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我连饭都没顾得上吃,便打开手机百度助手,寻思着,揣摩着,这次国庆佳节到底去哪里游玩。蹲在院子里,忙了一阵子,终于找到了。走,逛乾县去!一览乾陵的秋日华章。主意已定,进入卧室,背起挎包,快速地走出家门。好在,乘车处并不是很远,一会儿工夫,我就来到了乘车的地方。安静地坐在那里,切切地注视着,焦急地等待着。约摸有十来分钟的样子,一辆开往乾陵景区的旅游直通车迎面而来,嘎然而止。
说到“乾陵”这一带地貌特征,我根本不觉得陌生,因为我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地区,而且出生地距离乾陵景区不是很远。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三十三年前,我还曾经与几位道合志同的同学去过两次乾陵。印象中,那时候的乾陵朴实无华、野趣盎然,基本上和其他普通的山脉一样,是原生态的。想当年,我们都是一群调皮的孩子,经常把“登乾陵”习惯性地称之为“去看睡美人”。因为高空俯瞰乾陵就会发现,南面的二峰(胸)和北面的主峰(头)连贯起来,宛如一位敞胸露怀、仰卧大地、久睡不起的贵妇人。之所以有两次前往乾陵的人生阅历,主要是因为我曾经在乾县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求学和考学经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远行,我才意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宽阔!我才知道了,原来乾县境内竟然还有一个神秘而厚重、雄伟而庄严、华丽而多彩的地方,那就是乾陵。是啊,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想当初,美术培训班的几个同学提议,说是去乾陵游玩,我还以为乾陵是普通的山脉,于是就撅起嘴巴疑惑不解地问他们:“又是一个土堆堆!干嘛要去那个地方呀?”此话一出,搞得在场的几位同学哈哈大笑。后来才知道,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同穴共眠的合葬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曾经被盗墓贼试图盗掘却没有得逞的一座皇家陵园,是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听说,里面有很多国宝级文物,非同一般,值得一看。那天早上,去登乾陵时,天公不作美!我和几个同学打着雨伞,步行到乾陵。在山脚下,稍歇片刻,我们就沿着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台阶前行。途中,由于道路湿滑,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于是就打道回府了。至今我清楚地记得,当天是那几位同学轮流搀扶我甚至背着我回来的。第二次登乾陵时,其实是捡了个漏。那一天,任课老师因为有急事而缺席了。而我们呢,实在闷得发慌,所以就决定再次去乾陵游玩。来到乾陵的山脚下,我心想,再也不会重演上次了。可谁知道,最终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乾陵了。想到这里,我暗暗发誓,这次故地重游,一定要让自己成功地到达峰顶,把乾陵景区探个究竟,为这次难得的“国庆出游”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嘟――嘟――嘟”司机按响了喇叭之后,我才发现车已经到了乾县。侧身往车窗外一看,呵,县城变化真大啊,已不复当年模样!街道干净卫生,车辆川流不息,楼房拔地而起……望着车窗外焕然一新、目不暇接的繁华世界,和那些悬挂在酒店、超市门前栏杆上的“欢迎四海宾朋来乾县观光旅游”几个大字,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一座时尚、靓丽、现代、温馨的城市环境,目睹了乾县人民用自己的努力为五湖四海的朋友送上了高层次、高品质、高境界的视觉“文旅”体验。不信你看,县城的主干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错落有致的楼宇与街道两旁精心布置的绿色植被相得益彰,很多小区门口专门为国庆节而设置了造型别致的立体花坛,沿街大小商铺也自发地在店门前悬挂起庄严的国旗,各自以最美的姿态表达对祖国华诞的深情祝福。而且还发现,距离广场不远处,有很多市民携带着小孩儿,沐浴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另有一群人,在广场上,三个一群五个一堆,不是跳舞,就是唱歌,不是踢毽子,就是练气功。还有一些人,面对着鼓楼以及喷泉、石桌、石凳等设施,驻足拍照,合影留念。是啊,今日之乾县,像玉指纤纤的倩女,在秋风中,舞动着绚丽的围裙;像一位暮年的老者,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旧如此多娇强健。
