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奇的头像

刘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11
分享

“春羽”计划+天下第一寺+刘奇

鸡鸣时分,有一个小和尚打着哈欠在寺门石阶上扫雪。

天虽未大亮,不少香客还是冒着风雪而来,抢每日的头香,小和尚刚清理出一片净地,就被香客鞋底的稀泥和残雪弄污了。要说这头香在其它寺庙,除了农历初一挤破头外,旁的日子就淡多了,可这山中之寺不一样,这可是天下第一寺。

十年前的这里,断壁残垣,破烂不堪,如同废墟,听说是毁于一场战乱。平时豺狼野豹,昼伏夜出,白骨堆积,阴森恐怖,乌鸦白天夜晚都聚集于此,一旦受惊飞起如同末日骇人的黑云,蝙蝠出没时铺天盖地,把白月光遮得死死的,实在是人间地狱。

人若得时势,便如坐顺风车,如日中天,这寺庙也是如此,自从几个瘦骨嶙峋的僧人云游至此,见此荒凉景象,先是在废墟之中燃起火把,随即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驱走所有的乌鸦和蝙蝠,也吓走了各类走兽,一把火让所有的阴森恐怖如烟而散。

这几个僧人都是30多岁的,干起活来身姿矫健,若不是到处云游,饥一顿饱一顿,会更得力。他们不辞辛劳,就地取材,山之木,河之水,竟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建造出一座寺庙,果然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几位僧人建造出来的寺庙倒是有模有样,真不是开玩笑的。

寺门前分别是一座鼓楼,一座钟楼,入门则是天王殿,供奉的四大天王和弥勒佛皆是僧人用巨木雕刻而成,再往里面走是毗卢宝殿,观音殿,达摩殿,矗立于寺庙东侧的是一座九层佛塔,还有接待香客的般若堂,准备膳食的菩提斋,最为隐蔽的后院是为远路香客准备的客房,还有西院的一间雅致的小亭子,用篱笆圈出一大块地方,种满四季花草,平时不允许香客前往,只有这几位僧人隔些时日闲聚于此,共谈佛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这几位吃苦耐劳的僧人努力,百姓被他们的行为所打动,这空无一人的山中小庙,陆陆续续来了一些香客前来参拜,菩萨有求必应,相当灵验,加上僧人慈眉善目,待人友好,乐善好施,收留孤儿,予穷人以衣食,流浪者皆可长期留宿山寺,一时间,这座山中小寺扬名千里,众多善男信女慕名而来。

有一次,当朝皇帝最为尊重的奶妈行经此地,特意来拜菩萨,不料山路崎岖,路远颠簸,老奶妈一跨入山寺的大门就仰面朝天,大病一场,几乎没了性命,好在僧人慧觉医术高超,及时施针放血,救了老奶妈的命,她在山寺休养的这半月,慧觉也一直在旁好生照拂,无微不至,每日亲自端来汤药,看侍女给老奶妈喂完汤药才离去,令老奶妈感动不已。

待老奶妈回朝跟皇帝诉说此番惊险之行,多次提及山寺妙手回春的僧人,说这僧人造福一方百姓,乐善好施,乃当朝之大善人。皇帝听闻之后,下了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山寺僧人慧觉品性仁德,乐善好施,弘扬佛法,惠及百姓,特赐黄金千两,金丝袈裟一件,再赐名山寺“天下第一寺”。

钦此。

圣旨下,匾额挂,金字闪闪,天下香客皆如云雾聚,香火鼎盛,出入山寺,花香烛香沁人心脾,鸟语经文不绝于耳,清晨钟声绵绵,敲响山中第一支古乐。老少妇孺,官宦富商,公子小姐都往来于此,还有菜市场卖肉的,闹市开酒楼的,歌舞场所的……凡有一颗向佛之心者,这寺庙海纳百川,不分高低贵贱,只望天下人皆存善念,种善果。

寺庙的几位僧人一向群策群力,一心一意宣扬佛法,造福一方百姓,名分高低不挂于心,这道圣旨一下,这山寺也就不是野寺了,而各地香客络绎不绝,也是选出一位主事者的时候了。既然圣旨已下,皇帝盛赞慧觉,另外几位僧人皆推选慧觉当住持,望以后这“天下第一寺”真正名副其实,不让外人觉得浪得虚名,不辜负皇帝的青睐,也不辜负这百姓的期待。

慧觉面相和善,常日除了深入经藏外,便担当起山寺施善贫困者的重任,安排食宿,看诊香客疑难杂症,广受百姓爱戴,他的无欲无求之念,众人皆知,他此番也连连推辞说,“身为僧人,六根清净,陡然加上一个名分,也挺不自在的,还是原来那般,不分你我才好。”

“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坐在小亭子石桌最左侧的慧心转着佛珠,摇摇头说道,“师兄,我等皆一心向佛,彼此也懂得各自的秉性,只要心存佛法,六根清净,再多的名分不过是浮云而已,名分是我们给朝廷的一个交代,给香客的一个交代,仅此而已,还望师兄早日主持寺中之事,让众人心中有个踏实。”

