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白马山是村里最高的山,太阳总是在那里升起,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于村民眼里白马山很神秘,被誉为神山。
祖父那一代,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在白马山的上空还看到五爪金龙腾飞的云雾中腾飞,也有人说曾在白马山对面的茶花洞看到白龙飞出,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确有其事一般。
幼时无知,我也曾深信白马山有五爪金龙,茶山洞有白龙栖息。因为曾听父辈们说起,龙能施云布雨,仿佛龙就是水的源头,有龙就会有水。而在我幼时的记忆里,也许是一种巧合,亦或是本地的气候特征就那样,雨水总是无一例外从白马山而来。长大后,才知道白马山有龙,茶花洞有龙完全是人们子虚乌有的臆想,完全是无稽之谈。
纵然白马山并不像祖辈们传得那么神秘,不过于白马山因为其巍峨,因其䇄立于村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更因其是学校所在的方向,我还是颇为敬重的,年少时我总是时常仰望白马山,仿佛每看上一眼,心中就会增添几分力量,偶尔我也幻想白马山的神秘,幻想着白龙飞舞白马山头的情景。我常想,若能登临主峰,一探究竟,领略上面无穷无尽的大好风光,心理该有多兴奋,多自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能理解父母口中的故事,知道母亲嫁过来的时候途经便是白马山,于是对白马山的情感就更为特殊了,登临之愿望就更为迫切了,我很想去看看母亲曾走过的路,感悟母亲嫁过的美好感受。虽然一直渴望登临,大抵还是因为年幼,自主能力有限,因而十四岁前我是没有登过白马山的。
命运垂青,十四岁那年,从白马山另一边的白马村调来一个语文老师刘老师,听说还是个关系户。不过,喜人的是刘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爱好,经常筹划带我们出校采风。就这样我的白马山之行姗姗来迟。
记得那是初春的一天,天公作美,阳光柔和,笼罩大地,山色嫩绿,朦胧而有光泽,田园、村庄被春天点缀得如诗如画。
在语文科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一早在学校操场集结出发。听说是要去采风了,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白马山山形庞大,从不同的方位有数十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我们选的是逆河而上的那条,据说,那也是母亲嫁过来走过的路。许是因为兴奋的缘故,我们的队伍行走得飞快,沿着村里曲曲蜿蜒的小路,我们走过熟悉的田园,在凤宇村的石拱桥上,跨过清水河,转眼间就到了白马山山脚,立足山脚,抬头仰望,白马山巍然屹立,直插云霄,甚是壮观。
稍作休息,还来不及多想,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向山上攀登了。上山的道路狭窄而陡峭,坑坑洼洼,不过正因为如此,道路两旁亦有不少天然扶手——诸如耸立的石头、挺拔的小树,又如坚韧的藤萝和野草等等,借着它们赐予的力量我们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半小时候,我们抵达半山腰,而此时同学们似乎也有些累了。不约而同停下来休息。趁着同学们来休息,刘老师开始给我们讲如何观景写物?喜欢画画的,也拿出书写本开始绘画。
我喜欢默默感受自然,因而选择站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上静静地感受。立足于巨石,耳旁春风呼啸而过,俯仰天地,景色优美而壮观。雪一样的云在头顶上空轻轻飘过,犹如蔚蓝的大海里卷起的片片浪花。俯视山下田园,熟悉的麦田仿佛也在那一刻变了模样,姿态万千,麦田时而静默,悠闲自在地嗮着太阳,禁不住令我心生羡慕,心生向往;时而迎风而舞,卷起层层细浪,令人欢呼叫绝。沿河两岸,翠柳依依,从北至南连成一线,仿佛是飘洒麦海里的一条碧绿玉带。正值午饭时刻,四维的村庄徜徉在柔和的阳光里,炊烟袅袅,熟悉的味道从四面八方迎面袭来。
正看得入迷,想得出神,耳旁又想起老师熟悉的声音“同学们,该出发了,这次我们一鼓作气直达山顶,好不好!”像是在征求我们的意见,但更像是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同学们得了命令,纷纷起身出发。越往上,道路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陡峭,不过,这好像并没有难倒我们这些初生牛犊。只见前面的领队兴达一面招呼大家注意安全,一面迈着矫健的脚步向上攀登,紧跟其后的天瑞也不甘示弱,迈开步子向上攀登。有了前面领队的示范,同学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般,在狭窄小路上争相恐后向上攀登。
