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仰望,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镶嵌在群山中,高高耸立,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耀眼。测风塔、避雷塔高耸入云,与天齐高,蔚为壮观。
走进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内设备设施完善,通往场内的水泥马路、进入观测场的青石板小路、路两边的花草和树木布设整齐有序,边坡护栏为仿真木水泥柱砌成,古香古色,院中央一栋两层高的小别墅,外墙为浅红色,颇具现代化气息,让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美好感受。
站在宽敞的观测场内,俯仰天地,天很近,仿佛抬手间便可触及,放眼四野,群山环绕,绿茵漫卷,横陈天际,远望西边,碧绿的红水河像一个椭圆形的城市内湖,湖两岸高楼林立,绿茵漫道,景色优美,龙滩大峡谷,绝壁千仞,绵延百米,令人惊呼不已。转眼向北,红水河缓缓而下,仿佛一条飘散在峡谷中间的玉带,让人赞叹不已,诗意浓浓。
然而,这如画的风景,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时间回到2020年,南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原本天峨国家基本站(旧站)没有被规划为高速公路建设用地。但后来县委书记、县长的一次调研,改变了原来的规划,书记和县长认为原来的规划出口距县城远,而且要多建设11公里,山区的高速公路,据说预算达2亿多元/公里,搬迁国家气象站比多建11公里要划算得多,于是决定将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规划为南天高速公路天峨出口建设用地。这给天峨县气象局出了一道难题,根据有关规定,气象观测台站应保持稳定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况且,因为城市建设,天峨国家气象站已经于2005年搬迁过一次,再次搬迁,先不说搬迁有多么辛苦,光是过审批关都令人头痛。
然而,这条路对于天峨的意义非同凡响。
天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向来有“红水河第一城”的美誉。天峨东邻南丹,东南接东兰,南连凤山,西倚乐业,北与贵州省罗甸县隔河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天峨成为祖国大西南云贵川渝出海的必经通道。可以说南天高速公路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长久以来,在天峨县一直有一句代代相传的民谣,“十个上天峨,九个得老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天峨盛产美女,是当之无愧的爱情“孵化基地”。当然,不可否认天峨山美水美人更美,但这句民谣真真形成的原因却令人倍感心酸。据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天峨人去一趟首府南宁要八九个小时,去一趟市府金城江要五六个小时,一天的时间全耗在车上。很多人来到天峨工作,回去一趟非常的辛苦,久而久之,为避免旅途劳顿,就产生了定居于天峨,在天峨成家立业的想法。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家庭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找个本地媳妇以保持家庭的稳定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就慢慢有这句民谣。
天峨县境内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广西林业重点县,素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红水河流经县境112公里,水资源占红水河流域总蕴藏量45%,举世闻名的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座落在距县城15公里处,因此,天峨县也有为“西南水电之都”的美誉。天峨县盛产金花茶、油桐、六画山鸡、红水河鱼、珍珠李、灵芝、竹荪等特产,是著名的“中国山鸡之乡”、“中国油桐之乡”和“中国金花茶之乡”、“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和“广西内陆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盛名之下,也需要交通保驾护航,否则,再好的资源也只能是“僵尸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而,南天高速公路不仅是天峨人民快捷高效通往外面世界的幸福之路,也是促进天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通往小康生活的“高速路”。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这句话一直是天峨气象局局长蒲廷超的座右铭。作为天峨县气象局局长的蒲廷超,从知道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可能被规划为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开始忐忑起来。回想起2005年的那一次搬迁,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他心里无比清楚,保持气象台站稳定的重要性,关于到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往大方面说,这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事非经过不知难”,他也非常清楚搬迁台站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天峨人,他对天峨人民对这条路的渴望感同身受,清楚南天高速公路意味着什么。但前次搬迁不过15年,再次申请搬迁,上级领导会怎想,他心里没底,但若不申请搬迁,南天高速公路建设又怎么办,天峨县领导和人民又会怎么想,他心里同样不托底。形势逼人,蒲廷超局长一想到这些这事就头疼。据蒲廷超后来回忆,那段时间,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见到县长或县委书记。
