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海淼的头像

袁海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1
分享

昆明三日

今年八月下旬,因为私事,回了一趟老家,八月的故乡风清气爽,格外养人。

或许是离开的时间久了,故乡于我而言,既亲切又显陌生。亲切的是故乡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的熟悉,藏着孩提时的美好记忆。陌生的是,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故乡已悄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且不说村里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代替了红砖青房,熟悉的山村变了模样,初现了城镇的风貌,就连静默的白马山、半包头似乎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我的记忆里,少时的白马山很高,山顶直插云霄,似乎已属天的范畴,然而这次回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仿佛没有这这种感受,取而代之的是一直令我引以为自豪的白马山也不过如此。于半包头,那座与白马山等高的村后山,我也是莫名其妙,有着同样的感受。

办完事后,本想在家好好陪一下老父亲的,毕竟一年到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陪陪父亲是本分。但妻儿们不这样想,大抵是在城市生活久了,于农村而言,他们已渐渐有些不适应了。知儿莫如父,父亲看出了我的难处,主动提出:不用管我,管好两个孩子就行。因而只能遂了他们的意,驱车前往昆明。

前往昆明的高速路上,景色尤为喜人,路两边绿荫漫卷,悠悠远方;抬眼向天,天空似乎很近,眼之尽头,绵延起伏的山顶着形态各异的云彩,十分壮观;前方,时不时有白云飘来,形态各异,有的如一缕青烟,有的似飞禽走兽,悠然自得,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让人不免心生羡慕。

大抵是因为海拔高的缘故,妻子总说,云南的山不一样,尤其是那云更是不一样,各种形态都有,让人惊叹不已,而云主导下的天空则更显神秘,仿佛所有的山都悬浮在半空中,眼之尽头的山下面似乎还有无穷无尽的风景。

众所周知,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一个美好的城市,一个以气候、景观闻名于世的城市。昆明四季如春,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左右。在昆明,只要是春夏秋三个季节,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清清爽爽的风迎面扑来,让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唯一遗憾的是冬天还是有些寒冷的,但比起北方的一些城市,昆明的冬天更像是秋天。想到于此,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期待。汽车在高速公里上奔驰前行,慢慢来近了我们与昆明的距离。

下午四点左右,轿车渐渐驶入市区,我还在想今晚住在什么地方,手机突然响起。是微信信息。

“四爷,到昆明没有?我已经帮你们定了酒店。”

我喃喃自语:“这孩子,还真是,怎么知道我们来昆明呢。”

正在开车的妻子回头问道:“是何秀吗?”

“你怎么知道?”

“你的这些个侄儿侄女,就何秀比较懂事?”

我低头无语,是啊!妻子说得没有错,秀长大了。说到此处,我禁不住想起了一些往事。秀是三哥的长子,在他们这一代,他也是家族的老大。少时的秀儿读书那真是一塌糊涂,大抵是望子成龙的心过于迫切,三哥三嫂为这事费心费力,出了不少高招,但秀儿真不是读书的料,无论父母如何出招,都不见有任何成效。初中毕业那年,因为成绩达不到中考要求,被分流职业中学,学汽修。转眼见就是五年,秀取得大专文凭。凭着这张无没有任何含金量的大专毕业证书,秀儿在昆明闯荡,先后进了两家私企。一晃眼就是七八年的时间,秀儿还真创出点名堂。其实,细细想来,秀儿除了读书菜了些,但并非一无是处,尤其是做人方面,在我们家族无疑是一个“另类”。这样说吧!秀儿做人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为人大方讲义气。据说,读初中会,就知道请同学吃饭,这让一向对用钱慎之又慎的三哥感到肉疼。不过,在外面工作多年的我倒认为这是件好事,于是在电话里劝三哥,跟他说别怕,合得人也是一种本事;读大学的时候,他也经常帮助同学,在班里非常受同学欢迎,在市场经济年代,人脉就是资源,就是市场。这或许这就是读书不在行的秀儿能在昆明混得风生水起的缘故。是啊!善于和人交往,在市场经济年代何尝不一种资本,一种难得的本钱呢?

