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也曾是跑步的受益者。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我的个头很小,要比同年的孩子矮不少。尤其令我尴尬的是,我竟比自己小三个月的堂弟矮半个头,还比自己的妹妹矮三四公分。正因为这样,父母常说,就你这小身板,将来怕是干不了重活的。还是要好好读书才行,将来能坐办公室。
不过,也有人认为,我成年后肯定会比堂弟高出半个头的,他的依据是我的父母比二叔和二婶要高出许多。这个的人的眼光还真毒辣,后来,我竟真的比堂弟高出半个头。
初中毕业那年,我侥幸考上了高中。说是侥幸,是因为命运真的垂青于我。那一年的,富源四中的录取分数原本要比我的中考成绩高出十多分的。这要搁往年,我铁定没有戏了,其实当时拿到成绩的时候,我也没抱希望。不过,人的一生,还真是有点奇怪的,明天会发生点什么,你根本始料不及。也许,就连县教委招生办的同志都不一定能够估计到,那一年竟然会出现招生不够的情况,这可为我们开了方便之门。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多学生都选择复读,来年冲刺中专或中师,这也很好理解,早毕业早工作,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而,高中录取人数不够,就不得不降分录取了。不过,我后来才知道,好像还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高考太难,据我后来了解到的是那些年,我们县高考不景气,全县五所高中,好几大千考生,平均每年考上大学、大专、中专的学生还不到三位数。这样高难度的高考,换着是谁,大抵都不会去冒险读高中考大学的。就这样,我和洪刚成为幸运儿,成功成为补录生,进入了县四中。
县四中,虽然依旧在镇里,但和设在村的初中大抵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是我有心去诋毁自己所在的初级中学,而是无须诋毁。自己当时所在的初级中学真的很烂。说得难听点是烂到骨子里去了也不为过。而设在营上镇的县四中就不一样了,为拼教学质量,似乎每个老师都很负责任,各科课任老师几乎从无请假的情况。
不仅于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学校也格外关注和重视。故乡海拔高,常年气温低,尤其是冬天,不少日子竟然达到零摄氏度。无多余的钱买衣服,运动似乎就是最好的御寒手段了。因此,久而久之,学校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晨跑。
班主任兼数学课王老师,为人严肃,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到极点。或许因为他本身就是晨跑的受益者,对我们的晨跑要求近乎苛刻的程度,几乎不让请假,唯一另外的是女生,别乱想,仅仅是因为女生每月都有那么几天罢了。
虽然四中是县里的高级中学之一,但说起来还是相当遗憾的,其运动设施我是不敢恭维的。篮球场勉强过得去,足球场坑坑洼洼,基本不规则,乒乓球桌就那么三张,全部设置在教学楼后的空地上,这就是四中当时的全部体育设施。
运动设施有限,又没有专门的跑道。因此,我们的晨跑只能在国道上进行。从民家村到山顶上小牛街,四公里左右,要转五个大弯,俗称五道拐。
每天清晨,无论阴晴,除非下雨,否则,我们都得在六点半前赶到教学楼后面临近教师宿舍的校园道路上集合,各班班长负责点卯。点卯完毕,班主任王老师一声令下。“出发”,我们的队伍便沿着道路跑起来,穿过校门,就进入国道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除校四中门口至小河段,其余路段跑回来时皆为下坡路,刚开始的跑时候,身体前倾,跑起来感觉十分奇怪,也不大舒服,但时间久便不觉得难受了。不过跑下坡路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跑下坡路的时候,晨风拂面,汗水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可别小看这点说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好处。当时的宿舍并没有洗澡间,一身汗,不清洗一下,大抵是难以忍受的。刚跑的那一段时间,许是因为道路不平整的缘故,亦或是跑步的姿势不够规范的原因,一些同学偶尔也会出现崴脚的现象。不过,这些小插曲根本不影响同学们的跑速,也不影响我们跑步的气氛,因为,在跑的过程中,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总喜欢说说笑笑,让队伍里笑声不断。如果大伙均无话可说,班主任王老师也会让我们唱共青团之歌。这歌很有朝气,满仿佛具有魔力一般,开口唱便令人精神振奋。
说实话,首先我对学校的晨跑也不大理解,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又不是运动训练大本营。但跑了一个礼拜,我便渐渐释然了。因为晨跑确实能够提振精神状态,让自己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依然记得晨跑归来的舒服感受。凌冽的晨风迎面吹来,第一感觉就是头脑清晰,呼吸畅快,如饮清冽的甘泉。