没过多久,只听见“吱”的一声,车就停下来了。司机大声说:“下车啦,带好自己的行李,乾陵景区游客中心西广场到啦。”事不宜迟,赶紧收拾!因为我知道,久别重逢的“睡美人”已经到了。于是我急忙起身,从行李架上拿起挎包,一步一步的,朝着车门口走去。下车后,我赶紧去买门票,接着就进入乾陵景区大门。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就隐约听到“开城门!迎贵宾!”闻声望去,不远处,有一大群人,站在舞台下面。舞台上,身穿汉服唐装的侍女们列队而出,惟妙惟肖的官员们次第而来……顿时,台下的掌声、喝彩声与台上的乐器声、舞蹈动作交织在一起。太酷啦!好久都没见到如此精彩的“非遗”剧目了。感动,感动,处处都是感动!鼓舞,鼓舞,时时都会受到鼓舞!是啊,这种大唐盛典迎国庆活动,仿佛让我瞬间进入时光隧道,穿越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开放包容、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
看完演出之后,我和其他游客一样!挺胸抬头,迈开腿脚,大步向前走。不知不觉的,很快就到了传说中最具神秘感的“无字碑”跟前。抬眼一看,久闻大名的无字碑(位于司马道东侧)虽然无字,但凝重厚实,浑然一体,深邃大气,耐人寻味。像无声的书籍,庄严肃穆地诉说着大唐历史的厚重。与此相对应的是,方形的“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见,镌刻着唐高宗李治的功绩。有意思的是,无字碑“无字”,述圣记碑“有字”,两碑屹立相望,形成鲜明对比。两碑过后,六十一蕃臣像猛然映入眼帘!这六十一尊无头石像,两手前拱,双足并立,装束各异,身份多样,排列整齐,恭敬谦卑,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沿着平坦宽阔的司马道继续前行,那么就会看到“唐高宗乾陵”石碑,该碑据说是乾陵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所提。如果足不停息的话,就会到达墓道口和梁山的顶部。
都说,登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想到这里,我深吸了一口气,朝着峰顶,继续前行。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亲身登临梁山之巅。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终于登上了梁山之巅!那一刻,我回头俯望,发现美景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东西对峙的双乳峰,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哇,眼前的一切,实在是太美了!像不期而遇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像披着盔甲的忠诚卫士,日夜守护着乾陵。像一幅壮丽而又宁静的立体画卷,令人陶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乾陵不愧是风水宝地,也不愧是盛唐福地,更不愧是帝王陵墓。瞧那,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厚的历史文化,震撼的人文景观,让我不自觉地对乾陵景区产生出敬畏之心。
返回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感慨:为何如此厚爱乾陵景区?细细思量,可能是因为这两点,一、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文化景点。二、这里有很多价值不菲、气度不凡、脍炙人口、动人心魄的艺术珍品。比如,线条流畅、技法娴熟、古朴厚重的壁画,工艺精湛、造型精巧、美妙绝伦的唐三彩、陶俑、金银器,还有那些气势磅礴、默然伫立、生动逼真、自南而北有序罗列在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的大型石雕群,包括体量巍峨、结构精妙、八棱形柱身的石华表,肌肉饱满、双目圆睁、雄健有力、栩栩如生的石刻翼马,写实而夸张、祥瑞而尊贵、灵动而优美的高浮雕鸵鸟,雄浑矫健、装饰华丽、仪态威严的石雕仗马,高大威严、气势恢宏、眼神坚定、轮廓清晰的石翁仲,以及那身躯后蹲、巨头披鬃、昂首怒目的石狮,等等。应当说,它们都是大唐时期的艺术精粹和杰出代表,都能从某种程度体现出大唐盛世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这次乾陵之行,让我清晰地看见了,一条延续至今的历史文脉!透过这段历史文脉,让我更加懂得了怎样才能珍惜当下的生活图景,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用生命和智慧书写的史诗。是啊,这是一次温馨而又浪漫、精彩而又纷呈、平凡而又难忘的观景旅行,更是一次与历史文化、与故土家乡进行非正式对话的珍贵记忆。这次的专程参观乾陵和探访乾陵景区,不只是让我近距离触摸到了盛唐历史的脉搏,同时也让我对盛唐文化与盛唐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啊,乾陵之美,美在历史,美在自然,美在艺术,以及那宏大、精美、包容、多元的人文景观和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写于2025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