按照秀儿提供的酒店名和共享位置,妻子第一时间打开车载高德导航,大约二十来分钟左右,我到达希尔顿大酒店。眼前的希尔顿大酒店,很气派,装修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儿子梓鑫高兴得不得了。

“老爸,这也太气派了”。

说着就伸手向我要手机拍照。他那点心思,我一眼就能看出,不过是想要在他的同学面前炫耀一番,于是毫不犹疑的拒绝了。晚上六点半左右,秀如约而至,说是要请我们吃火锅。夏天吃火锅,听起来怪怪的,心中突然感疑惑。依自己的性格,若搁在自己家里,又是自己的妻儿们提出来的话,免不了要和妻儿说道一番。但转念一想,这是秀儿的心意,总不能辜负了他。于是欣然前往。

秀说,火锅店离这边很近,沿着右边路走一百来米,然后转过一个弯,穿过一个超市就到了。看来,这小子对这代挺挺熟悉,我好像突然明白他为什么要请我们去吃火锅的缘由了。但刚出酒店,小仔梓淏便吵要买玩具,这小子还挺会来事,知道我们赶时间,便踩着点提要求。然而,放眼四周,这一带似乎根本没有玩具店,这让我很为难,于是跟他讲到前面的商店再给在买,不过我这么说压根没凑效,他依旧不依不饶。这时老大梓鑫出马,与他耳语一番,他便乐呵呵的跟着我们走了。人们常说,多一个孩子好养些,也许说得就是这样了。

路过那个商店时,秀进店买了一瓶一百多元的酒,好像是五粮液系列,说是要跟我喝两杯。我本想拒绝的,但突然意识到,秀儿已经长大了,或许认同他的做法才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便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心里觉得怪怪的,但这家火锅店的生意却异常火爆,店里人山人海,大厅包厢坐满客人,店员们推着配菜车在餐桌间穿梭,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我知道云南人喜欢香辣口味,重庆火锅香辣麻一应俱全,倒是满足了云南人全部口味需求,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但于夏天,这家火锅店的生意如此火爆,还是令我费解,吃惊不小。秀说,他们经常在这里聚餐,也经常在这里接待客户,说来也是奇怪,这家店仿佛具有魔力一般,在这里谈生意,十有八九能够谈成的。秀的说法,证明了我刚才的猜想。他之所以请我吃火锅,是因为昆明人都喜欢吃火锅,他觉得我们也应该喜欢的,这是一种大众心理,说起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正聊得起劲,服务员已经推着配菜车姗姗来迟,我大致瞟了一眼,大概有七八盘,有牛肉、牛肚、虾仁、刷羊肉等,还有一盆蔬菜拼盘,都是家常菜,不过都是我和妻儿喜欢的料。下锅,三五分钟后,我们开始享受美食,赶了一下午的路,疲惫交加,食欲大振,吃起来到也津津有味,满嘴溢香,时不时,我便秀端起酒杯,相互碰一下,倒是十分惬意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晚上九点左右,大伙儿吃饱喝足。起身回酒店。归途中,经过一个本地特色饭店,店前人头攒动,一个身着旗袍的优雅女士手持话筒站在台上,像是在介绍什么产品。大抵人都是喜欢热闹的,妻儿不约而同的说要过去看看,我跟秀相试一眼,便跟了上去。上去一看,确实是在推销产品。台上的大屏幕不间断地滚动着产品信息,主持人,也就是刚才看到的那个旗袍女士,在台上介绍活动规则和活动奖品,然后提问,这是产品推销的基本程序,倒也不好评头论足。

对这种场合,我一般都选择做个看客,不过这次不一样,因为是两个孩子都在,为这两孩子的未来着想,现实告诉我很有必要锻炼一下孩子的胆量。况且妻子是做营销的,也格外享受这种这种场合。于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两主动抢答,效果还不错,赚了不少饮料—黄老吉。见我们赢得黄老吉,长子鑫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虽然战果不算是太理想,但也得到应有的回报。更重要的他让我看到他敢于应战,不怯场的一面。

