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
曾经几度被网上婺源的晒秋所惊艳,向往已久。
如今又到了秋风,为之念念不忘。
仔细想想,这晒秋实在是一件有趣又仪式感极强的事。
将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黑的及其他颜色的果实,分别盛在竹篾、簸箕里,晒在屋顶、窗台、院子、打谷场等任何向阳的地方,五颜六色,拼接成了秋天最壮美的图画。
那些方形的、长条的、圆形的,抑或不规则的色块,是大地硕果累累的希望,是农民发自肺腑的喜悦,是百姓餐桌上遥遥相望的幸福感。
在我的家乡,晒秋的景致也很壮观。
大约是从立秋开始,在秋风吹拂下的农作物和果实就焕发出了异样的光彩,辣椒穿上了红裙,小枣涂上了胭脂,玉米披上了金黄色的纱衣,沉甸甸的向日葵垂下了头,花盘里挤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正应了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那句“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的妙喻。
到了秋风节气,田里的农作物和园里的果实就悉数开始收获了,一场关于丰收和色彩的盛宴悄然上演,谱写着一幅幅生动绚烂的田园诗画。
家家户户将掰下的玉米晒到打谷场上,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成了一片片金黄色的海洋。
向日葵也成熟了,人们用棍子将葵花籽敲打下来,摊开晾晒在院子里,一个个小精灵汇集成一块块黑色的宝藏。
红枣产量不多较为稀缺,且打起来费时费力,所以晾晒要格外精细,一般会选择房顶,光线充足且干扰极少,除了几只叽叽喳喳的鸟雀偶尔光顾。
辣椒是空心的,只有悬挂起来才不容易腐烂,于是就将它们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窗子上、门柱上,看上去火红火红的,倒也成了秋天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菜地里的豆荚,放在窗台上晒干了,第二年当种子用。
这一方方、一条条、一块块、一串串,星罗棋布,妆点着村庄。
婺源的晒秋美在粉墙黛瓦间,美在错落有致中。家乡的晒秋则美的浑然天成,美的朴素自然。
经年累月,晒秋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特有的符号,无处不在,妆扮着华夏大地。
2018年,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节气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农业丰收、感恩自然馈赠、祈求未来福祉,象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晒秋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农俗,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人们在忙碌与收获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力量,体会到了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