不过,让我更加惊奇的是,一个学期下来,我的个头竟然足足长了十来公分,把之前未长的全长了。虽然那时的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要长多高,说开了,就是还未完全明白身高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但内心还是挺激动的。尤其是因此被人夸赞时,那心情自然好得没法说。寒假回家,无意间和堂弟站在一起,我还真比他高出少许。高三毕业那年,我竟真的比堂弟高出半个头。许是由于知识有限的缘故,我把一切都归功于跑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积累。我渐渐明白,跑步不是我长高的主要原因,但它确实对我长高是有意义的。除此之外,跑步令我我身心怡悦,快感无限,尤其是汗流浃背时,那心情真是好得没法说。这样说来,我应该是要坚持不懈的才对。
然而,说起来甚是惭愧。自参加工作以来,晃眼二十个春秋,别说是跑步,就连运动都很少。偶尔打点乒乓球,不过都是应应急,陪朋友玩耍罢了。
去年夏天,身体渐不如从前。时常忘事,我大抵明白,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心里仿佛传来一声声呐喊:“该运动了”想到曾经受益于晨跑,我也想要跑步的。但转念一想,都一把年纪了,跑步也许不是理想的选择。看到身边如我一般年纪的人都散步,就毫不犹豫的选择散步了,散步一种近乎休闲式的运动,行至万余步,大抵才会有一身大汗,基本上也还有点效果的。不过这种效果还是微乎其微,不足为道。因为散步归来,洗漱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仿佛又回到散步前。
原本以为,能坚持每天散步不松懈,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谁曾想,去年认识的一个朋友德友,今年与我的交集逐渐增多。从相识到相约散步,慢慢的,我两之间相处得比亲兄弟好。于是,一起讨论的问题就逐渐多起来。德友在参加工作之前,当过兵。许是当过兵的缘故,关于运动德友倒是很心得,跟我分享了不少经验。
或许他误认为我坚持散步的原因是为了减肥。就常在我面前说:“散步运动量太小,根本达不到减肥效果。”减去一身肥肉,整个人都会觉得轻松,气质容颜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化。于是,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减肥俨然成为人人乐于追求的一种时髦,细心的人还给她取了个儒雅的名字—瘦身。虽然,我散步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减肥,但被德友误解,我却不想去辩解,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似乎还是比较乐于接受这种误解的。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都是同一话题。我最终还是沦陷了,并做好了跑步的心理准备,不过于这种沦陷,我大抵还是乐于接受的。想到二十多年前在四中跑步的情形,心里依旧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八月二十六日那天晚上,我们的跑步行动便开始了。
城区江滨路,龙滩公司至网红桥段,限制车辆进入。是理想的跑步场所。那段路,两边树木高大,遮天蔽日,无论阴晴,除非下雨,否则皆不影响跑步的。第一天跑,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跑了三圈。效果还不错,很是过瘾,全身湿透,比散步确实要好很多很多。时隔二十多年,再次享受这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心情好到极致。不过,第二天,第三天就不一样了,小腿酸胀,左边膝盖骨疼痛难忍,我便有了等腿舒服了再跑的想法,但德友说:“跑步贵在坚持”。是啊!如果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放弃,那怎么行,而且也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于是,又跟着德友跑起来。就这样,每天一拐一瘸的坚持跑了一个月,收到的效果还真不赖。依然记得在跑步前,我和德友每周一五点半出发从金城江赶回天峨上班,一下车就犯困;跑步一个月后,尽管还是那样的情形,但十二点前一点都不觉得困。虽然我于运动方面的知识有限,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诠释这种现象,但我知道这都是跑步带来的效果。
国庆节前夕,一个去年刚退休的同事来单位办事,一见到我,便夸我精神饱满,红光满面。我本俗人,免不了俗气的。虽然说着谦虚的话,但心里却跟吃了蜂蜜一样,乐开了花。 类似的誉美之词,在国庆期间回三合小孩外婆家也听了不少。我深深知道,这是因为跑步的缘故。我想若不是因为跑步,我大抵不会听到别人的誉美之词的,大抵不会有如此饱满的精神状态。
尽管别人的誉美之词,令我开怀。但我知道,真正让我心情怡悦的是一个月来的跑步实践。怀着对四中岁月的深情感恩,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我想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跑步的,哪怕是接下最考验人的寒冷天气。因为,我曾受益于跑步,但有遗憾的是二十多年前,把这份县四中给予我的大礼给弄丟了,如今再次拾回来,感觉跑出来的是愉快,跑出来是健康,跑出来的是光芒四射的活力。本着这些看得见感受得的诸多好处,我焉能不心驰神往,怎能不一如既往的坚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