一同围坐亭子下的慧德、慧仁皆点头称是,希冀慧觉师兄早日主持事务,也好给朝廷一个交代,给香客一个交代,唯独慧空沉默不语。

当初修建此寺庙,是几位僧人心中的一个纯粹的念想,留一个清净地好好地研读经书,参学佛法,如此而已。没想到,如今香客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现在皇帝都已经赐名“天下第一寺”,再也不是个野寺了,如今应当按照寺庙该有的规矩,才适宜妥帖。

慧觉的眼睛穿过亭子,抬头望向天空飘动的白云,隐隐在云朵间看见菩萨的面容,他面露喜色,意味深长地说了句“阿弥陀佛……”转而低头与众位师兄说云中菩萨,慧心、慧德、慧仁也面露喜色,再一抬头,菩萨早已随风而去。

“阿弥陀佛,慧觉师兄,你还是接受住持的身份吧,这是天意,这是天意……”慧心、慧德、慧仁异口同声地说道,慧空还是沉默不语,只是微微点头。

“但求一佛心。”慧觉默然,闭幕神思。

翌日,慧空离开了天下第一寺,不知踪迹,只在案头留下一句话,“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住持慧觉心生叹息,身披金丝袈裟,手拿禅杖,走到毗卢宝殿,在菩萨前久久伫立,闭目神思。

香客来天下第一寺越来越多了,仅仅靠他们四个僧人和最初来帮忙的几位居士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监寺慧心向住持提出建议,应该招收僧人,协助管理寺中事宜,客房、厨房、菩提斋等都需要专人负责,每个宝殿也需要留有专人看护。担任知客的慧德也说,平时接待过多的香客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需要僧人协助,现在也有达官贵人前来,若不按礼仪接待,着实不妥。

不出三日,告示一张贴,便收徒弟百余人,天下第一寺的名气太大了,有的僧人是从其他寺庙跑过来的,有些穷人因为吃不起饭剃度出家,更多流落至此无家可归的人成为了僧侣,有一个秀才叫玄如的在众多应征者中很是突出,谁能想到一个秀才会跑来当和尚呢!不过,肚子里有点墨水还真是不一样,不久便当上了维那,在各个法会上做的很是出色。

自此以后,天下第一寺,各项事务都有专人负责,凡事井井有条,秩序井然,每每举行法事,僧侣众多,信众坐满整座寺庙,稍稍来迟者只得待在寺门口了。

慧觉虽为住持,凡事皆亲力亲为,常常出入客房,有一次身为维那的玄如正要找住持商量法会之事,整个寺院跑遍了都找不到住持的踪迹,直到来到了比较偏僻的客房所在地,才发现住持正从一个客房里面出来,反过身子,左手持禅杖,右手行礼,远远地听到一句“阿弥陀佛,今日的佛法就讲到这里了,女施主好生休息。”

玄如急着找住商量就顺着镂空的走廊蜿蜒而去,在拐弯处差点和住持撞个满怀,这突如其来的人影也是让住持的两侧颧骨惊出红晕来,“住持,我冒犯了!”玄如往后退了一步羞愧地说道。

“无妨,无妨,是法会的事情吗?走吧,刚才这位女施主脚崴到了,无法行走,想要听我讲《金刚经》,又不能走到毗卢宝殿,所以晨会后,我便特意来此,了却女施主心愿,耽误了点时间。”

“住持真是一片佛心,令徒儿感动。”玄如知道住持平时事务繁多,却能够想到每一位信徒的心之所想,令他很是佩服。

住持也常常来到寺庙门口给贫苦的孤儿施粥,给年迈的老人家看病,开出方子便会附上相应的银两,住持说,他知道,很多人有病都因为没钱而耽误了,他不想看到这些情景,一定要让他们有所医。

也许是见到天下第一寺住持的慈悲之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在黎明之时,有人把襁褓中的婴儿放在寺门口的台阶上,也许是太过贫困养不起,为了让孩子活下去,就送来了天下第一寺,一个两个还好,可是后面婴儿越来越多。

玄如记得,自他来后的一年之后,每隔半个月就有人把婴儿偷偷放到寺门口,然后旁边纸条写着孩子的生辰八字,起初婴儿少还好,到寺院厨房后面的羊圈里挤羊奶给孩子喝,寺内僧人还应付得过来,如今孩子太多了,从未喂养过孩子的僧人几乎崩溃。

监寺慧心看到婴儿实在太多,也是苦不堪言,唯有住持慧觉说,“阿弥陀佛,每一个婴儿都是一个生命,佛门之地,万不能把这一个个无家可归的生命拒之门外!百姓抱来一个,便收一个,寺内的香油钱先紧着这孩子来,我们这些僧人吃些馒头咸菜也将就了。”

玄如在一旁站着,听到这些话,泪湿了双目。想着,自己读书,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始终是嘴上说说而已,而住持却真正做到了。

