,旅途中的人儿也下了山,但那一轮海上的圆月却久久在心头辉映,它遍洒清辉,照亮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