怕什么来什么。2020年8月19日,县委书记、县长针对南天高速公路建设调研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决定将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作为南天高速公路天峨县城出口建设用地。这个决定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让蒲廷超半天回不过神来。然而,尽管在搬迁这件事情上,蒲廷超一直都很纠结,但他深知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是一名领导干部,初心和使命告诉他要为天峨人民的幸福和天峨气象事业的发展当担作为。刻不容缓,第二天刚一上班,蒲廷超局长就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会上,蒲廷超传达了县委书记、县长的指示,班子成员陈毓万、列席班子会议的胡琦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天峨县气象局领导班子一向团结和谐,沟通频繁,若在平时,会议氛围一般都比较轻松,但这一次则不然,会议严肃,氛围凝重,每个领导都面带忧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尽管左右为难,但颇感幸运的是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南天高速公路建设关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是天峨县人民通往幸福的高速公路,气象站搬迁势在必行。为能争取上级气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陈毓万、胡琦建议在组织撰写搬迁申请材料前,局长也就是蒲廷超同志应先通过先电话或者口头向市局领导汇报,看看市局领导的意见。”
中午,蒲廷超来不及多想,马不停蹄地赶往市局汇报。下午三点,蒲廷超准时到达市局局长陆鸿生的办公室,见到陆局长,蒲廷超甚至连礼貌性招呼都没打就迫不及待汇报起来,看着风尘仆仆赶来并且比自己年长点的老部下,陆鸿生局长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他习惯性的抬手示意蒲廷超坐下慢慢说,听完蒲廷超的汇报,陆鸿生局长感觉搬迁似乎在所难免,不免觉得有些为难,但于部下面前,责任和使命告诉他不能自乱阵脚,否则必将影响到士气。成熟稳重的陆鸿生局长定了定神,然后和言颜色地说道:
“搬迁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你也清楚,当前天峨国家气象站紧邻二级公路,附近居民的住宅建筑一家比一家高,探测环境保护压力不小啊!若是区局同意搬迁,也能减轻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压力,不是吗?我看这件事,还是尽快办理为好,你回去后马上组织撰写申请材料,同时多向市局业务科和法规科沟通汇报,把好材料质量关,确保申请材料完整齐全……”。陆局长的话,令蒲廷超心生感动,他万万没有想到陆局长会如此理解天峨,理解他的苦衷,之前藏在他心里的各种担忧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再看陆局长时,蒲廷超莫名感到心酸,只见陆鸿生局长深吸了一口烟,然后转向窗外,朝南宁的方向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遂陷入沉思,仿佛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到这一幕,蒲廷超心潮起伏,眼角湿润,他感谢领导的宽容和理解,但也为天峨的事情给领导添堵深感自责不已。不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天峨县局的一把手,在台站搬迁这种大事上除了客观公正汇报天峨气象局面临的重大难题外,他帮不上其他忙。因而他也非常识趣,悄悄退出局长办公室。
当天晚上,蒲廷超赶回天峨,来不及进家门,就一头扎进办公室,埋头撰写迁站申请材料。本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申请单位为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是探测环境破坏单位,但长期在基层,蒲廷超已经习惯,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业务部门来操作,县政府只负责在申请材料盖章并作出相关承诺即可。夜色漫漫,无声诉说,在天峨县气象局局长办公室,蒲廷超一会查资料,一会写文件,忙得焦头烂额,直至凌晨2点,蒲廷超才完成了初稿,蒲廷超如释重负,心情怡悦……
太阳缓缓升起,由东向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点亮天峨县城,在天峨县气象局局长办公室,局班子成员、年轻干部胡琦等齐集一堂。局长蒲廷超主持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会议决定由胡琦负责材料的修改完善工作。为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蒲廷超局长还特别强调:“搬迁事关重大,要严肃认真,把好材料关,在求效率的同时要注意申报程序,把握好进度”。胡琦心领神会,认真修改完善,市县两级气象部门上下一心,协调联动,层层审核把关,申请材料于次月初报县政府。
等待是漫长的,而有县领导一而再再而三催促的等待则更加令人煎熬。能否批复、何时批复一直悬在天峨县气象局领导班子心上,但听说蒲廷超还是比较乐观的,或者只是怕影响士气故作乐观,这其中的真相也只有他本人才知道。搬迁申请材料报送后,蒲廷超又开始忙选址了。一些同事表示不理解,认为搬迁批复还没有眉目,就忙着选址是不是有点过于着急了。但蒲廷超却不这样认为,一方面他对上级部门有信心,他想有市局作为坚强后盾,有市局陆鸿生局长坐镇协调,区局领导一定能理解天峨人民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告诉有备无患总没有错。因而他也不多想,而是义无反顾的投入气象站的选址工作中去。气象站的选址有特殊要求,选一块理想的气象观测用地向来都是台站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况且,天峨县山势纵横,平地少之又少,因而只能在山坡选择建设用地,山地选址,上坡下坡,极为辛苦,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蒲廷超则更显辛苦。为选一块符合相关标准的气象台站建设用地,蒲廷超带领胡琦等同事几乎跑遍了距原国家气象站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有名或者无名的所有山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作为局长,他本没有必要亲自带队选址,但当时的副局长陈毓万疾病缠身,不方便带队选址,因而,选址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