由于婴儿实在是越来越多了,住持就让慧德发布公告,寻求民间哺乳期的妇女帮助,进入寺院给这些被人丢弃的婴儿哺乳,寺院会提供食宿,也会拿出一些银两作为感谢。公告刚发布,一下子就有20多名妇女前来,感觉就像是一直躲在天下第一寺附近,突然全都冒出来一样。寺里有40多个婴儿,到后来陆陆续续也有40多位妇女前来,来一些,也走一些,毕竟人家总有自己的家事,总不能一直待在寺里面。来的这些妇女有的还称做善事,不需要给钱,算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住持亲自接待,感谢她们如及时雨般前来相助,不然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就要饿肚子了。

玄如把住持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对自己来到天下第一寺一点都不后悔,在这儿,他才真正看到了书中所说的圣人。

不过,与住持相比,监寺慧心就有点太冷酷了,对待这些婴儿,他做不到住持那样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亲昵对待就罢了,他是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是站在一旁冷冷地盯着住持和婴儿看,不说一句话,怪不得住持可以为住持,监寺而不能是住持。

20岁出头的玄如对监寺的印象一点都不好,不知为何,他总是感觉到监寺身上有油腻的肉沫子味儿,自从来到天下第一寺,他就没有吃过肉,如今若有若无地闻到那股子荤味儿,总是觉得恶心,旁边知客身上倒是有一种酒的醇香,令他动了心念,忽然,他晃了晃头,在心里面骂了自己一通,想什么呢!佛家净地,酒与肉都是不能提不能想的,多吃豆腐别瞎想。他想起了身上满是书香味的知藏慧仁,每日与各类经书相伴的知藏,不常与外人接触,浸润在自己的经藏之海,钻研佛法,他才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对象,身为秀才,四书五经倒是读得多,这佛经还是读少了。

有一段日子,半夜睡觉总是听到山里有狼群嚎叫的声音,极其阴森恐怖,睡梦中总觉得瘆人,天下第一寺里面的和尚都议论纷纷,听说建寺以来,就好久没有听到狼嚎了,怎么最近又有了。

更糟糕的事情在一个早晨发生,客房里有一个婴儿不见了,和尚们跑遍整个天下第一寺都找不到,有人说是被狼叼走了,旁边的妇女一听说孩子不见了,又提及狼,顿时瘫坐在地上,拍打着地面,伤心欲绝,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丢了一样绝望。

大家都在传是狼跑进客房叼走了襁褓中的孩子,说不定下次连寺中的僧侣也不放过,整个天下第一寺人心惶惶,住持知道此事后,心中很是伤悲,当天在毗卢宝殿做法事,让众僧侣加强戒备,关好门窗。

第二天,又丢了一个婴儿,据说那夜狼群也在嚎叫,响彻整座山的夜,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每天都有孩子丢掉,虽然传说是狼叼走了孩子,可是门窗关得好好的,根本没有破损的痕迹,除非狼可以跟人一样开门关门,另外也没有人在寺里真正见到过狼。不过监寺和知客一直相信,肯定是狼叼走了婴儿,所以小和尚们也都相信是狼叼走了孩子,香客们也都听说狼在寺中出没,还叼走了孩子,很是害怕,一时间,香客少了很多。

香客少了,也就意味着香油钱少了,寺庙也就没有足够的银两给孤儿施粥,给穷人看病了,监寺天天找到住持说,不能再接受送进来的婴儿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救济穷人了,否则这座寺庙就完了。

住持陷入深深地叹息,闭目神思,久久不能说话。

客房的婴儿仍然一天接着一天地少,为了抓住监寺和知客所说的狼,他们专门指派小和尚在客房门口看护,可孩子还是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妇女们越发伤心欲绝,只知道找方丈哭诉,住持也越来越忧心了,却始终不说话,监寺和知客却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天天说防备野狼袭击,叼走婴儿,可孩子还是照样被叼走了。

后来,天下第一寺就只剩下5、6个婴儿了。

住持慧觉认为是自己管理不周,才导致孩子一天天地被狼叼走,实在是失职,召集众位僧侣,宣告自己不再担任住持,从此静心礼佛,不再过问世事,由监寺慧心担任天下第一寺住持,慧德担任监寺。

还真别说,自从慧心当上天下第一寺住持之后就再也没有婴儿消失了,前住持慧觉除了每日诵读经书外,都会来客房看看孩子,给孩子们念经,说是要祈求佛祖保佑孩子,也为自己因看护孩子不周所造成的罪过赎罪,看到这样卑躬屈膝的住持,玄如看在眼里,很是伤心,常常陪着慧觉念大悲咒,给亡灵超度。

慧觉除了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佛像诵经,就是在客房照看孩子,慧仁就只待在藏经楼里钻研佛法不出来。所以,西院那间小亭子,如今也就只有住持慧心和监寺慧德常去了。

有一次,玄如路过那间小亭子,远远地看到住持和监寺掀开石桌,往地上看那是一口井,住持边看便笑道,“你看,这口井,还真的派上用场了,当初本来打算留我们5个逃难用的,如今……”

刘奇,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双龙大道577号,宁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