玩了二十来分钟,大伙都觉得疲倦了,于是便匆匆回酒店休息了。

一夜无话。

按照来时的规划,第二天要去参观云南大学的。我曾在网上看到,云南大学的校园很美,是公认的中国十大最美丽校园之一。虽然一直没有去过,但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地缘优势,我一点也不怀疑云南大学的美。

据网上介绍:云南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东陆校区和呈贡校区,说起云大的风景,两个校区应是各有千秋。

东陆校区的会泽楼是云大的标志性建筑,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承载云大深厚的历史底蕴;除会泽楼外,银杏大道、至公堂、龙门道也都网红打卡点。

与之对应的呈贡校区,标志性建筑是明远楼,欧式风格,三叠95台阶,取学术研究至高至上之意;除此之外,云山植物园、泽湖、钟楼都是享富盛名网红打卡点。

云南大学的最美风景,大致就这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预约的呈贡校区。

第二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风清气爽,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机。我们早早起来,洗漱一番,就登上了前往云南大学的地铁。从酒店去云大,那是十分十分便利的。在昆明南部车站登上列车,经过几个站便到了。

云大北门,门庭广阔,门前呈扇形,慢慢收拢,似有海南百川之意。站在云大北门口,明远楼屹立山顶,直插云霄,又似有高远目标之深意。面对饱含深意的校门和明远楼,拍照的欲望油然而生,于是便拉着全家人来合影。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做不免俗气了些,但还真不是那个意思。之所一如此,不过是希望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沿着台阶而上,每上一个台阶都觉得个格外有意思。我仿佛觉得这台阶不是普通的台阶,这里是学术的殿堂,这里的台阶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承载着无数学术大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悠悠往事。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深深知道,云大是有历史底蕴的,这历史与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大紧紧相连。一时间,费孝通、华罗庚、熊庆来、李广田等知名人士的故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萦绕耳际。

上至第二叠,台阶造型发生了变化,穿过校园道路,中间收拢深嵌,形成一堵高90米左右的石砌高墙,台阶一分为二,呈列左右两边,中间石砌高墙,“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据说“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是云南大学的核心办学精神,是源自于会泽院和至公堂共同构成的精神载体。会泽百家是指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学术态度,强调学术自由与百家争鸣,促进思想碰撞与创新。而至公天下则是强调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平公正理念。“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最初由首认校长唐纪尧提出,反应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天下至公”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穿过明远楼,向右行数十米,便到了钟楼。

据说,在云大的老校区也就东陆校区也有一个钟楼。原本是于教学之便。随着时代的发展,钟楼于教学而言,已不具有原来的意义。不过于呈贡校区再建新的钟楼,也是很有意义的。钟具有警醒之意,不言而喻,建新钟楼,是要警醒师生,矢志不移,努力奋斗。立足于钟楼下,放眼四周,整个呈贡校区尽收眼底,山峦、建筑、郁郁葱葱的草木悠悠走来,一幅巧夺天公的水墨写真巨轴呈现于眼前,令人震撼不已。

钟楼下方,一大片薰衣草耀眼夺目,清风迎面扑来,花香沁人心脾,芬芳怡人。信步走过,衣角留香。夏末,云地气候,已有秋之意,钟楼下的花海,游人络绎不绝,你来我往。时见花间,钟楼下、道路两边,游人拍照留恋,好不热闹。

时近中午,太阳大放异彩,两个孩子有些吃不消。于是不得不考虑打道回府。据校园导图显示,呈贡校区还有不少景点值得细细品味。说起来不免有点遗憾,不过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回酒店的路上,妻子煜棋点了外卖。一点左右,我们回到酒店,真是好巧,外卖刚好送到,带着一身疲惫,一家人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吃饱喝足,倒头就睡,醒来时已是黄昏。刚想进卫生间洗漱一下,门铃响起,开门一看是秀儿。“秀,快进来。”

“四爷,今晚去吃本地特色菜,好不?”尽管秀儿在昆明混得还不错,但我还是想说,随便吃点就行,不过看秀那架势,都找到酒店来了,怕是拒绝不了的,于是便答应了。

秀说的那家本地特色菜馆,就在酒店附近,兜兜转转十来分钟就到了。看来本地菜在昆明本地还是很受欢迎的,只见饭店门口进进出出的人,一波又一波。一见店,我更是傻眼了。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客人。幸好,秀提前订了桌,否则,怕是要等上个把小时的。刚一坐下,服务员就拿来菜单,彬彬有礼地说道:“帅哥、美女,吃点什么?”

