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山的头像

东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8
分享

电脑摆上桌

记不太清楚,电脑何时摆上了我的办公桌。从那大后背的老式显示器算来,也已有十六七年了吧。

最早听闻到电脑,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电脑还属于奢侈品。学校里没有电脑,乡教委也没有,只有乡政府有一台办公电脑。我没有见过,只听他们说,是CRT显示器弓着大后背的台式机,除了显示屏,清一色的黑色外壳,庄重而神秘。

电脑是山乡里的宝贝。听乡里见到过这唯一的办公电脑的人说,平时蒙着绒布,避免落上灰尘;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后来,有一个外派学习电脑的,学成“屠龙术”后急于牛刀小试。结果一番操弄,直接让电脑趴窝了。由此,我对电脑的认知又增加了难度和神秘,感觉一般人是操作不了它的。

局限于简陋的办公条件,工作伊始,我就跟着老教师手写计划、教案,一写就是十多年。进城听课,看到城里的阶梯教室挂起了大幕布,老师用电脑播放PPT课件,有图文、有音像,很是惊奇;听到他们的报告提到了无纸化办公,实行了电子备课,不再手写,感觉好高大上!

那时,城乡差距大,城里的先进设备,乡镇没有;城里的课,学不来;城里的无纸化,也无以实现。手写计划、教案的日子继续着。后来,由于国家推进信息技术,中学开设了课程,配备了三五十台电脑,山乡也有了城里学校的设备。

“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学的老师,最先接触、熟悉了电脑,将囹圄在小学的我甩了好几条街。直到2004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才由镇教办统一配备了电脑,清一色CRT显示器弓着大后背的台式机。

电脑是受宠的新贵。校长对电脑自是很珍惜,像宝贝似的给它们蒙上“盖头”,把微机室的门锁得结结实实。后来,有领导下来检查工作,看到锁在深闺遮盖得严严实实的电脑,就指示说,设备是用来用的,闲置才是最大的浪费。领导一句开明的话,电脑的“盖头”才被掀起,它的功用才被显现出来。

远在山乡的小学,电脑这新鲜货,老师们几乎没有接触过。我那时也已三十多岁,早已过了激情澎湃的年龄,但对新事物还是很乐于接受的。没有老师教,没有教材学,我就先照着说明书从电脑的认识入手,明确各部分的名称,熟悉开、关机。

自学的日子很清苦,“拦路虎”不断。我到中学借来了学生用的《信息技术》课本,从基础学起,尝试着打字、编辑。后来,怀着新奇写写见闻、感悟,用软盘保存后,借周末时间到中学,利用好友的电脑在网站、论坛零星发布。我打字很慢,学得生疏,但看到文字呈现,感觉很开心。

乐于做的事情,虽苦犹甜。2005年,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忙碌、最紧张、最受益的一年。从春天开始,我报名参加了优质课评选。学校选拔、教办选报、区里评选、市里赛课,层层选报,压力山大。

讲优质课,光有好教案是不行的,还要有好的辅助形式。为了制作课件,我备好课后,跑到二十多里外的中学,请好友徐文功老师帮忙,借用他们学校的电脑,借他的技术支持,制作出了简单的PPT课件。虽然现在看来,制作PPT课件很简单,但在二十多年前,在我却是堪比蜀道的难关。

在好友徐老师的帮助下,我将制作好的课件用软盘存储。为防止城里的电脑不匹配,我又开通邮箱发了一份邮件。一番折腾,身心俱疲。

电脑制作的课件只是辅助,清晰思路的教案、紧凑明快的环节、活泼互动的课堂、高效达成的目标才是优课的标配。一路精心、用心,讲课终由学校、教办推报出区进市,最终获评市优质课二等奖。紧接着,我又一路奔袭,斩获了市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的奖项。

电脑,为我所用,为我助力,成为我的好帮手。2007年的春天,我被市教育局推荐参加教育部春季“新课程远程研修”。这是山东省教育界的大动作,必须是市以上教学能手才能参加。我得以和吕荣珍、毕淑娟等名师、大家一起学习,格外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我所在的学校没有网络,我就利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跑到中学如饥似渴地学习:看视频、学文字、记笔记、写心得、发感悟……每次学完落下的功课、积下的学习任务,我就记下作业,利用学校没有网络的电脑一字一句地敲出文字,完成作业。然后拷在软盘保存,再在周末跑去二十多里外的中学提交……零碎的时间,碎片化的学习,自春而夏的坚持,我最终获评了教育部的远修优秀学员。小学语文040项目直属1班对我进行了推荐。推荐理由是:“尚老师一直身处山区边远学校,从教15年以来一直克服种种困难,锐意进取,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他所在的学校电脑不能上网,他就写好、保存好作业,周末跑到二十多里外的中学提交。他一直在努力,也许这才是远修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学无止境,不断向前。”

没有自己的电脑可用,实在是件很麻烦的事。电脑摆上桌,是在我招考进城两年后的第一次外出支教才得以实现。在受援的农村学校,我教着一年级的数学,干着教导处的事务,与电脑一起为新校奋战了一年,奉献了智慧和力量,积起了丰厚的资料。

电脑是忠实的伙伴。支教完成,返回学校后,我桌面摆上了一台液晶显示屏电脑,开启了教毕业班语文兼教导处事务、办公室工作、小记者管理等诸多事务集一身的“拼命三郎”时代。一台电脑,一摊事务,CPU干冒烟。人少事多,我的工作没有早晚。为了全天候为单位服务,校长将领导教师节走访带来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专属给了我。没有荣耀,只有苦干。多少晨光夕照,多少凄风苦雨,这台电脑,陪我昏天黑地,伴我风雨兼程,为学校拼来了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等多项省、市荣誉。几年后,可惜这台“笔记本”被“鸟尽弓藏”。

渐渐地,我的电脑操作技术熟练起来,打字速度快起来。我也开始转变习惯,由半手写转为完全用电脑打字、写稿。虽然笨拙,但却是写稿方式的革命。敲击键盘,写就文字保存,随时打开修改,开启了纸笔写作到电脑写作的行程。当灵感袭来,轻动手指,轻敲键盘,就能码出一篇小文来。如今,端坐电脑前写稿、改稿、发稿,只需轻敲键盘,输入、修改、发送,随心所欲,想看纸质版随手就可打印出来。我随时随地写的文章,随手都保存在了电脑里,再也不怕弄丢。零碎时间的利用,除了存满电脑的单位文档,个人也累积起了几本文稿,遂成《槐花飘香》《岁月情怀》《月出东山》《心安吾乡》等文集。《月出东山》已被国家、省图书馆及清华、北大等诸多“双一流”大学收藏。

电脑是圆梦的使者。在苦乐相伴的岁月里,我又肩起了高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整饬、规范、强化,肩负担当,真抓实干,让学生零基础上掌握了打字、作图、PPT、搜索等技能。第一批教的那伙孩子,今年已读高三了。今年,又从三年级教起,也是第三次教这门课。自教了这门新课,我也教全了小学全部的学科,成为了济南都市广播所称的“能围着桌子转一圈”的全科老师。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学习、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不断求进的丰富旅程。潮时代的旅途中怎能少得了电脑呢?电脑摆上桌,犹如书籍端放,翻阅方美;犹如佳肴拼盘,品尝方香;犹如明镜置台,端照方正。与课件打交道,电脑就是得力助手;与写文为伍,电脑就是书记员;与丰富生活相携,电脑无疑是百宝箱。一句话,电脑摆上桌,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干事的。我说电脑是我的好帮手,甚或是好伴侣,不为过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