据蒲廷超回忆,林朵林场的背后的老虎山本来非常适合,既满足与原国家气象站不超过5公里的距离要求,同时离县城又近,地势又稍显平坦,市局陆鸿生局长也比较满意,但是当他们再次上山时,陆鸿生局长看到许多坟地,于是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为坟地太多,坟地搬迁难度大,会影响建站工程进度。不过,第二次登临老虎山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因为,就在大伙均感到失望的那一瞬间,陆鸿生局长意外发现了一块好地,那就是河对面的纳伍坡,也就是现在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站址。
“祸不单行昨日行,福无双至今朝致”。这本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给自己家写的一幅新春对联,用来形容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是再合适不过的。时间来到12月,区局的批复下来了,历时100多天的选址工作随着陆鸿生局长的意外发现而尘埃落定。接下来的就是征地测量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进度和质量,蒲廷超再次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老黄牛精神,主动请缨配合南天高速公路指挥部征地。据蒲廷超回忆,纳伍坡山高林密,纵是冬天,蚊子、跳蚤和蚂蚁等特别多,每次上山都被咬得浑身是包,既狼狈又难受,但是为了进度,同行的人没有一个抱怨的。除了蚊子、跳蚤、蜱虫外,天气时不时也来添堵。据胡琦回忆,有好多次为了赶进度,都是冒雨作业,冰冷的雨水渗透全身,心里感觉凉飕飕的,很不是滋味。
壮志压千难,同心结硕果。征地、项目立项、与南天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各种工作繁繁琐琐,千头万绪。岁月如潮,奋进如歌。时间紧任务重,特殊时期,必须有非常手段,为了赶进度,不耽误高速高路建设,也耽误对比观测,自批复的那日起,天峨县气象局就一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策略,一手抓项目立项一手抓气象站建设。在纳伍坡上,市局驻点人员、局项目建小组成员个个奋勇当先、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历时二十多天,完成观测场建设。2021年1月1日,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按照计划实现对比观测,建设速度之快创造了广西气象部门迁站史上的新记录,经过一年的对比观测,经上级业务部门验收合格,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用。2023年6月最后一项工程气象监测业务用房建成投入使用。至此,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建设全面完成。光环之后,往往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故事。而对于这种艰辛,我想蒲廷超和全体参与人员的体会应该最为深刻。为了进度和质量,蒲廷超、市局驻点人员和局项目建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奋战在纳伍坡建设一线上。或许责任心所致,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蒲廷超则更忙。他不仅亲自参与场地平整,亲自测量观测场地沟,亲自铺设地沟电缆线,以确保每一项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还核验建筑材料的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花心思、花时间,竭尽全力把好质量关;挡土墙、边坡那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几乎每天收工前他都要对边坡和挡土墙巡视一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一句话,只要心中放心不下的,他都要密切关注,时刻盯牢,不留任何死角,不留任何隐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看一遍,晚上睡不踏实。”
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工作同样牵着市局领导的心。市局业务科副科长莫益江挂职天峨气象局副局长一年,全程参与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建设;为了进度、质量,市局分管领导覃陆岸副局长曾在天峨县气象局尊点一个月,亲自指导观测场建设、仪器安装;陆鸿生局长从选址到建设一直关注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搬迁工作,甚至不辞辛劳多次亲自参与选址工作,数次到对接天峨县党政领导,协调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对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气象前行者的脚步铿锵有力,气象前行者的汗水幽远飘香。站在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风景,看着养眼的工作环境,我心潮澎湃,敬意油然而生。我敬佩天峨县气象局全体干部的实干担当,是他们的实干担当绘就了这令人惊叫不绝的风景,创造这舒适的工作环境;敬佩市局领导事无巨细抓落实的责任心,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推动了天峨气象观测场的迅速建成,创造了广西气象台站搬迁史上的传奇;更敬佩区局领导对基层的理解和宽容,对实现人民美好向往的责任担当,自始至终都对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搬迁给予理解和支持,给予了最大帮助。
夕阳西下,余晖漫卷,群山静默,仿佛在无声诉说,天峨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前世今生;晚风徐徐,林涛阵阵,仿佛在传唱全体天峨气象人服务天峨,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在传唱着天峨县全体气象人不辞辛苦,战天斗地、昼夜不息保质保量完成搬迁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