秀接过菜单,“四爷,吃点什么?”

“随便点一点就行”

秀,向接到命令一般,熟练的点了起来。一下子就点好了。

“可以啊!挺麻利的嘛,经常来吗?

“没有,有时候在这边拜访客户,周边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这家还不错。就来得多一点了。”

“哦,这样啊!”

“喝点什么?我已经点冻啤外卖。”

不一会儿,菜上齐了,有铁板牛肉,火腿炒野菌,还有芙蓉蛋,小馒头,豆腐焖鱼,炒时菜。都是极其可口的菜式。一眼看去,菜式精美。至于大众菜芙蓉蛋,大抵是专门为幼子梓淏点的。而地道的云南菜火腿炒野菌就很有讲究了,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时候正是野生菌旺季,在云南大大小小的山头或者田间地头,只要运气足够好,几乎都会有不错的收获。火腿浓郁的香味,配上新鲜野生菌,再加上一点青椒和干辣椒,如果口味还重点,再加点花椒,那可是一绝,是上好的菜。不过关于野生菌的做法还真不少,就我这个对菜没有研究的人来说,也知道大致十来种。在云南生活的十多年时间,我吃得比较多的是野生菌炖汤,味道尤为鲜美,而火腿炒野生菌则吃得少些,因为在儿时的云南农村,杀一头年猪几乎就是一年的肉菜,火腿显得尤其珍贵,不是特殊的日子,又或是不是请人帮忙的大日子,大抵是无法品尝到火腿的,在父辈们看来,用火腿炒野无疑就是一种浪费。

细细品尝,野生菌融合了火腿的味道,真是别有一方风味,吃起来满口溢香。一口菜一杯酒,真是快意无限,一时间,疲惫困倦烟消雾散。妻儿第一次吃,边吃边说好,这种场景,大抵只有过年吃姐夫做的烤鱼才有的场景。一个小时后,我们酒饱饭足。

见时间尚早,妻子煜棋说要去买鲜花饼。鲜花饼是近十年来云南的刚刚发展起来的特产,在云南颇负盛名,鲜花饼鲜花泥为饼心做成的饼。第一次吃鲜花饼还是二零一七年清明,也是那时我第一次听说鲜花饼,觉得味道不错,转眼八年过去了,就再也没有吃过。因而,妻子一提议,我便同意了。秀说,前面远的地方就有一家。跟着秀,五六分钟到了那家鲜花店。一问价格,还不便宜,但吃起来确实比一七年那时的要好一些,讲价是妻子的特长,一番议价,双方满意,购十来盒,便打道回府。

时间来到第三天,天公依旧作美。按照之前的规划,今天要去云南省博物馆。

其实就个人认为,博物馆对于成年人还是有点看头的,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等,但对于我的两个孩子就有点不大适宜了。

我的两个孩子活泼好动,根本静不下心来慢慢观看和了解陈列的文物。但预约参观博物馆还是因为长子梓鑫的缘故,因为在他的暑假作业中就一项是参观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位于昆明官渡区,到达的时候,才知道这一代除了博物馆,还有昆明国家大剧院。一馆一院遥相呼应,让这一代更具有浓厚文化气氛。

因为进入博物馆的太多,需要排队等候。我们来的略显晚些,只能在距入口处十来米的地方排队,几乎同时,我们的后面又有四五十人在排队等候。等待是漫长的,而满怀期待的则更显漫长,好在有手机,不过于那时,孩子同样需要手机来打磨时光。

队伍缓缓向前,时走时停,真是无聊到极点,心灵躁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概四十五分钟左右,终于到我们安检了。对于安检早已习以为常,配合工作人员,几十秒便搞定。