一个小时候,我们抵达也是白马山的主峰山顶,也就是当时广播电视站所处的位置。在一块略显平坦的草坪上,同学们开始忙活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会儿,我们的宿营地就建好了。迎着和煦的春风,嗮着暖烘烘的太阳同学们聚在一起开心野餐。野餐过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开始自由活动。
立于主峰,别有一番光景。
抬头仰望,白云在头顶翩翩飞舞,天似乎很近,仿佛抬手之间便可触及。
目视前方,眼之尽头,异峰突兀,酷似马头,自北向南由细变粗,缓缓而下,左右略有舒展,连成一线,犹如马长长的脖子,视线继续回移,山体又突然变大数百倍,分别向东西两翼缓缓舒展开来,就像马的两条前腿,疾驰远方。回移约百米处,山体回收,渐渐变瘦,走势平缓尤由低而高缓缓至脚下,就像是马脊背。转身向南,约三五百米处,山体又突然变大数百倍,分别向东南和西北两翼慢慢舒展开来,就像是马的后蹄,在柔和的阳光下砥砺前行。此时,耳旁不由自主地响起本地民谣:“好一座白马山,脚踏奋基湾,若有人能识破,能买下云贵川”。是啊!壮丽的风景大抵是藏不住的。不过,遗憾的是,于那时,旅游业尚未被人们看好,发展旅游似乎还是一个观念中的概念。
移步向东,山势缓缓而下,阵阵花香扑鼻而来,眼前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红黄蓝绿青白紫在这里无拘无束尽情绽放。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山茶花和杜鹃花。一眼望去,杜鹃花三个一团、五朵一簇,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令人倍感喜庆,心生力量,瞬间,一股深沉的力量直抵灵魂深处;置身花海,凤蝶翩翩起舞,耳旁不断传来嗡嗡。细看,杜鹃花,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也有的全开了,但自信大方全无羞涩感。完全绽开的杜鹃花娇艳无比,花蕊边沿弯弯曲曲,像少女的裙边。最为喜人的是它们总是阳光自信,从不低眉折腰,而朵朵向上,像是在与蓝天争艳,与白云竞美。继续前行,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山茶花,细看品味,山茶花也别有一番情趣,山茶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有弹性,花瓣里布满了金黄色的小颗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久久回香。据说,这就是孕育这新生命的种子。尤其赖看的是完全绽放的山茶花,花姿典雅,花色鲜艳,如少女般青纯秀丽,扣人心弦。
穿过花海,继续向北,一大片浓郁的森林迎面幽幽走来,林中,芳草幽幽,林木遮天蔽日,恰有一条幽幽小径通往林深处。虽有和风送爽,但午后的阳光炽热。步向林中,仿佛已是躲避紫外线最好不过的选择。踱步林间,鸟语盈耳,时见麻雀、喜鹊等飞舞枝头,轻声吟唱,仿佛是歌唱春天,又仿佛以最隆重的仪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继续前行,又见松鼠活跃于树枝,偶见野兔在不远处小心翼翼啃食林草,待走进便一溜烟消失在茫茫林海深处;阳光透过树梢、透过弥漫的枝叶,碎撒在草地地上,忽起春风,树木迎风起舞,地上晶莹剔透的阳光碎片在轻轻草地上悠悠荡漾,仿佛阳光下的波光,自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
继续前行,忽见一巨石,佝偻着背,左手托腮,想一个静默的思考者。再继续,一块长形巨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同学说,这就是龙状白石。细看白石,头部如马首,石身蜿蜒曲折,疼跌宕起伏,尾部微微上扬,亦见齿状细石布于尾部,惟妙惟肖一条“真龙”。靠近形如马蹄的泉水福地,俯身往下看,潭水清澈见底,潭中几尾红鲤鱼悠闲漫游,潭周边亦遗留当地村民祭龙祈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痕迹。“鲤鱼跳龙门”,据说鲤鱼越过龙门就可化为龙。观于此,我想我是明白了,应该是明白了,村民口中的龙不正是这象征吉祥如意的红鲤鱼吗?不正是那惟妙惟肖的龙状百石吗?
转眼间,由于求学和工作原因,我已三十余年未登白马山了,但那次愉快的白马山之行依旧记忆如新,仿佛发生在昨天。我想我之所以会有如此感受是因为白马山承载着我年少时的美好记忆,也承载着我的梦想与追求,自始至终给予我力量,催我奋进,令我奋发向上;它早已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熔铸在我的血液里,熔铸在我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