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枫的头像

袁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6
分享

老校友的半生行与思

秋日午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推门而入的是位面容谦和的长者,身形神态间倒有几分像来报名的学员。我请他说明来意,他先问“报名该找哪位”,目光扫过案头堆叠的书籍,又补了句:“您是学校的人吧?莫不是图书管理员?”我未直接作答,只笑着说自己是学校工作人员,随即热情相邀:“欢迎您来报名上学,要办手续的话,去305室就行。”

他顺势在桌旁坐下,话匣子慢慢打开。说自己在网上报了“吉祥音乐学院”,正跟着线上课程琢磨声乐。民族、美声、通俗“民美通”都没落下,连高音技巧也在反复打磨。“当初听了麦穗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跟着学了下去,后来陆陆续续续了费。”他算起账来,起步时不过几百元,一年多下来,在这爱好上已投入万余元。听他说这话时,我想到了岳父学画画也花了三四千,语气里没有心疼,反倒满是对“为热爱投入”的认可。他还补充,曾找过原北京战友文工团的一级演员学过几节声乐课,虽未长期跟进,那份对专业的敬畏却藏不住。

我起初还暗忖,会不会是遇上了网上骗局?可他接下来的话,倒让我打消了疑虑。他说自己“多少有些行政经验”,又提起公安师范,还说 比原一中校长杨宗荣入学早。这话让我心头一震:原来竟是老校友!他慢慢道来,1975年从公安师范毕业,先是在南闸、裕公两地工作,后来到沙场担任武装部长,1979年又调入县河道局(当时名称为县河道总段)。我后来特意在网上查证,确是公安师范七五届校友。那个年代能考上师范,本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想来他年轻时也曾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话题顺着他的经历往下走,便聊到了人生里的几次转折。离开河道局后,他竟一头扎进了传媒领域,参与创办公安县的《公安报》。当时县委宣传部的新闻科长曾昭斌兼任荆州日报公安记者站站长,他便跟着曾昭斌学习采编。后来曾昭斌因荆州日报收编调往市报社,负责法制部栏目,既要采写稿件,还要跑赞助、做经营。可初涉这行,既缺熟稔的人脉,也少成熟的运营思路,硬撑了一年,终究难以为继。无奈之下,曾昭斌转做招生工作,为湖北青年干部学院招揽学员,后来又索性去了北京闯荡。胡中舫对于曾昭斌的后续细节,也就不清楚了。

聊到兴起,他又绕回了“报名”的初衷。原来他已从河道局退休,想着若老年大学能开发票,或许能报销部分学费。可听说最多只能报几百元,且学校暂无开票资质,他便笑着打消了念头:“万把块都花了,也不在乎这几百,主要是想找个地方多学学。”说着,他递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关联字样,还有他创办的“中永传媒集团”原来他至今仍在传媒领域摸索,帮地方单位对接新闻资源,促成稿件在《荆州日报》《湖北日报》刊发,以此赚点费用。

我问他如今行情如何,他坦言“今年不景气”,却又补充“去年还做了二三十篇,多少有些收益”,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对现实的坦然。我们还聊起了河道局的旧事:他说起曾任裕公乡长的王先云,后来调任公安河道总段长,而前任总段长崔登峰在任时,河道局正处 “形势不明朗”的困境。73个编制人浮于事,地方财政无力支撑,只能靠外包堤段换些生活费,职工怨声载道。可王先云上任后,恰逢九八抗洪,河道局因抢险有功被收归省里管理,后续又赶上南线大堤修建,从此“好事接连不断”,事业越做越顺,几任下来,今年还评上了“全国文明单位”。当年王总段长常说这是“三五七”事业,即300多公里堤防,500多干部职工,齐心就能固堤防。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对“时与势”的感慨,似在透过别人的故事,回望自己半生的起落。

不知怎的,话题又转到了教育界的熟人。他提起曾任市教育局长的潘局长,说对方文章写得好,先在一所职业学院任一把手(他特意说明“是虚职”),后来改任教育局长,再调任荆州医药专科学校,级别一步步往上走。谈及这些人的荣光,他语气平和,没有艳羡的局促,反倒多了几分对人生多元走向的通透:“有些老师教书厉害,到了记者行当未必混得开,都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想打开局面不容易。”说这话时,他也顺带提及自己:“我这一辈子,好像就在‘文字不是文字、企业不是企业’里打转。”可那语气里没有自嘲,只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淡然。

末了,他说起自己的女儿。三四十岁,在杨家厂小学当老师,至今未婚。“旁人总劝,我倒不着急。”他说,“姑娘有稳定工作,有自己的想法,不愿委屈将就,这有啥不好?”我附和着,心想这份对“选择”的尊重,大抵也是他从自己的人生里悟出来的。毕竟他这一生,从师范到行政,从传媒到经商,每一步都是自己选的,哪怕走得曲折,也从未随波逐流。

眼看时间不早,我再次指引他去305室报名,他慢慢起身,临走前忽然问起我的名字。目送他踱远的背影,我搜索了网上他唱的两首歌,嗓音不算顶尖,技巧也显生涩,旁人或许会觉得“一万多花得不值”,但于他而言,那份投入不是消费,而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哪怕年过花甲,也不愿停下探索的脚步。

细想这场偶遇,胡中舫的半生,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却藏着最真实的人生底色。在命运的起伏里不慌不忙,在热爱的领域里不遗余力,在平凡的选择里守住本心。他曾是公安师范走出的学子,后来是辗转多地的奋斗者,如今是享受学习的老者,每一个身份里,都透着“努力活着、认真生活”的劲儿。或许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有的人如王先云、潘局长般抓住机遇、步步高升,有的人如胡中舫般在探索中前行、在热爱中坚守,可无论哪一种,只要守住奋斗的本色,便都是值得尊重的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