进入馆内,光线被刻意调暗,凉意习习,空气里浮动着近乎庄重的宁静,我的脚步不由得轻便起来,呼吸也收敛了一些。参观便从这屏息静气的幽暗里悄悄开始。我们一众并未刻意遵循历史的轴线,倒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信步走去,不知不觉,便停留在青铜器的展柜前。这便是古滇国的遗珍了。它们静静地立在柔和的灯光下,身上布满了斑斑点点的绿锈。

我的目光被一具“牛虎铜案”牢牢锁住。壮硕的成年牛,四肢化为案足,昂然挺立,前蹄凸起,腹下却巧妙的掩护着一头悠然自得的小牛,而身后一头猛虎正紧紧地咬着它的尾巴死死不松口,是啊!到嘴的肥肉,焉能轻易放弃。整个案身形成一种惊心动魄的平衡。那虎的凶狠,成年牛的坚韧和牛犊的天真无邪,竟在这冰冷的青铜器上凝固成永恒。我心震撼,这哪里是饮器,这分明就是强健、野性、顽强抗争的生命浓缩图。透过展件,我仿佛能听到两千年前滇池畔的风声水声雨声,嗅到沼泽地里湿腐的草木气息,看见那些身披毡衣、文身绣脚的滇地先民们,围着这铜案,举行着某种盛大而神秘的仪式。他们的喜怒哀乐,恐惧与希冀,沉沉地铸进了这青铜的肌理之中。

刚从青铜的威猛与神秘里走出,我又踏入了一片温润的光泽之中。那是一些宋元时期的青瓷。与青铜的咄咄逼人截然不同,它们只是素净地、含蓄地立于灯光之下。一尊玉壶春瓶,亭亭如玉,釉色是“雨过天青”般的一汪淡蓝,纯净得没有一丝烟火气。我伏在柜玻璃上细看,那釉面上竟有细碎如蛛网般的冰裂纹,我知道那是岁月在它光洁的皮肤上轻轻呵出的一口口气,留下了无法复制的、生命的纹理。这清冷的光,仿佛能涤尽人间的一切烦扰。方才在青铜器前感到的那种生命的紧张与搏斗,到这里,忽然化作一片澄澈的宁静。一动一静,一刚一柔,历史的面目,原是这样丰赡而复杂。

我的思绪,便不由得飘忽开了。我想,这博物馆真是一个奇特的场所。它将千万年的悠悠岁月,压缩在这方寸之地;将山河的变迁,收纳于这数间厅堂。那些曾经活生生的、有温度的、呼吸着的一切——王朝的兴替,英雄的呐喊,美人的笑靥,工匠的汗水,乃至一头牛的喘息,一窑火的燃烧——最终都沉寂下来,凝固成这标签上几行沉寂的文字,安睡于恒温的玻璃之后。我们这些后来的凭吊者,摩肩接踵地来了又去,试图从这些无声的器物上,解读出一点往日的秘密。

我们看它们,仿佛在隔着一层浓雾,看一个模糊而伟大的背影;而它们,这些无言的见证者,是否也在以其永恒的沉默,回望着我们这些仓促的、漂泊的现代灵魂呢? 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出口。

厚重的帘幕一掀,阳光毫无预备地倾泻下来,刺得我一时睁不开眼。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汽车尾气与城市尘埃的暖风,又重新将我一包裹。我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回望那巨大的、深不见底的建筑,它像一个缄默的巨人,收藏了太多故事,却一言不发。

来时的燥热似乎减了几分,心底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沉甸甸的。那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沐浴。我带走的,不止是古滇国青铜的雄浑、大理国佛光的庄严,更有一缕从那漫长时光隧道里透出的、清冽的风。

走出博物馆,已是下午4点左右,考虑到明天就要返程,必须养精蓄锐,才不得不返回酒店。想到于此,心里觉得本次昆明之行收获满满,遗憾也满满。昆明是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她更像一杯老酒,醇香甘洌,需要细细品味。不过于我们而言,非生斯长于斯,只是匆匆过客,细细品味怕是没那么幸运。

唯愿来日再次来时,能多点时间细细品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